
喜欢吃腊肉,在于它的色香味。上乘腌制的腊肉,色如暖玉滑润,香似烹油浓郁,食之肥而不腻,遍口生津,令人回味无穷。
尽管现在从医学健康的角度出发,腌制食品饱受诟病,说是诱发这病那病的根源,有些骇人听闻。但是想想,凡事都要得度,不可暴饮暴食,应无妨大碍。所以对于腊肉,我依然情有独钟,乃至恋恋不忘。
每年腊月的时候,我必然鼓动妻,到乡亲家买上两十斤肉。自家豢养的,定然肉味口感滋润醇正。只是说买两十斤,但奈何不了乡亲的盅惑或者力推,半让半就之中斤两翻倍。
碍于情面,妻只得收了。回来,将那些打眼的骨头剜了,备作熬汤;也削些排骨,备作红烧;另外,还有屠夫当场有意为之的搭头,用米粉渣了,备作渣肉;这样三下五除二,留下的大抵是肋条肉,当然还有一只前腿或者后腿,也就约摸两十来斤的模样。
妻用干净抹布擦去血迹污渍, 先用盐将肉擦遍, 然后妥置于瓦钵之内,层层压实,再浮面撒盐若干,仿佛下了一层薄雪。盐与肉的比例约摸1:20的模样,不咸不淡。最后还在浮面压上几块品相还算端正的石头,以增强盐的渗透力度。
安置十天左右,见阳光尚可,将肉用细绳或细铁丝穿了,悬于树杈或挂于墙壁上晾晒。冬日的阳光也是一层一层地渗进肉内,风吹日晒,肉渐渐有了阳光的颜色。若逢得好天气,肉油便透析出,油光可鉴,油滴坠地。
腊肉齐齐悬挂着,便有了年的味道,有了富足安宁的气息。这样的场景极易让人忆起有关腊肉的陈年往事,心里头仿佛藏了一枚冬阳,也暖暖的。
小的时候母亲也喜欢腌制腊肉,但那肉不须买,猪自家看的。父亲不像旁人外出做推销生意,生性怯懦老实的父亲循规蹈矩呆在家里,做着糊口度日的手艺。我猜想可能是父亲有病,也可能是父亲仁慈,舍不得丢下老婆孩子,只要每天家人围着团团转,看在眼里,就喜在心里了。幸福不是那样的遥不可及,真实地存在身边,即便生活是清苦的,他也感到心满意足。这样团圆美好的家庭氛围时时温暖着我,亲情至上永远在我心里扎下了根。
腊肉在厨房的壁上悬挂着,肉与墙壁用一张张报纸隔开,久而久之,报纸发亮发黄了。报纸上的那些字,神秘啊,我不厌其烦地揣摩了好多年。腊肉要悬挂高些,让阿狗阿猫不能触及。每当食用,母亲掇来梯子,拾档而上,仰头,作思索状。炖腊肉或大蒜炒腊肉,可稍稍肥些;若是煨黄豆红豆之类,带些骨头。无论何种做法,都强烈刺激着我们的味蕾,百食不厌,惟有食后咂舌三日的遗憾。
炖腊肉,削薄片如糕片,放瓷盆内置于饭头,饭好肉好。掀锅盖,一股香香的热气直扑鼻尖,让人一阵好嗅。熟好的腊肉片有着黄玉的晶亮;就是连蒸出的油,也是拌饭的好材料,奢侈些的,浇在黄厚的锅粑上,咀嚼,香脆多味,久久逗留于唇齿之间。
大蒜炒腊肉也是家常菜,招待客人的必备菜。记得正二月大姨夫来,总是这样,一盘切成片的鸭蛋,一盘花生米,一盘青菜,外加一盘大蒜炒腊肉。大姨夫既是烟君子又是酒君子,喝得满面红光,喝得满面笑容,这时可以瞧得见他光洁的皮肤下那无数的黑毛茬,更衬得他精致的五官美若潘安。大姨夫真的是个美男子。不光是美男子,还能说会道,会赚钱,套用现在,有着“高富帅”的味道。可惜这样世间极品的人,老年也得了痴呆,竟因噎食而去,让人着实无限想念。
腊肉是那个年代串连着大半年时光的荤菜,虽谈不上奢侈,也弥足珍贵,是不轻易说上桌就上桌的。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对于悬挂在厨房墙壁上腊肉的仰望。我们的眼睛里充满了渴望。美好的未来就像那高高悬挂的腊肉,它无时不刻使我们眼光迷离使我们津液暗吞使我们想入非非,也无时不刻使我们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真的,美好的记忆中,总是充满了腊肉的香味,是年少时的食不饱腹还是现在依然的食若甘饴,抑或是因腊肉而不自觉地引起对过往的眷恋?那些美好的人或事,它们也像腊肉般的色香味俱全,时时在我记忆里回味无穷。
我还记得那是在久远就读初中时候。那时家里条件差,作为寄宿生的我,每日三餐只能对着从家里带来两大瓷缸腌白菜黯然神伤。正当我难以下咽的时候,一瓶腊肉烧菜苔摆在我的眼前,与此同时,还有一张笑脸展现在我的眼前。那是怎样的一瓶菜啊,有着碧玉白银般的色泽,就连那玻璃瓶,都那样光洁又玲珑;那是怎样一张白里透红的笑脸啊,写满了纯真写满了善良写满了无邪写满了友爱。直到现在,只要一想起,一种温暖一种力量依然在我的心中翻腾,让我感知这世界的美好并愿意为此而努力付出。
其实这样温馨的片段,留存在我记忆中的,真的很多。我不知道我的这些记忆,我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可还记得呢。
那是在蚌埠读中专,正是风华正茂,激扬文字的时候。那时的眼里和心里都一样,都充满了色彩,充满了阳光。我总记得下晚自习的时候,先在操场上锻炼一会,然后回到寝室。我们拿出藏在床下的煤油炉,点燃,我们最拿手的是假期归来从家里带来的腊肉,切成片,锅里便飘起袅袅青烟响起悦耳的滋响溢出醉人的肉香了。然后我们“咔嚓”“咔嚓”,是从宿舍边的小卖部里买来的鸡蛋,液清蛋黄一起流进了锅里。然后我们满上水,等水沸,抖索三筒面条。三筒面条三斤啊。我们寝室六个人围在一起吃,大快朵颐,不分彼此,亲密无间,那是怎样的温暖怎样的感动啊。他们青春活泼的样子永远在我的脑海里浮现,永远是那样年轻,热情,团结,向上。
纵使时光过去了二十又五年又如何?纵使我们各奔东西在各自轨道独自前行又如何?我深信,只需一丁点的动静一丁点的气息,我们就能想起彼此,找到彼此,就像我现在想起腊肉就想起我们年轻时共同拥有的时光一般。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腊肉依然是我生命中的诱惑,或者,是生命中的一种寄托罢。任何一种东西,时间随你久了,都会有感情;同样,任何一种东西,时间随你久了,都会有意义。感情不分浓淡,意义不分大小,该珍惜的,我们都要去好好珍惜。记得有个比喻,说年轻人是“小鲜肉”,而中年人,是“老腊肉”,有打诨的意味。其实想想,“老腊肉”就是“小鲜肉”的转化呀,若人在中年,成为“老腊肉”,也挺不错。色香味俱全嘛,呵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