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周500字有意思的文章每天写1000字
失控读后感之四——失控之于管理

失控读后感之四——失控之于管理

作者: DrDan | 来源:发表于2015-07-20 14:25 被阅读1192次

    失控之于管理

         作者坚信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这有点类似cpu的发展轨迹,从单纯追求高频,到多核、多线程协同处理。因此,失控的管理是去中心化的,没有一个强大中心的管理。

         国外很重视Leadership的培养,从小孩就开始培养领导力。我一开始很纳闷,谁都当领导,那谁做属下呢?的确,在中国这个人人都想当老板的国家,这种领导力是很吸引的。但是,国外的培训方式、他们培训出来的领导人,领导力,可能跟我们理解的不一样。我们理解的是中央控制型的领导,个人控制力非常的强,而国外培养的可能是善于表达自己,善于沟通,善于设计系统的领导人。克里希那穆提说:“A leadership, that has noting to do with having power over people, but to lead out of you awakened heart.” 他们培养的是能够唤醒系统的“自我”,唤醒团队中每个人的“自我”,让公司、组织的自我“冒出”,进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团队潜力的这样一种领导力。作者描述了这样的情景:“某些轻微的助力——新加入进来的合适的管理者,巧妙的新工具——可以马上把35个勤奋而有能力的人组织成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有机体,并取得遥遥领先的成功。”

         管理第一原则是放手:

         因为分布式网络没有中央控制的中心,所以在任何一个系统中,我们要坚持的原则是“有尊严的放手”。我们低估了系统的力量,总是天真地以为我们能控制系统。总想着我们去当系统的中心。我们要做的,不过是把一切要素准备好,运行系统,然后静静的等待那个“我”的涌现。聪明的老板懂得放手,做一个轻松的老板。

         “放手”对“自我”这个复杂的系统也同样适用。对发现自我也是一样,我们要去发现自我,不是去创造自我。婚姻更是一个系统,你不能代表两个人组成的新系统,你只要管好自己,不要想着控制另一半,那将是痛苦的来源。

         自然是一个谜,人生也是一个谜。我们总是觉得自己的人生很迷茫,很混乱,但是在迷茫和混乱中孕育着一种有序,到一定的时间就会涌现出来。乔布斯在斯坦福的演讲中提到,跟随自己的心去做,等到最后你回首人生的时候,你做的每一件事都会像珠子被串起来,变得有意义。我们只管做,到最后,意义自然会“涌现”。

         去中心化,放弃控制,我们回归到自然的规律。本书中最神奇的地方在于从一堆愚蠢的东西中会涌现出一个复杂的“我”,是和环境相适应的“我”。有时候我们要相信自己,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自己自作聪明的去控制了,就会像中央集权的组织一样变的僵化。我们曾经尝试对自己的时间做最优的安排: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休息、什么时候运动、什么时候玩,结果往往是要不就完成不了计划,要不就使自己像个机器人一样被控制的死死的。最后自己烦死了,身体罢工,计划作废。但如果你不控制,让自己根据环境做出反应,反而会得出最佳的解决办法。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渔夫与菩萨的故事。

         有一个流浪汉,在寺庙看到菩萨坐在莲花台上众人膜拜,非常羡慕。他也想当菩萨,菩萨说,只要他不开口。一日,来了个富翁。富翁:求菩萨赐给我美德。离开时他的钱包掉在了地下。流浪汉刚想开口提醒,他想起了菩萨的话。富翁走后,来的是个穷人。穷人:求菩萨赐给我金钱。家里人病重,急需钱啊。磕头,起身,他看到了一个钱包掉在了地下。穷人:菩萨真显灵了。他拿起钱包就走。流浪汉想开口说不是显灵,那是人家丢的东西;可他想起了菩萨的话。这时,进来了一个渔民。渔民:求菩萨赐我安全,出海没有风浪。磕头,起身,他刚要走,却被又进来的富翁揪住。为了钱包,两人扭打起来。富翁认定是渔民拣走了钱包,而渔民觉得受了冤枉无法容忍。流浪汉再也看不下去了,他大喊一声:“住手!”把一切真相告诉了他们。一场纠纷平息了。菩萨:你还是去做流浪汉吧。你开口以为自己很公道,但是,穷人因此没有得到那笔救命钱;富人没有修来好德行,渔夫出海赶上了风浪葬身海底。要是你不开口,穷人家的命有救了;富人损失了一点钱但帮了别人积了德;而渔夫因为纠缠无法上船,躲过了风雨,至今还活着。

         许多事情,该怎样,就怎样。等待它顺其自然的发生,结果会更好。可面对现实的时候,有谁又知道,事物本身该有的结果是什么样子呢?在群系统中,个体和整体互相间接影响。触发某一特定事件的真正的起因将无从获知。“放手吧,有尊严地放手吧。要想成为上帝——至少是有创造性的上帝——你就必须放弃控制,拥抱不确定性。”

         在本书中,处处闪现着古代中国的智慧。作者提到道德经上面的:“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老子说上善若水,我们把心放空,完全放松自己,让自己变得柔软,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把作出反应的权利交回给身体。王阳明说的,此心不动,随机而动。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我们的心喜欢妄想,觉得自己非常正确,喜欢瞎指挥。我们要把自己的心死死的绑住,让自己“随机而动”。我们有时候需要承认自己并不是那么的聪明,我们甚至连自己都管不好,所以我们必须随缘,在管理的时候放权。失控就是无为而治,就是观,就是等待涌现。无为需要我们相信集体的智慧,相信集体会涌现一个能适应环境的“我”,就像我们相信自己一样。

         “中国人要管”——成龙语。这种观点贯穿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家长从小管着小孩,什么事情都要让家长来决定,等小孩长大了,这种系统就崩溃了,因为小孩就不知道如何自己生存。

         产生控制欲的原因在于我们对世界的复杂性认识不够,我们对因果的认识是单线的。我们总是停留在种花得花,努力就一定会成功,没成功是因为努力不够这样的认识中。以此为理论基础,我们设计的系统是单一中心控制的,一层控制另外一层,而在现实世界里的分布式、网络化的系统中,因果是发散性的,遵循蝴蝶原则,种下一个因不一定会得到你想要的果。。

         当有一天你的机器反驳你、你的儿子反驳你、你的学生反驳你、你的下属反驳你,失控就出现了。失控预示着我们将丧失令行禁止的特权。失控的意义,在于我们和我们的制造物、我们身边的环境、动植物、我们的下属、下一代、身边的每一个人平等的对话。

         在马歇尔的《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有一个例子,老师管着学生,让学生上课的时候不要说话,但是学生不听,还是要继续说话,导致师生关系很僵。这种情况其实我们都经历过。后来老师和学生共同想出了一个办法,提供一间教室,让学生想要说话的时候到那个教室去说,说完继续上课。最后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让学生自主,给他们权利,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有限程度的一种间接的影响,而不能直接控制,这是一种引导。比如在高速公路的出口,为了让车辆减速,直接的警告作用并不明显,所以我们建立了弯弯的匝道来达到这个目的。作者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如何教育下一代: “按理说,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范畴里应该有这么一个词,但可惜的是没有。我们有「牧羊」这个词来描述和羊群的关系:当我们放牧一群羊的时候,我们知道自己不具有完全的权威,但我们也并非全无控制。也许,我们将会「放牧」人工生命。”

         管理第二原则是简单的叠加:

               分布式控制方法:先做简单的事。学会准确无误地做简单的事。在简单任务的成果之上添加新的活动层级。不要改变简单事物。让新层级像简单层级那样准确无误地工作。重复以上步骤,无限类推。这就是计算机的思维方式,0和1不断的叠加。从简单叠加出复杂。

         地球复杂的系统就是由单细胞一个个的叠加起来。我们的电脑操作系统,就是从最简单的dos的文件访问,到windows的复杂的图形界面。小米公司的成功也遵循着此模式。先做一个美化的ROM,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一个社群,再到手机、平板、电视,一步步延展出去。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人的生命,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对待系统,我们不要想太复杂的东西,不要一下子想建立一个大王国,俞敏洪说,他在刷街边广告是从来没想过新东方会成为今天如此巨大的规模。

         建立复杂的系统,首先从自己最熟悉的、最简单的一个东西开始,然后开始搭积木。一点一点的尝试往里面加一些东西,听从系统的要求,看系统需要什么,再往里面加—试错,听从自己的内心。任何一件事情的失败,并不能影响我们对整个系统的信心

         管理第三原则是模块化管理:

         模块化管理的系统由一个个相互独立的模块组成,每个模块自给自足。就好像书中的迪斯尼的米老鼠,你只要设定好环境参数,给他设定反映的方法,他就可以自己活起来了。我们管理员工、小孩也一样。你只要告诉他相应的规则,他们自己会做得很好。

         模块化的生产模式就是众包。把工作分配给不同的公司一起完成,就像众多的模块组成一个新的公司。

         模块化管理的优点是一个模块的崩溃不影响另一个模块的运行。

         管理第四原则是次优化:

         网络式经济的未来在于设计出可靠的流程,而不是可靠的产品。在一个分布式的的世界中,我们的所有目标只能被「满意化」,而且这种满意也只能保持很短的一瞬。就像小米手机,第一代小米手机出现了很多bug,用户觉得很不满意,刚想爆发,小米公司马上推出改进了的第二代。

         在这种原则下,公司产品不求目标最优;但求目标众多,通过不断的试错达到目标。这一点有点像三星公司的机海战术,通过生产海量的机型以及不断缩短的新品周期,三星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生产商。但是这个有待商榷,因为三星的对头运用的是完全不同的策略,但是却占有最高的利润率。“无中生有讲究的不是高雅;只要能运行,就棒极了。”作者不喜欢乔布斯,他的部分理念跟乔布斯追求的完美主义相背。

         管理第五原则是导致进化的容错性:

         民主并不是因为它是多数人的规则才行得通。民主不是小数服从多数,而是在冲突中保持平衡,保证系统不坍塌,并使系统充满活力。民主是允许相冲突的少数族群之间达成相对流畅的妥协的机制。通过地方层级上持续不断的微小冲突和微小变革,避免了大规模的宏观和全面革命,而整个系统既不会一片混乱,也不会停滞不前。当不断的变革落实在小城镇上时,国家则保持了良好的稳定——而这又为小城镇处于不停寻求折衷的状态创造了环境。在作者看来,美国的民主是当地人抗争的来的,正是这种抗争,推动者美国民主的进化、社会的进化。

         管理第六原则是连接的简洁性:

         作者提到,连接太少不能传播创新,系统也就不会进化。但连接太多反而会导致系统效率的降低。

    当太多人可以对其他人的工作指手划脚时,官僚主义的僵尸就开始复活。适应性束缚于互锁的网格。对于看重互连优势的当代文化来说,这个低的连接度上限实在出人意料。我们这些有交流瘾的后现代人应该关注这个结果。我们正在不断增加我们网络社会的总人数(1993年全球网络用户月增长率为15%)以及每个成员所连接的人数和地点数。在企业和政府中,传真、电话、垃圾邮件和庞大的相互关联的数据库,实际上也增加了每个人之间的连接数。而不论是哪一种增长,都没有显著地提高我们系统(社会)作为整体的适应性。

         作者提出,每个成员的最佳连接度应该小于10。著名的“六人法则”说明,我们最多通过六个人就可以联系到世界的每一个人。财富理论显示,我们的财富是我们身边关系最紧密的五个人的财富的平均值决定的。所以,我们的连接不能太多,我们要注重连接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我们可以通过清理通讯录,对通讯录进行断舍离,删掉一些平时不用的联系人,分配多一些时间给我们重要的朋友、伙伴,以增强连接的质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失控读后感之四——失控之于管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tup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