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学习、教育想法哲思
读书‖《苏东坡传5》(19)

读书‖《苏东坡传5》(19)

作者: 身后书 | 来源:发表于2019-07-29 15:35 被阅读2次
读书‖《苏东坡传5》(19)

今天我们来分享第五部分:牢狱之灾。

真正的成熟,是与苦难握手言和

杭州赢取了苏东坡的心,苏东坡赢取了杭州人的心。在他任杭州通判任期中,也无私地为地方人建设,地方人已经深感满足。所以在乌台诗案后,苏轼一遭逮捕,各地方人就沿街设立香案,为他祷告上苍早日获释。

他离开杭州之后,南方的秀美与温情,仍然使他梦寐难忘。他知道他还会故地重归。等十八年之后,他又回去任太守之职。他对地方建树良多,遗爱难忘,杭州人爱之不舍,以为与杭州不可分割。

读书‖《苏东坡传5》(19)

他的词中最好的是《赤壁怀古》(调寄“念奴娇”),对三国英雄人物发思古之幽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注释

  ①又名《百字令》。双调,一百字,仄韵,多用入声。

  ②周瑜破曹操的赤壁  在今湖北浦圻县,苏轼所游为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

  ③千堆雪:流花千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又作“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④周瑜二十四岁为东吴中郎将,人称周郎。小乔为乔玄次女,其嫁周瑜在建安三年,为赤壁之战十年前事。 

  ⑤“笑应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装。 

  ⑥酹: 以酒洒地,用以敬月。

赏析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起笔高唱入云,气势足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侔,而且词境壮阔,在空间上与时间上都得到极度拓展。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接着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边故垒和周郎赤壁挂上了钩。“乱石崩云” 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 惊心骇目。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对于周瑜,苏轼特别激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小乔初嫁”看似闲笔,而且小乔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特意插入这一句,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 ,春风得意。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应。“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的战功,也很特别。周瑜身为主将却并非兵戎相见,而是羽扇便服,谈笔风生。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苏轼这一年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苏轼爽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故从怀古归到伤己,自叹“人间如梦”,举杯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一醉销愁了。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的感伤色彩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词中写江山形胜和英雄伟业,在苏轼之前从未成功地出现过。因此这首《念奴娇》历来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不但词的气象境界凌厉无前,而且大声铿锵,需要铜琵琶、铁绰板来伴唱。对于原破。

在苏东坡时代,词这种诗的新形式正在盛极一时。由于苏东坡、秦少游、黄庭坚,及宋代别的词人如晏几道、周邦彦等的创作,词这一体的诗成了宋朝诗的正宗。苏东坡不但成为有来一代的大词家,而宋词之得以脱离柔靡伤感的滥调儿,要归功于苏东坡,至少他个人是做到了。

读书‖《苏东坡传5》(19)

苏东坡此人,是不可以预测的。他诗的开端,习惯上总是出之以轻松自然,随之用一两个历史上的典故,再往后,谁也不知道会有什么出现,诗人他自己更不知道。

有时,他笔下写出虽不相连贯的东西,却构成了惊人的妙文,一首毫无用意的歌,记载刹那之间奇特的印象,然后忽然一变为苛酷、为讽刺、为离有深意的讥评。

他不愧为诗文大家,动起笔来,真是“如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他 的风格是属于那全任自然一发不能自已的一类。在朝廷上最厌恶清议之时,他这种风 格是必然会给自己招致麻烦的。

苏东坡不知道他下一行写什么,而且也并不在意。在他那天才横溢之下,他往往抓住一个题目就接连写四五首诗,而且用同样的韵。

读书‖《苏东坡传5》(19)

神宗熙宁七年九月,苏东坡在杭州的任期届满。他弟弟子由那时正在山东济州任职,苏东坡已经呈请调到山东去。他所请照准,这次他是升任密州太守,密州高青岛很近。

他在济州只有两年,然后又调到徐州任太守,在徐州是从熙宁十年到元丰二年三月。苏东坡在向杭州南山、北山上寺院的方丈至交告别之后,携眷启程北上。

他妻子已经买了一个非常聪明的丫鬓,才十二岁,名叫朝云,她以后在苏东坡的生活里非常重要。

甚至才高如苏东坡,真正的生活也是由四十岁才开始。他现在就要进入他的徐州时期,也就是他的“黄楼”时期。苏东坡现在突然露出了他的本面目。因为这是他人生中首次以行动为人所知,做事,兴建工程,忙于公众活动,从今以后他的生活都是具有这些特色的。

此后,一个充实、完满、练达、活跃、忠贞的苏东坡出现了,这才是我们所知道、百姓所爱戴的苏东坡,也是温和诙谐、百姓的友人兼战士的苏东坡——一个具有伟大人格的伟大人物。

但是在他被捕遭受流放之前,他以徐州太守所表现的政绩,已经证明了苏东坡这个行动人物作为行政官员,也是个干练之才。

苏东坡喜爱此地的自然风光,鱼与螃蟹也种类繁多,因称之为“小住胜地”。在八月二十一日,苏东坡到任三个月之后,洪水到了徐州。

苏东坡今名日大,以中土鸿儒之冠为远近所知。

由于李常的介绍,秦观那年夏天曾去拜谒过苏东坡。

那时,苏东坡为整个学术界所爱戴,所尊敬,所景仰。那年九月底,在黄楼有一个盛大的集会。苏东坡坦然谈笑,轻松愉快,极为众人所喜爱。只因为他深得众望,他之被捕与审判才轰动一时。

在神宗元丰二年三月,他调任江苏太湖滨的湖州。在他到任谢恩奏章上,他说了几句朝廷当权派觉得有点儿过分的话。

神宗熙宁元丰二年六月,一个御史把苏东坡谢恩表中的四句挑出来,说他蔑视朝廷而开始弹劾他。

苏东坡是七月二十八日由官家逮捕,八月十八日送进御史台的皇家监狱。

皇帝对侍臣说:‘我知道苏东坡于心无愧!’这就是后来我被宽恕贬谪到黄州的缘故。” 遇有国丧,国家总要大赦,所以依照法律和风俗,苏东坡是应当获赦的。那些御史本打算把反对派乘此机会一网打尽,如今倘若一大赦,他们的心血岂不完全白费!

在旧年除夕,苏东坡被释出狱,在监中共度过四个月又二十天。出了东城街北面的监狱大门,他停了一会儿,用鼻子嗅了嗅空气,感觉到微风吹到脸上的快乐,在喜鹊吱喳啼叫声中,看见行人在街上骑马而过。

好了,亲爱的朋友们,今天《苏东坡传》的原书精华,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读书‖《苏东坡传5》(19)

好了,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今天分享的《苏东坡传》第五部分就到这里了。读完这一部分有什么想法请留言,谢谢!

附录‖《苏东坡传》部分内容摘抄

官场是非

如果说苏轼在京师的生活尚算惬意,那么政治上所受的攻击,则让他陷入无限苦恼当中。当更为频繁绵密的弹劾指向他时,苏轼自度不堪忍受此等精神折磨,便下定决心,立即请求外放。

他连连上疏,以示自己去意已定。

太皇太后很重视这事儿,特意召苏轼进宫,当面问他:“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你产生离开的念头?”

苏轼称病,精力难支,无法胜任。

太皇太后已看出其中端倪,便问:“莫非是因为台谏对你的攻击?若是如此,但请放心。不必管别人说三道四,也不要再上疏求去了。”太皇太后深明大义,给苏轼充分的信任和保证,太皇太后都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外放一事,必不能再提。

苏轼深知,自己之所以成为众人攻击的目标,是身处高位所致,倘若他能全身而退,就不会再招致别人嫉妒了。有鉴于此,他改乞朝廷罢免他翰林学士的职位,或在京师里给他选派一个闲差。

太皇太后自有主见,她用苏轼的决心一如既往,并没有想要做出任何改变的打算。太后的信任如此深切,苏轼大为感激,他反而觉得,因政敌的些许打击而缩手缩脚,身为人臣也着实不该。作如是想,他反而生出更多以身许国的勇气,不免暗下决心,为了大宋江山,自己将会毫无保留地奉献余生。

之后不久,太皇太后又召见苏轼,二人有一番秘密的谈话。

太皇太后问苏轼:“前年时候,你居何职?”

苏轼老实回答:“汝州团练副使。”

“今为何官?”太后再问。

“翰林院学士。”苏轼觉得太后问得蹊跷。

太皇太后又问:“那你可知为何升得这样快?”

苏轼回答:“因为太后提拔。”

太皇太后摇头:“和老身无关。”

苏轼猜测:“那一定是皇帝的赏识。”

太皇太后又摇头:“和皇帝也无关。”

苏轼再猜:“难道是大臣的推荐?”

太皇太后还是摇头:“跟大臣也没有关系。”

苏轼甚为吃惊,认真地对太皇太后说:“臣虽不肖,但不至于通过其他方式求取仕进。”

太皇太后卖了一个大关子,直到此时才解开谜团:“这是神宗皇帝的遗意。他喜欢用膳时读文章,一旦看得停箸不进时,内监们都知道,那一定是在读你苏轼的文章,神宗常常夸你:奇才!奇才!只是未等起用你,神宗已经过世……”

太皇太后说这番话时,不免忆起神宗,情绪激动,忍不住哽咽起来,一旁的哲宗也跟着流下眼泪。苏轼第一次听到自己之所以被如此迅速提拔的缘由,不由得感念先帝的恩德,心下十分难过,忍不住失声痛哭。

殿内在场诸人,为此情景所动,皆泣不成声,哭成一片。

随后,太皇太后命赐座,吃茶,场面温馨感人。

太皇太后语重心长地嘱托苏轼:“内翰,内翰,直须尽心奉事官家(指哲宗),就是报答先帝的知遇。”

苏轼告辞时,太皇太后命侍从撤掉御前金莲烛,送学士回家。金莲烛,是金饰莲花形灯烛,在此代表一种特别的礼遇和恩宠,并暗示想要提拔之意。

有这样一番谈话,苏轼放下了思想上的负担,更加努力工作,以期报效朝廷和神宗的知遇之恩。一方面,他尽力教育小皇帝,期待他成长为大有作为的一代帝王;另一方面,他则比以前更为大胆言事,不再顾及个人祸福。

苏轼上书言事,疾恶如仇,对于蒙蔽朝廷造成过错的大臣,毫不隐瞒,直接予以揭穿,即使与自己相熟的当朝丞相吕公著等人,也是不留情面,因此开罪了更多人。

此前一众朝臣对苏轼的攻击,并未取得效果,相反,多有人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苏轼的政敌心有不甘,遂迅速改变战术:不再以苏轼为攻击重点,而将火力转向苏轼的门人、弟子、朋友们,扳倒他太难,那就另寻打开缺口的途径。可怜这一群单纯的书生,以这样的方式被牵扯进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成为权力较量的牺牲品。黄庭坚、欧阳棐、秦观、王巩等人,只因与苏轼往还要好,个个为台谏官弹劾,他们的命运从此江河直下,失意和打击常相伴随。

身在广开言路的朝廷,苏轼自觉有进言奉事的职责,再加上太皇太后的信任,

他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但让他始料未及的是,对手们竟将他的亲戚朋友认作打击的对象。

因自己而使别人陷入不幸的境地,这不免令他惴惴不安。

苏轼就像一只脚踏进污泥的旅人,陷入无法脱身的窘境,苦苦挣扎而不得。倘使自己受苦,倒也无甚关系,但要亲戚朋友替自己受难,他心中的痛自是无法排解。

万般无奈之下,他又生出求放的决心,于是上疏朝廷,以健康为理由,乞求一郡。然后,他告了病假,等上面的消息。

太皇太后仍无外放苏轼的想法,只是不停地派人来探问病情,赐药赐膳,照例不准。他这边消停了,谏官们却不敢有任何放松,反而加快活动的步伐,越发活跃,他们企图一鼓作气,将苏轼拉于马下,而现在,正是推倒这个心腹大患的好机会。

苏轼再三上奏,太皇太后明白其苦,她老人家除了压下弹劾之外,对这些强悍的谏官,也没有什么太多好办法。

左右为难的情形之下,只得准了苏轼的请求,任命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担当两浙西路兵马钤辖并知杭州军州事。

苏轼离京师上任前,朝廷给予极高的礼遇:赐衣一对,金腰带一条,金镀银鞍辔一副,马一匹。尔后又赐龙茶、银盒。

至此,苏轼在京师度过了三年多的时间。

这一次,要去他熟悉的杭州了。

读书‖《苏东坡传5》(19)

说明‖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果侵权则删除。

相关文章

  • 读书‖《苏东坡传5》(19)

    今天我们来分享第五部分:牢狱之灾。 真正的成熟,是与苦难握手言和 杭州赢取了苏东坡的心,苏东坡赢取了杭州人的心。在...

  • 【读书清单19】《苏东坡传》

    1.出身 成长于最好的宋仁宗任职于最有野心的宋神宗被贬于最呆的宋哲宗 2.政治交友 欧阳修是老师,诗词文章被老师评...

  • 青岛文化论坛的文化大餐~

    《苏东坡传》讲座 11月5日星期日的下午3点钟,由雪漠老师的儿子陈亦新讲解《苏东坡传》,我们即墨读书会的几个人...

  • 对“雪泥鸿爪”的一些新思考

    ——《苏东坡传》 读书笔记昨天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看了《苏东坡》纪录片...

  • #读书写字79# - 《苏东坡传》

    #读书写字79# - 《苏东坡传》 这本《苏东坡传》是林语堂于一九四几年旅居美国期间先用英语写作出版,后由他人翻译...

  • 浅谈《苏东坡传》中对比的手法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 《苏东坡传》卷二中,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描写王安石这一人物,通过在外貌、...

  • 苏东坡为何没能成为政治家

    《江湖与庙堂——品读苏东坡》读书笔记 李滨彬 2017.1.15 第一本 《苏东坡传》是我读的第一本传...

  •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5

    元佑九年的秋天,掌权的皇太后去世。小哲宗在奸党的挑拨下,把皇太后启用的元祐老臣全部贬职流放,重新恢复王安石变法的新...

  • 读书 || 《苏东坡传》

    个人大智若愚外物大巧不工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味至淡(君子之交淡如水,不刺激,人永远不会对其生厌,而且随时能解渴。故真...

  • 【读书】《苏东坡传》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出自北宋诗人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全文如下: 十年生死两茫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苏东坡传5》(1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ufm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