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电影《流浪地球》正式下线,电影总票房超过46亿,紧随《战狼2》之后,位居华语影坛票房榜的第二位。《流浪地球》电影大家都很熟悉,但是需要说明的是,电影改编的版本和小说原著还是有着很大差别的,总体上来讲,电影的故事性更强,尤其在人物塑造上,有着小说里所没有的优势和创新,而小说《流浪地球》从科幻作品的角度讲,亲情的因素显然淡化了很多。
小说《流浪地球》以下是个人总结的两者之间的差距,一同分享一下!
一 两个版本中,有着几乎完全不同的人物
电影《流浪地球》塑造了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刘培强、刘培强儿子刘启、刘启的姥爷韩子昂、被韩子昂收养的韩朵朵以及救援队队长王磊等人物,但很遗憾的是,这些人物只是出现在电影里,而小说《流浪地球》的人物则完全不同。
在小说的中出场的主要人物有:主人公——我,我的班主任——小星老师,我的爷爷(没有名字),我的同学灵儿,还有阿东,我的父亲(宇航员,没有名字),黎星老师(我爸爸的出轨对象),我的妈妈,我的妻子山彬加代子,还有我和加代子所生的儿子,以及后来儿子长大后娶的洋媳妇。
简单罗列一下就可以看出来,电影中的人物故事和形象几乎是再创作,只不过借用了小说中大的背景而已,我们不得不说,刘慈欣的小说《流浪地球》其实在内容上并不是力图刻画人物的,主要还是在于构建更加宏大的科幻场景。
电影《流浪地球》剧照二 电影比小说更有人情味!
电影《流浪地球》充满亲情和温情的场景很多,比如韩子昂的牺牲,刘培强对于妻子和儿子的感情,还有韩子昂最后时刻,回忆当初救韩朵朵,说出的那段感人的话语:
“地球停转的第17天,我救了一个孩子。无数双手把她推到了我的面前,我不知道她的父母是谁?那水下的每一个人都是她的父母。我给她取名叫韩朵朵,我把我闺女的名字给了她。孩子,不怕,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户口,当哥哥的要保护好妹妹,带朵朵回家。”
以及救援队到上海后,看到冰冻的世界,韩子昂的另外一段温情的话语:
“朵朵,别害怕,这是爷爷的家,你看那些高楼,以前都住满了人,那个时候,还没有人关心太阳,大家都关心一种叫做钱的东西。爷爷那时候赚不到钱,但每天还是很开心。尤其是每天回家,很远很远就可以闻到你奶奶做饭的味道。其实你奶奶真不会做饭,就会煮葱花面……”
而小说在这方面则几乎没有太多笔墨反映亲情的话语,借用书中的一段话:
在这个时代,人们在看四个世纪以前的电影和小说时都莫名其妙,他们不明白,前太阳时代的人怎么会在不关心生死的事情上倾注那么多的感情。当看到男女主人公为爱情而痛苦或哭泣时,他们的惊奇是难以言表的。
可能这就是“硬科幻”的特点吧,确实是有很多披着科幻外衣的言情小说,但科幻毕竟是以宇宙为核心内容的。借用刘慈欣《三体》中的观点:
任何人性都不能驾驭在宇宙规律之上的!
从这方面可以看出,小说《流浪地球》的着力点不在于打造亲情。
电影《流浪地球》剧照三 电影只是侧重于小说中的某个很小的章节,而不是全部。
刘慈欣的小说《流浪地球》有四个章节:刹车时代、逃逸时代、叛乱、流浪时代,而电影则将重点放在了第二章逃逸时代,而且背景仅是逃逸时代中,地球和木星交会时,利用木星引力将地球加速甩向外太空。
小说中将这一过程描述的很简略,而电影则做了充分的加工,这也是电影《流浪地球》最高潮的部分。
地球和木星交会四 电影有着小说没有的声光电,而小说有着电影没有的韵律感!
不得不说,电影《流浪地球》的科幻场景打造的非常震撼:一万一千米的行星发动机、50吨的巨型自卸卡车、“领航者”号空间站等等,电影本就是光影艺术,就像音乐是一种“听的艺术”,电影作为一种“看的艺术”一样。而小说《流浪地球》一样有着电影所不具备的优势,而这种优势的来源,源自文字本身的魅力!
流浪地球比如,下面几段小说中的文字,仅看电影是感受不到它的韵律感存在的。
一
我没见过黑夜,我没见过星星,我没见过春天、秋天和冬天。
我出生在刹车时代结束的时候,那时地球刚刚停止转动。
二
回家的路上,我们看到荒芜已久的大地上,野草在大片大片地钻出地面,各种花朵在怒放,嫩叶给枯死的森林披上绿装……所有的生命都在抓紧时间焕发着活力。
美丽的地球很显然,这里同时还象征着,即使面对着生死,人类依然要存有希望。
好了,今天就分享这些,期待和感兴趣的朋友一起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