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何有?有条有梅。/ 君子至止,锦衣狐裘。/ 颜如渥丹,其君也哉。这是《诗经•秦风•终南》中的诗句。条,最早是柚子,与梅一样是调味品,后被朱熹译作山楸。渥(wò):涂。丹,赤石制的红色颜料,今名朱砂。若把这些诗句翻译成今文,大体的意思是在周朝秦国,即在今陕西终南山上,有楸树有梅树,君王到达时,穿着锦绣衣裳和狐裘皮,君王的脸色如涂上朱砂一样特别红润。深冬,君王与贵族一起登上终南山,应该还看不到梅树的果实的,反倒见到的是无数梅花和山楸树。
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这是《诗经•国风•召南•摽有梅》中的诗句。译文应该是:梅子开始掉落,果实还有七成。/ 有心求娶我的人儿,切莫失却好年华。/ 梅子纷纷落下,果实只剩三成。/ 有心求娶我的人儿,切莫再等待。/ 梅子已落于地,请用竹筐盛之。/有心求娶我的人儿,把握好最好相约的时机。上古的人婚嫁可能多在春天,这里的梅子已在春夏成熟,而亭亭玉立的女孩也到了出嫁的年龄。
召,地名,今陕西岐山县西南,昔周武王得天下,封姬奭于召。召南,指自陕西以西的南方诸侯国之地。召南与周南近,同为国风之正。说明了梅子在那里有着成片的种植,梅子成熟的季节正是男婚女嫁的日子。
《诗经•小雅•四月》: 山有嘉卉,侯栗侯梅。/ 废(fei)为残贼,莫知其尤! 这首诗经的小雅,分辨不出具体的地段,但是可以看到是诸侯国的战争让山林都受到了破坏。那山上有美好的树木,有栗子有梅子,只是在战争中砍伐,变为荒山。栗子树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都广泛生长,所以这首诗写的地方有可能是北方黄河流域,也有可能是江南。

以上的例子说明什么?说明在周朝秦国时期,今陕西和陕西以西一带,黄河流域气候适合梅树的成长,只是在某个特定时期之后,气候日益干燥,才把梅树全部交给了南国。在河南在山东在江南,梅自古至今依旧成为文人心中的君子形象。
墓门有梅,有枭萃止。/ 夫也不良,歌以讯之。/ 讯予不顾,颠倒思予。这是《诗经•陈风•墓门》中的诗句。陈国的疆土在今天河南省淮阳一带。只不过《墓门》一诗中反映的梅树,是种在墓地上的。那梅花树上,有猫头鹰停留,来此上坟拜祭的人,如果此时猫头鹰发出叫声,这个人肯定是个大坏蛋,至少是个不孝之人。猫头鹰的存在就是要他改过思良。梅树用作墓地树,虽然不见于传统的墓地树种。在我们南方,墓地之树,一般是翠柏。
《诗经•国风•曹风•鸠》:鳲鸠在桑,其子在梅。/ 淑人君子,其带伊丝。/ 其带伊丝,其弁伊骐。春秋时代的曹国在山东菏泽,这里也盛产梅花。鳲鸠,布谷,亦作尸鸠。鳲鸠在桑树上,幼子歇息在梅树上,品德善良的君子,穿着美丽的衣裳,如同鳲鸠一样,友爱自己的孩子和下属吧。
在诗经之后,写梅花诗的诗人真是大多了。
先来看白居易《忆杭州梅花因叙旧游寄萧协律》:三年闲闷在余杭,曾为梅花醉几场。伍相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踏随游骑心长惜,折赠佳人手亦香。赏自初开直至落,欢因小饮便成狂。薛刘相次埋新陇,沈谢双飞出故乡。歌伴酒徒零散尽,唯残头白老萧郎。伍像庙里,供奉伍子胥;孤山园里有林和靖。林和靖,北宋隐逸诗人,一生不娶不仕,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有“梅妻鹤子”之说。
再来看宋代王淇也提到林和靖的一首《梅》诗: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王淇,字君玉,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徙舒(今安徽庐江)。进士及第,曾任江都主簿。此诗不着“梅”一字,却写尽梅的所有风流。
陈水河整理于2024年2月7日早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