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尔假期》

作者: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 | 来源:发表于2017-02-03 21:13 被阅读102次
    《伊斯坦布尔假期》

    距离欣赏完这本书已经两天了,第一次读马克·李维的作品是《偷影子的人》,相对于《影子》,《假期》这本书的前一半就显得有点枯燥,一帮四十岁左右的人过着单身生活,在英国的伦敦,二战之后,一切慢慢复苏却又显得萧条。

    读到一半的时候,我也在思考,是不是真的买的不值呢?因此我也去豆瓣上看过一些短评,大部分都说这本书有点枯燥,也有人说不值得一读,也有人怀疑究竟在法国是不是真的创下30秒售出一本的神奇纪录。沉淀了一天,我继续翻开书签所在的位置,继续接下来的阅读。

    这本书讲述的一位英国女士,阿丽斯,因为一个预言师的一番话,再加上每晚缠绕自己的噩梦,还有邻居戴德利先生的“怂恿”,三重因素之下,阿丽斯内心纠结了一段时间,终于被说服,决定去东方,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寻找秘密。在经过了六个人热心帮助下(这让我想到了一个理论:人与人之间只相隔三个人),阿丽斯终于揭开了自己的身世。1915年4月25日,小阿丽斯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人的离去,动乱的爆发,身为亚美尼亚人的小阿丽斯,最终被她的养父母带到了英国。就像周而复始的循环一样,阿丽斯最终回到了伊斯坦布尔,找到了乳娘还有失散多年的弟弟。

    经过了两天的回味,结合我自身,我终于能说一句:这本书读的值(我是这么认为)。

    第一:本书最大的一个情景设置,那就是主人公调香师的角色。作为一个对气味有着高度敏感的人,阿丽斯对曾经触及过的味道终身难忘。记忆是会模糊甚至遗忘,只有气味,只要曾经像唱片一样纹刻在光盘上,那么再也不会忘记,再一次触碰到熟悉的味道时,过往的记忆就会蜂拥而至。在很多时候,我也有相似的感觉,尤其是一些特殊的气味,朦胧之间总觉得很熟悉,那种说不清道不明,记忆就像一缕烟,在指尖滑过,抓不住任何破碎的回忆,但是很确定那是曾经的味道。有时候,我也觉得记忆是负担,它会压得我喘不过气,与其留下记忆生闷气,还不如忘得一干二净,一句非主流的话:羡慕鱼儿只有七秒的记忆。

    在这个话题上,很多次走进了死循环,只能用螺旋式的上升来看待“记忆”的问题。我只能说,时间真的是最好的良药。时间有时候带走的是脑海中过往的图像,有时候带走的又是朦胧的感觉,只留下清晰却直白的回忆,却再也激不起任何浪花。记忆和时间相互作用,一个带来新鲜事物,一个带走负面情绪,留下的是时间的沉淀和人事的回忆,请好好保存这份美好。自古以来,性本善;性本恶,人性的纠纷从没有中断过,但是我们主张善念,对他人友善,更要对自己心存善意,有时候放过自己,那将会是最好的“怅然回忆”。

    第二:法国,众人皆知,是地球上最浪漫的一个国家,在这本书中,也彻底的展现的法国浪漫主义色彩。作者将法国人浪漫情怀显示的淋漓尽致,戴德利为阿丽斯所做的一切,就是我们所说的一见钟情所开出的花。以一些善意的遮掩谎言,资助阿丽斯去往伊斯坦布尔,让她寻找自己的真命天子。世上有两种,一种让人心碎,一种也让自己心碎:不爱时,对TA说你值得更好的;爱到深处,对TA说,你值得更好的,所以我甘愿作为你的踏板,让你够到幸福的阶梯。

    阿丽斯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就像《摆渡人》中的迪伦,他们都是小说中幸运的人物,有男主的陪伴,最终的目的也可以说是“追寻”。结合现实,也可以笼统的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追寻一些东西,有些是物质的,有些是精神层面的,有些事是为了身边的亲人,有些事是为了自己,更为宏大的是为了社会百姓。

    对于《西游记》和《悟空传》,年幼的时候不懂其中的九九八十一难是什么意思,看到的只是正义战胜邪恶,顽皮泼猴成为了斗战胜佛,玄奘历经磨难取得西经,经过这么多年,再次回想,是多么痛的一些感受。悟空经过八十一难,最终成为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玄奘隔断情意,决然离开女儿国。

    “追寻”一个哲理层面的问题,恐怕是我这种凡夫俗子所不能说得通,讲得透的。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里面,追寻世界的本源,提到,道说:是人间;佛说:是六道之一;哲学家说:是无穷的辩证迷雾;物理说:是基本粒子堆砌额出来的聚合体;历史说:是时间的积累。很显然,对于追寻这么宏观的问题,以我这种蠢笨之人是究其一生也无法得出答案。王阳明追寻过,格物,几十年后,在一个小山洞里最终悟出来理学概念,成为一个大家。孔子,苏格拉底,佛洛依德等等都为了追寻的事物穷极一生。

    抛开这些大家们,我们有幸能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在他们的理论中,在历史的故事中,在科技的发展中,去更快的寻找自己的追寻。

    阿丽斯追寻自己的根源,在艰难的抉择中,终于决定离开生活三十多年的伦敦,就只为了那飘渺的语言。而对我来说,想象很美好,现实和骨感,我无法做到像阿丽斯那样的勇气和决心,也没有戴德利那样的朋友,更没有一笔资金资助自己挥霍(至少现在没有)。既然无法做到行万里,那么只能做到读万卷书,两者都不曾拥有,看待问题以及解脱自己那将会很困难,至少我是这么认为,引用网上的话来说,这就是我读书的意义。

    最后说一句,有追寻是任何生物的本能,但是要追寻什么以及怎么追寻,因人而异,而且所做坚持的时间长短,决定Ta最后所到达的阶级。

    《伊斯坦布尔假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伊斯坦布尔假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vad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