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故事国学与传统文化
元和三年:李贺的少年心事

元和三年:李贺的少年心事

作者: 清水煮诗 | 来源:发表于2018-08-02 22:53 被阅读66次

元和三年(808),李贺18岁。

一年前,他应河南府试,凭着出众的才华,取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元和三年的正月,他前往长安应礼部考试,光明的前途似已在他的眼前铺开。

事与愿违的是,虽有韩愈、皇甫湜等文坛前辈保驾护航,李贺终因遭谗被毁,名落孙山。

“入乡试万里,无印自堪悲”,明明成名在望,转眼间就从天堂跌落到了炼狱。

时间再次回到河南府试。此时的李贺意气风发。他在《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的组诗中,还关心着风花雪月。

“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柳暗愁杀人”,柳树迎春是最为积极的。在冰雪消融之际,它就开始抽嫩洒绿。待到三月,艳丽的百花苏醒,花开满城,争艳的舞台自然换了一波主人。

三月是多么美好的季节。长安城内处处飞花,春光烂漫,春意浓郁,春风醉人。孔子曾问志诸弟子,有一人答: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意思是说,暮春三月,春天衣服已经穿在身上,约上五六个朋友,带着六七个小孩,在沂水旁洗脸洗手,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多么惬意啊!

“军装宫妓扫蛾浅,摇摇锦旗夹城暖。”浓盛酣畅的春光,美人长蛾浅扫,桃花妆容明丽纯洁。一如此时的少年,温文尔雅,傲而不骄。

另一首《九月》写的更是令人赞叹:

“离宫散萤天如水,竹黄池冷芙蓉死。

月缀金铺光脉脉,凉苑虚庭空澹白。

露花飞飞风草草,锦翠斓斑满层道。

鸡人唱罢晓晓璁,鸦啼金井下疏桐。”

此诗与苏东坡《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意境相似,不过苏诗语言直白,遣词造句功夫更胜一筹。此诗,司徒空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因为此诗主写幽人,却未写幽人,景更冷,情更深。

在这组诗的最后,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李贺写道:

“日脚淡光红洒洒,薄霜不销桂树下。

依稀和气解冬严,已就长日辞长夜。”

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前两句诗写日光黯淡,连桂树下的霜都不能消融。可见严冬天气,冰坚雪厚。后两句,笔锋一转,他说他感觉到温暖的气息将会把寒冬消解,人们将告别漫漫长夜,迎来白昼长日。我们都知道广为传诵的英国诗人雪莱的名句:“冬天已经来到,春天还会很远吗?”在一千多买年前的中国,李贺就已用传统的诗歌表达了与之相似的哲学道理。

不知雪莱是否读过唐诗!

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落第后,李贺回老家昌谷苦读。

“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秋夜里虫声惹人心烦意乱,灯光昏暗如豆令人难以聚精会神。近来又有恶病缠身,人也更加孱弱,终日与药石相伴。如此种种,并没有磨去李贺的自负。

“非君唱乐府,谁识怨秋深。”这是一个18岁少年的口气,不过他也有这样说的底气。李贺善写乐府诗,是唐代优秀的乐府诗作家之一。与白居易相较,李贺的乐府诗倾向于“愁”与“怨”,是少年“欲上层楼”的强说愁怨。

这一年的李贺,还经历了与朋友的离别。

“送客饮别酒,千觞无赭颜。”

酒逢知己千杯少,与知己离别,痛饮千杯依然面无红色,冲不淡内心的凄苦。

“野色浩无主,秋明空旷间。

坐来壮胆破,断目不能看。”

苏东坡《前赤壁赋》言:“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禁,用之不竭。”同是面对自认万物,苏东坡欣然纳之。对李贺而言,在与朋友分离之际,这浩野中可见、可听的景物,只能徒增伤感。

李贺终究还是个少年,他心中的豪情依在。他向往着“仰天射落衔芦鸿”,他坚信“少年心事当拿云”。在消极与奋斗纠缠不休的18岁,李贺再次振作起来,再度前往长安,谋求仕途。可这条路并不好走。

“九月大野白,苍岑竦秋门。

寒凉十月末,雪霰蒙晓昏。”

仅仅一年的时间,李贺的笔下多了许多苍凉的古意,笔下的愁怨多了一层对生活、对人生困苦的更直白的体会。

在前往长安的途中,路经洛阳,李贺暂缓了行程。韩愈、皇甫湜得知李贺到洛阳的消息,他们连骑拜访,让李贺受宠若惊,写下《高轩过》,表明心迹。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元和二年河南府试时,李贺得到了韩、皇甫两位文坛前辈的赞扬与提携。李贺遭人谗言,又是韩与皇甫二人的鼓励,让他下决心参加礼部考试。如今落第,二人前来慰藉,李贺怎能不感激流涕?

李贺爱用“草”自拟,如“死草”、“白草”、“百草干”。韩愈与皇甫二人的关爱,另李贺如枯草逢华风,“春风吹又生”,让他有了继续西行的动力。

“明朝下元复西道,崆峒叙别长如天。”

明朝转眼到了今日,我将复去西道,与你在洛阳告别,不知何时才能见面。这是李贺写给皇甫湜的离别诗。不曾想,他一语成谶,与皇甫湜再也没有机会相见,正应了那句“长如天”,令人唏嘘。

李贺辞别韩愈、皇甫,一路西行,经过华山脚下。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秋风吹过,万物凋零,华容碧影在晚来秋的寒意中也令李贺郁闷、惆怅。李贺欲用“临歧击剑、解衣貰酒”的豪放举动来排解忧愁,奈何忧不能解,愁不能开。

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李贺却说:“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的李贺想必此时已经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事情出现转机还在李贺的“宗族身份”上。

应礼部考试时,一些嫉妒李贺才学的士子诽谤李贺说,他应当避父亲的名讳,不该去参加礼部考试。因李贺父命“晋肃”,“晋”与“进”同音,如果考了进士,就犯了讳。还好韩愈仗义执言,写《辨讳》为李贺正名。

元和三年的冬天,李贺再度入长安,他以“宗孙”的身份,由宗人引荐,经过考试,终被录为奉礼郎,踏入仕途。

元和三年,于李贺而言,是跌宕、失意、彷徨的一年。年初礼部考试落榜,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大的打击,意志开始消沉。在家读书期间,又与亲友分别。他们自家乡西行入关,谋求政治上的出路的做法,无疑也是给了李贺一定刺激和启发。九月,他再次收拾行装,自昌谷抵达洛阳。文坛两位前辈的鼓励让他下定决心再闯一次长安。在这求仕途中,李贺捧着诗作,不知受了多少宗族的白眼,吃了多少达官贵人的闭门羹,才得到了那块步入仕途的“敲门砖”。

一年前,他还是个如玉公子,笔下的美人“妆成䰀鬌欹不倚,云裾数步踏雁沙”。一年后,他如愿以偿踏入仕途,却困于衙里,“扫断马蹄痕,衙回自闭门”,居官羁旅生活无聊枯燥,空有报国之志,难以施展。

于是,在清冷的公堂内,他会时常的想起在昌谷山居时的快乐时光。

“不知船上月,谁棹满溪云”,美好的月夜,不知又有谁在船上摇荡着满溪的月光。床上的主人原本应该是我呀!

一年的辛苦奔波换来的却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不知李贺心中是否曾有悔恨。不过,元和三年经历的一切,于李贺二十七年的人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将他推入了一生中创作热情最为旺盛的长安时期。

元和三年的李贺,仿佛一夜之间,从温润公子成长为了伟丈夫。

相关文章

  • 元和三年:李贺的少年心事

    元和三年(808),李贺18岁。 一年前,他应河南府试,凭着出众的才华,取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元和三年的正月,...

  • 简书历史周刊004|雄鸡一声天下白

    卷首语 少年心事当拿云。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 本期历史专题周刊,精选以下优秀文章(排名不分先后),供君品评。 ...

  • 振奋人心的诗句

    1. 他日水云身,相望处、无南北。 ——周邦彦 2.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李贺 3. 海到无涯天...

  • 李贺:永远的少年

    (一) 長日寂寂,胡亂翻書以解悶。 手邊放著兩冊『李長吉歌詩編年箋注』,隨即就讀了起來:滿目的奇字峭語,幽情險境,...

  • 拏雲文学社(一)团介绍

    拏雲:比喻远大的志向,高强的本领!原词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致酒行》中的诗句: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鸣呃。后又因...

  • 少年和少年的心事

    少不更事的调笑 未曾予卿一回眸 他乡匆匆一瞥,匆匆一别 重逢终不过一场邂逅 我将心事搁浅 在梦里下雪的村庄 踏雪归...

  • 天才长年郎 shxy81

    天才少年郎 李贺为什么被称为“诗鬼” 史书中描写的李贺是“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 宋以来,...

  • 晨间日记

    唐代李贺《致酒行》:少年心事当擎云,谁念幽寒坐呜呃。在危机四伏的人性之林中,很多时候,藏锋守拙、低调行事,才能避开...

  • 读书小札.诗鬼李贺

    在八一六年,即元和十一年,李贺去世,年仅二十七岁。考虑到其创作生涯之短暂,李贺有两百多首诗歌存世,可见其创作之丰富...

  • 《少年相思在长安》|最喜欢两个人,柳宗元和高适

    《少年相思在长安》|最喜欢两个人,柳宗元和高适 韦应物、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李贺、李商隐、白居易、元稹、王安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元和三年:李贺的少年心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vde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