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文教学语文 语花历史有意思
语文课本不会告诉我们的历史:李商隐《贾生》

语文课本不会告诉我们的历史:李商隐《贾生》

作者: 啊_哦_ | 来源:发表于2022-06-02 20:13 被阅读0次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是中小学语文课本上的古诗。

    李商隐《贾生》这首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意思是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这首诗讽时”讽”得很贴切,然而托古用的典故却不符合客观事实。

    不得不说,这是一首登峰造极的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朋党之争正在蚕食这个庞大的帝国。

    和古代的大部分读书人一样,他的科举之路非常艰难,所以渐渐产生不满情绪。因李商隐文采出众,深受牛党令狐楚的赏识,李党的王茂元还将女儿嫁给他。这庄婚姻把李商隐带进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考上进士后的他不仅没有得到重用,反而遭受排挤,一直都担任地方低级官员,一生抑郁不得志。

    这首诗中提到的贾生是西汉汉文帝时期的贾谊。贾谊才华横溢,18岁闻名于世。22岁便写出《过秦论》这样的逻辑严密、发人深省的秦朝兴衰史。27岁提出《治安策》,文章鞭辟入里,不仅提出了西汉前期社会政治经济潜在的危机,并提出一系列改革主张,可谓是针砭时弊。

    他的才华深受汉文帝赏识,文帝要求文武大臣都要传诵学习贾谊的《治安策》。贾谊升职加薪的速度更是火箭一般,这引起了很多权臣和宗室的不满。

    因为《治安策》触及了权贵的切身利益,贾谊提出把各位诸侯安排到封地。再加上汉文帝对他的连续破格提拔重用,对于权贵们来说,这是一个极危险的政治信号,于是贾谊一下子就成了众矢之的。

    汉文帝非常认可贾谊的政治主张,然而这些大刀阔斧改革时政的政治主张却与西汉初期与民休息的治国方针。文帝并不是一个不识人才、昏庸无道的君主。相反,他是一个能体恤民情,有远见卓识的贤明君王。

    他的政治主张并没有被束之高阁,善于隐忍的汉文帝在等待时机。文帝深知贾谊提出的政治主张和对他的重用触犯了权贵利益,会给贾谊带来杀身之祸。于是便把贾谊贬到地方任长沙王太傅。

    之后到了汉景帝汉武帝时期,贾谊的政治主张才慢慢得到实施。尤其是到了汉武帝一朝,重农抑商、重用儒生、削弱诸侯国势力,都在沿用贾谊的治国方略。如果没有汉文帝对后世君王的嘱托,相信贾谊的治国方略未必能得到沿用。

    贾谊的人生悲剧并在于汉文帝,而在于他自己。任何一个时代,要改革时政,都需要合适的时机,改革不仅会遇到极大的阻力,出谋划策的人更是会遭到政治对手极力打压。汉文帝让贾谊远离政治中心,是对他最好的保护。

    苏轼评价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急于求成,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汉文帝对贾谊的贬谪可以说是用心良苦,思谋深远。然而正值血气方刚、身怀凌云之志的贾谊却并没有看到这一点。他不甘于陪幼儿园小朋友玩蛐蛐斗蟋蟀,后来又因梁王坠马一事过度自责,32岁便抑郁而终。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如果心性坚韧,早晚出名都好。但我们大多数人都不能平和对待成功和落寞。三十岁之前的名利来的越顺遂,抗挫能力就越差,所以出名太早不见得是好事。

    李商隐为了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通过《贾生》这首诗,把汉文帝塑造成一个昏庸的君主形象,这是有失公允的。毕竟每个上过学的孩子都背过《贾生》,但并非每个上过学的人都会去探究西汉一朝的历史。

    他对于贾生人生悲剧的分析,代入了太多的个人情感。他把个人仕途不顺比肩贾生,这也是有失偏颇的。李商隐只是文采过人而已,但并没有表现出任何过人的政治才华。江山代有文学家,但未必每代都有政治家。

    古代文人读书的唯一出路就是走仕途,然而科举做官之路异常艰难。很多文人努力大半生都没能谋得一官半职,知识不能尽其所用,自然而然就会对国家对社会产生愤懑情绪。

    无论是君王还是个人,都不可能突破时代的局限性。汉文帝在百废待兴的汉初不能大刀阔斧改革时政,唐文宗虽然高坐明堂之上,但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傀儡命运和国势的衰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语文课本不会告诉我们的历史:李商隐《贾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waq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