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老春(原创)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焦虑就成为活在当下的几乎所有人的标配。活在当下的每一个人,无不被焦虑所烦恼。学生为成绩焦虑,中年人为收入焦虑,老年人为养老焦虑,就连幼儿园的孩子也都在为要不要去上兴趣班而焦虑。可我们真的需要如此焦虑吗?
其实我们所遇到的那些问题不管如何焦虑,它们也都会依然故我地存在,并不会因为我们焦虑就能够让生活过的更为舒适顺意。而且,因为焦虑我们可能还会过于努力,并进一步导致自己的焦躁情绪加剧,遇到困难时就会觉得目标更加的遥不可及,也不会再有坚持到底的信心和勇气。这个时候,往往身体也会因为吃不消而出现诸多问题,甚至有人还会因此而歇菜。
既然努力需要过程和时间,那就不是焦虑所能解决的问题;既然目标需要努力才能实现,那就不是短期努力就能达成心愿。所以,如果真的想要让自己活得更好,就没必要那么焦虑。要调稳心态,要放慢自己,让自己脚踏实地地迈好每一步,避免一脚落空就再无努力下去的耐心而掉进焦虑和认命的陷阱。
在人生的过程中,中年人所面临的焦虑会更大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不说,单是房贷、车贷就够压垮一个人的了,如果再有家人生病住院,就会更加的力不从心,觉得活得太过艰难,似乎老天总是跟自己过不去似得。其实,哪里是老天在跟我们过不去,实则是我们自己太过焦虑而已。
仔细想想,如果我们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薪阶层,父母又没有任何的财富留给我们,自然会面临很多的生活困境,没钱也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如果这个时候家里遭遇一些意外的变故,诸如家人生病住院之类的事情,则我们肯定就会被打回原形,不会再有小资情调的轻松,反而会因为无处筹钱给亲人看病而痛苦不停。
这个时候看到家人被病痛折磨,而自己仅是因为拿不出足够的钱就一筹莫展,就会有一种莫名的绝望和恐慌,甚至于有时候会恨不得去抢银行,或者是与家人互换,让自己去代替对方受难。其实,这两条路哪一条路都行不通。抢银行会被判刑让家人更加无依无靠;如果能够代替家人生病,自然不必为此而忧心不已。可是,若是我们自己真生了病,银行账单谁替我们偿付?要知道,我们才是家里的主心骨!
这样想来,身为中年人的我们真的不能够踩上这焦虑的大坑!因为只有确保我们自己不出差错,才能够保证一家人的生活不会出现大的变故。所以,我们不能够在这个时候乱了方寸,一切随缘可能是这个阶段最为妥帖的举动。凡事尽力就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拼尽全力,也就总能够让自己心安和减少遗憾。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做不到就不要去想,避免因为无法达成而让自己过度失望。比如,要求孩子学习力超强,企望老人身体能够永远健康,期望自己能够买彩票中个大奖等等。这些事情可能都无法遂人心愿,强求之下反而更加让我们无比心乱而失去了自己努力的信心和勇敢。
要相信,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命运安排。对于孩子,只要自己尽全力去教育和引导,即便结果不尽如人意也不要过于不安和焦躁;对于老人,只要自己尽了全力让他们活得愉快和幸福,即便有些遗憾也不要过于自责和失落;对于自己,只要一直在努力并用尽力气去让家人的生活过得更好,即便达不成目标也不要过于失望和焦急。所以,不要听信那些所谓的“亲人已经等不及,你需要加倍努力”的流言,那只会让你自乱阵脚,失去原先脚踏实地的固有节奏而踏上焦虑的羊肠小道。
这个时候,不要听信别人的指挥,能够明白我们处境的只有我们自己。虽然除了努力没有更好的办法可以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好,但只有保持住自己的努力节奏,才不会让自己因为茫然而失去坚持到底的动力与勇气。
这个时候,需要稳住心神,辨明自己的方向在哪儿,自己的优势在哪儿,自己能够在哪些方面做的更好,然后精准而持续地发力,才能够让自己抵达想要的目标。
这个时候,不要再给自己定过高的目标,只要能稳稳地保证每天进步一点点,两眼盯住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就一定会过得比以前更好。
焦虑是毒药,对于中年人就更是如此。那些贩卖焦虑的人,都不过是在恫吓和引诱我们去购买他们开出的所谓“灵丹妙药”。其实,兜售焦虑的人也并不见得就活得比我们更好,他们也依旧会被焦虑烦恼。所以,不管怎样,保持自己的节奏,做最好的自己,我们就能少一些烦恼,让自己过得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