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那些年的穷苦日子(26)

那些年的穷苦日子(26)

作者: 冰晓雪 | 来源:发表于2023-03-04 16:10 被阅读0次

“哥、嫂子⋯⋯哥、嫂子⋯⋯”朱小娥大呼小叫。

“来了⋯⋯”赵凤兰急忙出来。

“叫你们好久了,咋不答应?”

“什么事?”刘老柱冷语问道。

“哥,你咋的了,以前没见你这么嫌弃。”朱小娥知道老公的哥哥因说亲的事生气,倒也不计较。

“什么事?进来吧,他就那脾气。”赵凤兰心里虽不畅快,但念及亲情,热情地招呼。

刘老柱回厨房收拾,朱小娥进到正屋。

“还没吃早饭吧,还有热呼的面。”赵凤兰走去厨房。

“小宝在家做,我找你有点事。”赵凤兰回来,朱小娥说。

“说吧。”

朱小娥见到面,呼噜呼噜吃起来,也不着急回答。

“听说家旺回来了。”吃完面,朱小娥抹着嘴上油渍说。

“是,回来一会。”

“带了个姑娘?”

“对。”赵凤兰回答,并瞅了她一眼。

“姑娘哪里人?”

“没仔细问,你哪听说的?”赵凤兰警觉起来。

“听翠花、桂娥她们说。”朱小娥爽快地回道。

“你来为了这事?”

“是······也不是,家旺带姑娘回来好,但······”朱小娥吞吐起来。

“但什么?”赵凤兰见她这样,有点紧张。

“快说什么事。”赵凤兰急了,再次追问。

“我对你说吧,家旺这样不好,村里都传着他和刘美丽的事。”朱小娥说道。

赵凤兰眉头紧蹙,“什么传言?”她更加焦急。

“传言说和美丽订了亲,预备着结婚。”

赵凤兰顿时眩晕。“怎么会有这样的谣言,太可恶了。”

“谁说不是,就有那么一些爱嚼舌根的人。”朱小娥时不时地注视着赵凤兰的反应。

赵凤兰起初很紧张,但想着想着,觉得也不是个事,谣言就是谣言,日久自会澄清的。“捕风捉影的事,过些时候自会消失。”她说。

“不止这,家旺带姑娘回来,他们又说自以为是、自视清高,看不上农村姑娘,而且还是刘大海的女儿。”朱小娥说道,一副“造谣只嫌是非少,闲聊但求事情多”的表情。

“家旺哪清高了?刘大海的女儿就必须看中吗?”赵凤兰很气愤,差点把刘美丽残疾的缺点数落出来。

“唉!农村人就这样······”朱小娥一心想要撇清传言与自己的关系,实际上她才是柴堆中加火的人。她嫌贫爱富,盼望着与村里的富人沾点亲。

赵凤兰不言语,朱小娥也没有走的意思。

“家旺人呢?”朱小娥接着打听。

“出去了。”

“一个人?”

“和那姑娘。”

“我让他们到那看看。”

“哪?”

“‘半塔子’河。”

“人多嘴杂的······”朱小娥咂嘴,说很不妥,赵凤兰更是气愤,要下逐客令。

朱小娥说道:“说亲的事被拒,节骨眼家旺还带个姑娘回来,你说刘大海会怎么想?”

朱小娥的一句话,又让赵凤兰紧张起来。

“拒绝就拒绝,只是这个时候我们要低调,不要让人家说我们的不是。”

“我们家旺没答应这门亲事,没承诺刘美丽,没有媒妁之言,更没有谈第二家姑娘,现在处个对象怎么就不可以?”

“你还没明白我的意思······”朱小娥紧接着解释,把她认为的厉害的关系说得一清二楚,这使得没有主见的赵凤兰心烦意乱。

“的确是不妥······”赵凤兰开始认为事情做得不妥了,她想,拒绝了亲事并带个姑娘回来,这坐实了要让刘大海下不台,而刘大海又是个特别爱面子的人,他接下来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赵凤兰想着,很是焦虑,再无心思听朱小娥的絮叼。

家旺出门后,领着刘娟往“半塔子”河去。河在北边,自北向南,下游穿过大小几十个村庄,之后交汇到一条大河流,至于最后流向哪里,没有多少人盘问和打听。去那条河,要经过刘家村和邻近清源村交集的一片农田。两个村庄四百户人家,融合的农田有几百个足球场那么大,“半塔子”河自中间穿过,像垂直的瀑布劈开了陡峭的山峰。

家旺和刘娟一前一后,走在满是泥泞和土疙瘩的田埂路上,路边的野草淹没了他们的鞋。

农村最美的风景莫过于庄稼和劳动者的身影。这个季节,有黄澄澄的水稻,有成熟的毛豆和马铃薯,还有绿油油的蔬菜。他们途经一块玉米地,玉米杆整齐划一,杆上结的玉米棒也快成熟了。两人所经过的路段,有几个上了年纪的大叔大伯在田中劳作,倒不见一个年轻人。

“这些田是我家的。”在一条小溪分叉的路口,家旺指着四块种了萝卜青菜和水稻的农田说。刘娟停下来看,这些农作物稀稀疏疏,长势不好,连同周围的几块也一样。

“以前,农田是农民生存的基础,现在不同了,它已带不来希望,年轻人都往外地打工。”刘娟回道。

“是,生活所迫,吃的用的孩子的学费,都不是一点农作物可以换来的。”

“这些庄稼长势差了,年纪大的人,没多少体力。”

“种庄稼,需要勤奋和技术,也需要有好的环境、天气,我们这一带地理位置低,排涝也不行,所以正在搞治理。”

“就是那条开挖的河?”刘娟向远处眺望。

“对,大概动工了半年时间。”家旺顺着刘娟的目光看去。

“如果村里变好了,你会不会回家?”刘娟一本正经地问。

“你指回家种田吧?爸妈年纪大了,我想我应该回来。”家旺揣摩着刘娟的心思回答。

“你若回来,我陪着你。”刘娟表示。

家旺带着很大的质疑说道:“你呆不习惯农村的环境,你也不会干农活,要把你变成一个粗犷的农村媳妇,我于心不忍。”

“你鄙视我······我会学,只要有你在,我不怕吃苦。”刘娟扑闪着明亮的眼睛,家旺笑了笑。

“小时候,我就在这一块干活,爸妈带着,我不愿意干,总在田畔上跑,或者到沟里捉鱼。”家旺绕开情意绵绵的话题回忆起往事。

“我很小的时候,也跟爸妈一起去过,但只去过一次,后来搬到了县城。”刘娟

“那时候几岁?”

“八九岁的样子,他们一直不让我干活,要我专心读书。”

“我家穷,除了爸妈,没有别的劳动力,农忙季很忙,他们让我去,我很倔,不想干,就在田里捣蛋,到后来长大了,想帮帮他们,他们却不让我干了。”

“大概也是要你专心读书,所有的父母想法都一样。”

“你之后怎么不上学了?”

“没考上大学,所以不上了,读书对我来说真是个难事,我倒向往农村生活。”

家旺看着刘娟,很是不解。

“以前干得最累的活是挑肥,装满很沉,不装满,来回那么远不划算,我个子又小,总是磕磕碰碰,肩膀磨烂了几层。”

刘娟没有这样的经历,一脸的惊讶。

“在农村最开心的事是游泳,就在那条河,约几个伙伴,顺水游、逆水游,横穿河道游来游去,总不觉得累,一直到游到天黑,所有的父母都看不到孩子回家吃饭相约找来。”

“你童年的生活真有趣。”刘娟眼里闪着光,十分羡慕。

“童年时无忧无虑,长大后再也没有那份天真无邪,生活处处是辛酸。”

“生活才真正开始,搞得很沧桑似的。”

“我们快点走吧······”刘娟笑着跑到前面,喊着家旺。

“半塔子”河在百米远,现场有几十号人,河床干枯,开挖处尘土飞扬。刘娟在一条坡道上坐下来,家旺随后也坐下。

“生活一直是艰辛的,自记事起,母亲身体就不好,一年有四五回住院,一住就是一个月,总记得在病房里写作业吃饭,护士姐姐常过来逗我。”

相关文章

  • 那些年的穷苦日子(3)

    (三) 刘家旺在工地上干活,不能再去学校。学校开课三天,因缺学生,就让人带话。给刘家旺带话的是吴剑波,也就是让父母...

  • 那些年的穷苦日子(4)

    (四) 今早去省城,刘家旺到村主任陈海棠家借三轮车,把父母载到长运站,赶上了最早的一班车。他把父母安排好,给父亲一...

  • 那些年的穷苦日子(6)

    (六) 护士在赵凤兰干瘦的手臂上做了穿刺,之后静脉通道被打开,药物一点点进入血管。 赵凤兰看到邻床的病人很痛苦,也...

  • 那些年的穷苦日子(5)

    (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人口向城市涌入,住房供不应求,房价一路攀升。刘家旺所在的工地迎来前所未有的订房...

  • 那些年的穷苦日子(7)

    续假已结束,工地上打来催促电话,刘家旺告别父母,急匆匆返回。临走时,母亲状态仍差,想要说一句话都困难,但为了生计和...

  • 那些年的穷苦日子(13)

    陈海棠如约而至,见到了梁书记。梁书记给了口头意见,并打了副镇长黄运良的电话。黄运良接到电话后,决定亲自去一趟刘家村...

  • 那些年的穷苦日子(12)

    会议开到十点,散会后各自回了住处。村干部周峰遇到疑问,向陈海棠请教,两人再讨论了十分钟。 干部村民都走后,村委会只...

  • 那些年的穷苦日子(8)

    (八) 一天傍晚,刘家旺收拾东西准备下工,王师傅上门来找。王师傅今年五十六,身体健朗,但爬到五楼也气喘。他扶着栏杆...

  • 那些年的穷苦日子(14)

    (十四) 刘老柱闲着的几天,就按老伴的吩咐,到园里锄草、捉虫,照看蔬菜。他的菜园在房屋东侧,一垄长条,有十二米长...

  • 那些年的穷苦日子(17)

    (十七) 家旺跟着同事小庄来到一间包厢门口。“叫你的人就在里面⋯⋯”小庄告诉他,随后走了。 家旺抬头看了看门栏,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年的穷苦日子(2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xey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