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之的小瓶盖
什么是拒绝成长型人?
认真看完下面的故事,之后我们用这件经历来做解析。
“小时候最讨厌的暑假作业就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指小朋友在组织者的引导下做些有意义的善事。我讨厌的并不是行动任务本身,而是在这之后,还必须要向组织者汇报成果,并向其索要一份“实践证明”。而这份证明作为参加实践的证据,是要上交学校的。
之所以讨厌这项作业,只是因为那时的我完全不赞同为得到“实践证明”而去做好事的想法。因此我根本也懒得参加。但“实践证明”作为必须要上交的作业之一,是想逃也逃不掉的。于是,我在快开学的前几天拼命地“想办法”看怎样才能把这件事情搞定。
最后我想出的办法极其不负责任,但我也还是那样做了:哭着请求妈妈帮我去和组织者“说好话”,让妈妈直接帮我拿到“免费”的实践证明。当时妈妈因为心疼我,就真的那样帮我去做了。现在想想,这样的做法好像更离谱了。撒撒娇,哭哭鼻子,就什么都来了,这大概是小孩子的特权吧。”
朋友A努力回忆着自己的童年往事,这样和我说着。
什么是拒绝成长
「拒绝」有两种解释,一是不答应,不同意,明确地表示不愿意做或不愿意;二是隔断,遏绝。
「成长」是自身不断变得成熟稳重的一个变化过程。
纯粹地把这两个词组合起来,无论从哪种解释上讲「拒绝成长」都意味着距离“成熟稳重”越来越远。
朋友A的故事中:
“懒得参加”“想办法”“哭着请求”“直接帮我”对应着她强烈的反感、抗拒和挣扎后的拒绝;
“引导”“行动任务”“汇报”则对应着她所处在的年龄段本该经历的成长过程。
“我不用做,反正最后一定会有人帮我做”这个看似聪明,并且最后也在暑假作业中得到完美验证的深刻经历和记忆,使得朋友A自童年起就主动给自己在行动上设定了限制,即放弃了很多探索周围世界的机会。更加严重的是,这种不健康的原始信息也已经深深烙印在她的内心深处,越来越驱使她不愿再发挥自己的力量。
如今,朋友A在处理问题时,经常是将自己的第一责任人身份自然地转嫁到她认为“比自己强大的且能帮我做”的人身上去,然后完全把精力集中于如何将自己围绕在这个人身边,以获得想要的关心和依靠(就像童年时应对生活困境的处理办法一样)。
没错,朋友A就是个典型的拒绝成长型人。
拒绝成长型人在应对生活的挑战时,在某些方面会表现得极其缺乏自信,也会时常有意地将抱怨当作释放压力的途径,并且最终也无法独立应对。
让自己看起来很无助甚至不堪重负,并且表现出一种必须要他人介入,帮助他决策和对他负责的态度,这是他们对外界的沟通方式。
为什么拒绝成长/拒绝成长的“好处”
1.无法割舍原始安全感(类似于童年时被保护的感觉);
2.不想承担责任;
3.暂时不用直面“需要独立”的恐惧。
以上。
(字限,下篇再来讨论“拒绝成长型人”到底该如何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