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文学读书
书评/灵岩一山绿,文脉醉千古

书评/灵岩一山绿,文脉醉千古

作者: 晦休 | 来源:发表于2018-05-28 00:18 被阅读117次
    书评/灵岩一山绿,文脉醉千古

    灵岩山,我曾三次登临,幽静神秘、光雾迷离、风清云淡……谢无量有诗云:“远游何必上青城,一到灵岩便有情。未进山门先一笑,满山红叶读书声。‘’有声有色、情景交融,轻快的脚步、愉悦的心情,让人不禁欣欣然而欲往之!


    都江堰市宝贝甚多,尤其"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和“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名闻遐迩,声震天下,引无数游人竞观之。然毗邻都江堰宝瓶口的灵岩山,却几乎无人知、无人识,游客聊聊,人迹罕至;隐藏在郁郁苍苍的绿海中、缥缥缈缈的云雾中,湮没在沧桑斑驳的历史中,似乎无迹可寻,被人遗忘。

    曾记得,灵岩山上,我等国学院师生席地而坐于喜雨坊前,听美国普渡大学教授~万爱珍老师讲中国诗词英译,共同诵读唐诗宋词;中文、英文交相辉映,悦耳的声音、动人的韵律,在高大茂密的林木中跳跃,在云遮雾罩的山峰中缭绕。我似乎看见一个个诗人从空中飘然而至,他们是唐求,是李白,是杜甫,是王维、孟浩然,是苏轼、辛弃疾……我感到时空穿梭,与天地合一,与古人同此时、同此境、同此声。

    在此地,还听过台湾大学周志文老师讲读《论语》。他已七十五岁高龄,白发尽染头、健步却如飞,元气满满、喜气盈盈。讲课时,时笑时嗔、时坐时立、时俯时仰,带我们回到孔子时代,回到孔子与弟子嬉笑怒骂、你问我答、真实自然、教学相长的美好师生时代。用他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神态、动作,把《论语》中“情和美”的一面渲染开来,让人不知不觉融入其中、感悟其中、受益于其中。似乎周老师就是孔子,我们就是颜回、子路、子贡、曾点、公西华……

    历史的脚步与我们如此之近,这些圣贤、大师、文人墨客,与我们如此之近。好像他们从未走远,只是隐藏在密林深处,隐藏在时间那头,在合适的机缘、合适的场景,他们就会仙袂飘飘,悠然而来——闪着智慧的光芒、氤氲着温润的情感、散发着迷人的色彩……

    就这样,感性地肤浅地爱上了灵岩山。但对它所知甚少,浮光掠影,直到看过王国平的《灵岩山传》,才知道它的厚重,它的深沉,它的丰富多彩,它的历史绵长!


    王国平,“70”后代表诗人、散文家,也是地方史学者。他的《现在的我们——“5.12”大地震都江堰幸存者口述》《挽歌与颂辞》《琴歌》等作品,气势磅礴、感情真挚,多少人读之,禁不住胸雷滚滚、潸然泪下。他的《南怀瑾的最后100天》,曾入最畅销书前列。他虽出生四川江油,但十几岁中专毕业后,便来到都江堰,在这里工作、生活近三十年。对这里的山山水水、沟沟壑壑,对这里的黎民百姓、乡风民俗,都充满感情。不断地用他手中的笔去描绘、去抒写,用他的心去感知、去触摸……

    王国平,以他诗人的敏感和激情,同时又以他学者的严谨和深刻,来写一座山的历史。实际是写与这座山血脉相连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风貌。


    全书从“蜀山、故人、佛心、书魂”四个部分来写。让读者走进这座山、接近那群人、了悟一段佛缘、寻找几缕书魂。

    一,蜀山    山水总相忆,草木最关情

    灵岩山,与青城山隔岷江十里相望、与玉垒山紧紧相邻。它的地理之美、自然之美,无限风光,都囊括在谢无量、黄应泰、范成大的诗中,抒写在马识途、南怀瑾的文中,题刻在孙科的“人间仙境”中。

    二,故人  东流秦时水,斯人寻不遇

    都江堰之水滚滚东流,从未止息,它已从李冰父子手中流经两千多年,滋养着蜀西、滋养着川渝、滋养着中华大地。因它的滋养,多少高僧大德、名士学者,来此相遇、来此相聚,“一到灵岩便有情”,与灵岩山深情对话、倾情相依,书写“五教合一”的旷世传奇!

    儒,灵岩书院;释,灵岩寺(唐初,由印度僧人阿耆多创建)、竹林寺;道,东岳庙、青城第五洞天;基督教,灵修学院;黄老学说,黄老仙师祖坛。它们汇聚灵岩山,论道比剑,你来我往,上演了一幕幕江湖烟雨。最终,儒、释、道和而不同,相和共荣,汇流成中华文化之浩浩江河!这其中,造就和吸纳了多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仙”、“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龙”。让灵岩山真正成为名山、灵山、仙山、佛山、文化山。

    三,佛心  琴剑埋光易,英雄寂寞难

    民国三十一年(1942)夏天,“诸峰耸蔚,极趣清幽”的灵岩山,迎来了一个人轻盈的脚步——他就是袁焕仙,一个与近代禅门泰斗虚云和尚齐名的一代宗师。他的到来,注定是一座山的福分,一座寺的惠命。而此时,壮志凌云、豪情万丈的青年才俊南怀瑾,也来到了这里。他们的相遇,注定成就一段旷世佛缘。

    袁焕仙非常器重南怀瑾,称其“巍然自拔,有独立振衣之概”;“摄其众向道,导其徒回车,风其俦化行方圆者,实为怀瑾”。其与傅真吾筹建的“维摩精舍”,南怀瑾为开山首座弟子,也是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弟子。

    四,书魂  杳杳书声远,渺渺背影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仅38岁的李源澄创办灵岩书院,受灵岩寺主持传西法师力邀,落户于东岳庙。从此,再续孔子“有教无类”之根脉,书写一段亘古无有之传奇。

    李源澄,性格笃厚朴实,爱生如子,学识渊博精深,才华惊世,钱穆自叹不如,费孝通赞其“有王佐之才”。曾师从历史学家蒙文通,经学大师廖季平,佛学大师欧阳竟无,文史哲等汇通之奇才章太炎。然李一生未享大名,如明珠埋于沙石,长期湮没于浩繁的史海、岁月的尘埃,令人感叹唏嘘、黯然伤怀!

    灵岩书院,秉承“自由读书,自由讲学,和谐包容”之理念,曾与数十位名动当代的大学者“喜结良缘”,他们是:傳平骧、张圣奘、唐君毅、蒙文通、罗念生、饶孟侃、钱穆、朱自清、秦佩珩、潘重规、牟宗三、赖高翔、张敷荣、周辅成、刘盛亚……当他们夹着讲义,走进红墙黄瓦、绿树掩映的灵岩书院时,“整座书院都为之苍翠起来、朗润起来、鲜活起来”(王国平语)。

    每天清晨,伴着灵岩寺悠扬的钟声,杳杳的读书声从东岳庙的厢房传了出来,随着薄雾、随着清风,传得很远…灵岩山的花儿开了又谢了,红叶落了又红了,大师们的身影远了、又淡了……


    为写这本书,王国平无数次登上灵岩山,历时十一年,查找资料、踏勘古迹、研究文物、寻访故人…感受大自然的造化钟神秀,叩问斑驳岁月中消失的历史,以独特的视角、珍贵的图片来审视和保留灵岩山的美,表达他对这座山的热爱、景仰和敬意,对家乡深沉真挚的爱恋!

    他的的文字,清新隽永、韵味悠长,富有禅心,富有诗意。读他的《灵岩山传》,似在读一本游记、一本图文并茂的解说词,轻松而愉悦,不知不觉随之神游天地、神游古今、神游在诗画山水之中。

    灵岩山,是一个娴静的女子,却风华绝代、惊似天人。她是经过了时光的磨洗、历史的沉淀、人文的熏染、清风明月的观照。她轻盈地在花叶香径漫步,在轩窗楼阁慢读,“腹有诗书气自华”,全身散溢着浓郁的书卷气…我因此书而更知她、识她、迷醉她,深挚地爱上了她!

    唉,不知何时再能相见?

    书评/灵岩一山绿,文脉醉千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那花评书:🌹🌹🌹🌹🌹🌹
      • 冷冬年:🌺🌺🌺🌹🌹🌹
      • 江左融:读到着一篇好文,由此也感谢简书这个平台,让我在沙海里拾珠,有几分的惊喜的遇见。:pray::pray::clap::clap:
        晦休:@江左融 谢谢鼓励,更感恩遇见!愿相惜,愿互勉!
      • 娟娟新月:已拜读,加油!!💪💪
        娟娟新月:@晦休
        😊
        晦休:@娟娟新月 谢谢阅读和鼓励!很少动笔,最近有时间练练,给自己加油!

      本文标题:书评/灵岩一山绿,文脉醉千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xzs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