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古论今每天写1000字历史
岳飞、袁崇焕,跌倒在自身性格上的悲情英雄!

岳飞、袁崇焕,跌倒在自身性格上的悲情英雄!

作者: 北归燕 | 来源:发表于2017-02-13 13:13 被阅读166次

    看到这样的标题,诸君请先让手中的“板砖“飞一会儿……

    吾亦知,南宋岳武穆、明末袁督师,乃救国于危难之际的优秀将领。于军以身作则、善罚分明,于民安抚爱护、不侵不犯,于国更是天日昭昭,日月可鉴。然惨遭构陷酿古奇冤,人神共愤天下莫不谓之泣。

    读书时曾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日;‘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你们不都说自己不被理解吗,那么如果有人知道、理解你,又会怎么做来)

    于是乎,众弟子高谈阔论,诉说如果自己被了解、被知道将成就一番丰功伟绩,留名千载。

    短短话语,师徒性格跃然纸上—坦诚的子路,高雅的曾皙、严谨的冉有,婉转的公西华。

    再有,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他的际遇。如果你喜欢保持你的性格,那么,你就无权拒绝你的际遇。”

    难道真是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

    先跳出个人主观情感的圈圈,自这岳帅、袁督师两人性格探究,或可发现“性格”对此二人惨遭奇冤的影响。

    其一、出身不同的理想主义者

    岳飞,武将出身。早年跟着师傅周侗学习骑射,后来又拜陈广在门下,学习刀枪。北宋末年,金军南下,烧杀抢掠,还掳走宋徽宗、钦宗二帝,富有爱国情怀的岳鹏举,别母离妻,投身抗金前线。

    袁崇焕,进士出身,和岳飞相比是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考中后被安排到福建邵武当个小知县,管理管理县里的政事、处理案件之类的。若是在太平盛世,袁崇焕真有可能在文官的这条路上走下,做一个大学士也挺好的。文科生的袁崇焕是身在邵武,心在辽东,当县令期间,常常和那些退伍的老兵聊辽东前线的兵事,自己没事研究《孙子兵法》,甚至在回京复明的时候也不错过跑到边塞、了解当地形势的机会,还真是为上前线“时刻准备着”。

    两人虽说前期基础不同,却都是理想主义者,正因为这样的理想也就影响着了他们在做决策时多关注自我,少揣测圣意或做事考虑也偶有不周

    岳飞,其理想个人认为是:赶金人、复中原、迎二圣。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

    赶金人、收拾旧山河都不为过,这符合当时以赵构为首的统治阶层的利益,堂堂一国之君也定想让人追着屁股打。可“迎二圣”这条就犯了忌讳,要知道宋高宗赵构这个皇位是在父兄被掳北上,国不可一日无君的情况下众推举的。若没有“靖康之难”,按理继承皇位的是他哥哥的孩子赵谌,轮不到他。“迎二圣”到时他这个皇帝搁哪儿?

    后来,宋金议和时,南宋的条件是放还高宗的生母韦太后和已经去世的宋徽宗,而对于那个哥哥,是至死都未能踏上归途啊

    岳帅心心念念的,迎回二圣,触动了高宗内心那一软肋,只是国家用人之际,君臣不可撕破脸皮罢了。

    袁崇焕,个人看来为恢复辽东、经营辽东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刑前遗言

    在福建任县令时,他就关心辽东形势,回京复命后,毛遂自荐:我要去镇守辽东

    到了辽东后,将这一亩三分地治理的井井有条,军民安抚、边防军务都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所取得的“宁锦、宁远”大战差点把努尔哈赤打回老家。

    不过在其向崇祯帝承诺的“五年复辽”计划,可看出其理性分析和自我认知不足的一点,面对猜忌心强的崇祯帝,若五年不能复辽,你袁崇焕可就有“欺君之罪”。

    其二、越俎代庖,自以为是

    话说,成年人的问题要用成年的人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切不可自以为是,越俎代庖也是为人所不喜。可惜,岳、袁二位都犯了这样的错误。

    岳飞的职责是征战沙场,保护君民,然而1137年9月的一天,身为武将的岳飞却关心其皇帝的继承人问题来了。他向高宗皇帝建议,尽早立赵构的养子赵昚为皇太子。

    当时的赵构虽然还没有嫡子,但也就刚过中年,他相信会有自己的孩子,当然是把皇位传亲子而非养子了,传养子那是下下策。岳飞此举,无疑是在激怒赵构,无形中君臣间隙再次加深,甚至有人认为,迎二圣加上这次劝谏立储让高宗对他起了杀心。

    再看袁崇焕,个人认为袁崇焕做的最为草率的一事就是诛杀毛文龙,作为一岛之主,毛文龙纵然是劣迹斑斑,不论是发泄私愤还是为国,袁都应“请圣上裁夺”而不是一句说:“尔不知国法久了,若不杀尔。东江一块土,以非皇上有也。”杀之。此先斩后凑的做法着实不明智。

    其三、愤而辞官,意气用事

    翻开历史典籍,辞官文人不在少数,东晋时期做了八十三天的彭泽县令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最终挂印而去,归隐田园,有了后世的《归去来兮辞》。

    而这些带兵打仗的将领中像小孩子般撂挑子走人的还真不多,堂堂三军之帅,因故弃众将而不顾,岂非儿戏,如若在战场,临阵走人,后果不堪设想。

    这两位将军,在辞官这事上有些意气用事之处。

    南宋岳飞虽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爱兵如子,军纪严明,不过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确实稍逊一筹。譬如和张浚,两人都是朝廷大将,不过张浚德才欠佳,曾挑拨高宗不予将刘光世的军队划拨到岳飞管理下,在人事安排上处处于岳飞作对,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岳飞,一怒之下给皇帝写了辞职信,关键是这批复还没下来,岳元帅就一人跑回家了,后来皇帝出面,也命朝廷官员出面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方才平息怒火回到军中。

    这就像两个小孩打架,一生气就跑回家,老师你看着办吧

    袁崇焕呢?据说是在宁锦大战中,和他一块参战的同事都因功封赏,自己来因为的罪过魏忠贤没有得到公平的犒赏,出力不讨好,也就辞职不干了,到朱由检称帝后,袁方才再被启用。

    不过重新被启用的袁崇焕似乎没有改掉自身的不足,讲起话有些大言不惭:放心吧皇上,五年就能把辽东给收回来。

    也难怪清朝大学士张廷玉说:“崇焕智虽疏,差有胆略,庄烈帝又以谗间诛之。

    当然,性格不是导致这两位将军惨遭千古奇冤的根本原因,当时环境、皇帝的猜忌(高宗认为岳飞挡了议和之路,崇祯帝中了离间计)、奸臣从中作梗等等合力造成了这样的悲剧。然性格也的确给两位的职业生涯造成诸多不畅。

    或许,性格决定命运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岳飞、袁崇焕,跌倒在自身性格上的悲情英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ynz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