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有云: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古人认为,仁义礼善于人而言,就像财物、粮食对家庭那样重要。
仁义礼善,即为教养。没有物质支撑的家庭,生活就没了保障,而没有教养的人,则前途堪忧。
教养,与出生、学历、财富、地位无关,只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状况,但它却比以上外在条件,更能影响我们的一生。
教养,是一种尊重
穷养富养,最贵不过教养。没有教养的人,就算拥有再优渥的外在条件,精神也是贫瘠的。
这样的人,地位越高,就越目中无人;权势越大,就越咄咄逼人。殊不知,没有教养的人,爬得越高,摔得就越惨。
曾有明星在节目中因没教养,遭到众人唾弃。当时,她和几位明星嘉宾一同跟随文物修复师去参观文物。
大家都心存敬畏,只用眼看,不用手动,她却草率地拎起文物,言语中满是调侃:弄坏了也没事啊,他会修。
她轻描淡写的背后,凸显的,不仅是对文物的认知浅薄,更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渺视。
后来,这件事情被推上媒体,她只好在一片指责中认错道歉。
对自己不懂的东西,心存恭敬,是尊重他人,更是一种基本的教养。
古人说:君子如玉,润泽以温。
为人处世蕴藏大学问,那些推己及人的善良背后,往往是长期自省与自修的结果。
教养,是一种气量
陈师道曰: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事不可做尽,话不可说尽。
与人交往,凡事退让一步,等于给自己留余地。一个人容忍谦让的限度,就是他的气量,也是他的教养。
司马迁的《史记》里,记载着一个有关气量的经典故事:
出使秦国,“完璧归赵”后的蔺相如被封“上大夫”,后来又在渑池之会上替赵王解围,功劳颇深,被封为“上卿”。
这一切,廉颇看在眼里,恨在心头:自己身为劳苦功高的老将,官职却比不上蔺相如!
后来,他逢人便说:蔺相如这人,若是被我见着了,必定狠狠羞辱一番。
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中,他考虑到国家大局,便故意告假,以免与他产生摩擦。
廉颇得知后,十分愧疚,向他负荆请罪。
面对廉颇的嫉妒与仇视,蔺相如选择暂时与他不见面,并非懦弱无能,而是涵养与智慧,气量与教养。而廉颇的知错能改,也是为人可贵的美德。
《庄子·天下》:常宽容於物,不削於人,可谓至极。
宽容是一种巨大的人格魅力,它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使人们愿意团结在你的周围。
所以,林则徐才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教养,是一种品德
教养不同于礼貌,有礼貌的人,不一定有教养。
所谓礼貌,只是教养的表现形式之一。它只是一种外在表现,人只需稍加练习,便可伪装。
正如有的人在外对人彬彬有礼,回到家中,却对父母疾言厉色。
表里不一的伪君子,大有人在,所以我们才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难测”。
教养,也不同于学历。
高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教养,因为知与行,往往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方可“合一”。
归根结底,教养,就是一个人的品行,而人品才是一个人最大的底牌。
有教养的人,就算外在条件不如别人,也有可能因为人品而逆风翻盘。
教养程度,决定人品厚度,人品厚度,足以决定人生所能到达的高度。
什么是教养?
教养,是一种尊重,也是将心比心的善意;教养,是一种气量,也是宽以待人的度量;教养,是一种品德,也是崇高的人格魅力。
教养无形,却深植于心,日复一日为人生导航,决定了我们人生的旅途与结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