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旧的总结(去年写的,今年改的),不为炫耀,只为纪念那个“痛并快乐”的日子。
从2016年县教研室范主任的动员,到2017年莺飞草长的三、四月县里的比赛,再到市里的三轮比赛,差不多历时近一年(可能有点夸张)。我虽然没有进入第四轮比赛,但取得了连云港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壹等奖的成绩。统观每次比赛,我收获良多:
一、考试中的收获
1、文言文句读与理解的增强。
文言文一直是自己的弱项,这与自己的基础有关。因为初中时,我的学校在初一和初二根本不重视文言文教学。由于当时学校的领导从国外进修回来,他对学校实行改革,初一、初二的语文不教课本,初三再应付中考。准确地说,我的文言基础基本为零。所以到了高中、大学,文言文的学习对于我就像是“炼狱”,总是有磕磕绊绊。
工作15年,文言文一直是自己的死穴。为了准备基本功比赛,我买了2套《古文观止》,并特意买了2个出版社的——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中华书局的。一套放在学校,一套放在家里;在学校看完,回家再看,反反复复,确实有点浑浑噩噩之感。看文言文是一项很累人的事情,它毕竟不像现代文那样通俗易懂。经过这种看似痛不欲生的通读,当我再看《念楼学短》那样的文字式竟然感觉都很简单。
整个准备的过程,就是通读《古文观止》,利用《念楼学短》进行检测,再用没有任何标点的《文选》进行断句。每每遇到疑难问题,就向同事们请教,甚至向江苏大学的恩师吴晓峰教授(专门研究《文选》和《诗经》)请教。请教中,我用本子记录下自己的疑难之处,都能得到很圆满的答案。吴老师说,你的文言文还要再提高,一定安下心来。
应该说,通过这次比赛,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文言文水平的快速提升。其实,从整个高考试卷看,文言文的比重还是比较大的,因此感谢这次比赛让自己进步。
2、古诗词鉴赏的弯路。
为了准备能写一份说得过去的古诗词鉴赏的文字,我将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中所有的古诗词都自己翻译了一遍,将计有功编的八本书《唐诗纪要》(鲁迅推荐的)全都看了一遍,因为我认为能够读懂是很重要的前提,却忽视了名家的评论。我很遗憾没有看那些《唐诗鉴赏辞典》中任何的鉴赏的文字,我觉得他们那些专家只能代表他们自己的解读方式,却不是我的。
当到市里参加比赛的时候,马老师提醒我们参赛的老师,要应用名家的评论,才使我如梦初醒——看了很多诗词,背了很多,却没有形成任何评价诗词的基本模式,所以说,自己再准备的时候是走了很多的弯路的。
当明晓了这个道理,我将《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细细地通读了一遍,在市里第二轮比赛的时候,正好考了一首李商隐的诗,而蒋勋的说中恰好写了李商隐,所以就用这种方法套用了蒋勋的一些“评论”。
应该说,通过基本功比赛,我知道了古诗词鉴赏的一些基本的方法,并不是背诗看诗越多越有用,关键是掌握鉴赏的基本模式。
三、功培训中的收获。
1、教育理念的回顾:指导与引领
南师大叶教授的讲座,让我重新将大学中有关“教育学”的这门知识,在短时间内快速的复习了一遍。表面上,叶教授的讲座似乎与基本功考试没有任何的联系,实际上细心想想,这其中的关联十分紧密。毕竟我们语文教学要遵守教育的基本原则,语文教学的各项人物的开展——尤其是阅读和写作,都离不开“教育学”的指导。
教育本身是一种关注生命的事情,语文教学更是如是,语文是关注生命的个体成长和持续的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叶教授的指引,让我对语文的认识又进了一层。
2、演讲:纲举目张。
西苑中学的万老师在作讲座时,尤其提出了我们在进行演讲时要在心中列好提纲,而且要联系自己曾经写过或是看过的文章,不能打没有任何准备的“战斗”。而且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自己一定不要“走题”,一边打腹稿,一边说,注意说话的语速等等。他说任何话题都可以联系到语文教学的实际,千万别往别的无关紧要地方想,并指出一定要看近几年的语文杂志,哪怕只看看每篇论文的标题。他的谆谆告诫真是让人如醍醐灌顶。
其实,在我们语文的作文教学中,也需要对学生进行“写提纲”的训练,这样做有很多的好处:作文连贯得体,主题把握以及凸出特别明确等等,这对与我以后的语文教学也极有帮助。
3、课件制作:如虎添翼。
培训中的老师很细致地讲解了课件,尤其是PPT在制作中,如何操作。这些都是我们文科老师不擅长的,尤其在教学中,不会这样去操作。讲解的细致入微,让我们颇为感动。
课件的制作,在教学中就如虎添翼一样,好的教学设计加上精美的课件,无疑更会让人赏心悦目。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要多向计算机老师请教,多学习,多用,让语文充满精彩。
4、教学设计:见贤思齐。
董彦君老师是第一届省基本功比赛的第一名,她曾经到过我们学校上过课,那是她给我的感受是这老师很会上课,而且上课时语调抑扬顿挫、文采飞扬。在基本功比赛培训时,马老师请她为我们讲讲自己参赛时的感受,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的教学设计。看到她的教学设计,想到自己的教学设计根本上不了台面——人家那是高屋建瓴,要内容有内容,要深度有深度。她的教学设计颇让我感到震撼,真想快速学习到其中的真谛,但时间真是有限,学到的只能是寥寥,所以只能是在以后的教学中一点一点地向她看齐,学会自己设计出更好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不仅仅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检测,更是通过这,能看到教师对各种“长”文本的掌控与把握,甚至是驾驭。这都是在教学中一点一点的积累起来的,所以我今后会更加注意这些,将他们有效地放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上出属于自己的语文课。
5、斟酌:心细如发。
任涛老师是第二届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的获得者,在他进行说自己的感受的过程中,我充分体会到了他的那份细致,反复斟酌语句的断句和标点的使用,利用文言语法教大家如何快速有效的进行断句和加标点。他指出古诗词鉴赏一定按照“总——分——总”的模式成文,而且在准备过程中一定要分类整理名家的话:即写景的评价放一起,写情的评价放一起。他的这种做法,让我明白掌握方法是尤为重要的。
6、交流:碰撞中的成长。
在培训中,马老师给了一些话题,给我们分了组,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到前面进行演讲展示。在这项活动中,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主要是“走题”,还有就是要克服心里上的恐惧。参赛的老师们有很多,演讲的都非常值得我取学习。学习他们的安排话题的思路,学习他们内容上的组织,学习他们的从容与淡定……在这种“碰撞”中,我见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好好地进行自我的锻炼。
7、督促:师长的良苦用心。
每次基本功比赛,市教研室马老师都是亲自到场;自始至终,他从未缺席。这一点其实,他是在默默地告诉我们每一个参赛的人,坚持的重要性!“坚持的昨天叫立足,坚持的今天叫拼搏,坚持的明天叫成功”,是的,他的鼓励、他的不知疲惫,就是要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
假期了,每个人都是有惰性的;而马老师还在QQ中反反复复督促我们要抓紧自己学习,暑期前的培训还告诉我们要看哪些书,做哪些作业。凡事种种,他都是怕我们懈怠了,人一旦进步是不容的,但懈怠起来却如溃江之堤,无法收拾。感谢马老师的叮咛与嘱咐,让我们明白一个师长的用心之苦,用情之长。
从杂花生树之时,到秋风渐起之日,基本功比赛的日子可以说是历历在目。每一次的比赛都是一种历练,当然,更是一种收获。曾经我也心怀教育的梦想,想在教学上走出自己的路子,但最终都迫于现实的种种压力,“被动、感动、激动,却不动”,梦想成了空想;最终在“体制内摇尾乞怜”。通过基本功准备和比赛,我终于明白:一切的教学中的苦恼都是自己找的,最要紧的就是充盈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文言文和诗歌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这些是万万不能忽视的,当然我们还要加强理论上的学习。
山中有雾,登上顶峰,雾在脚下。心中有惑,智者一点,茅塞顿开。这次基本功比赛于我犹如大音希声扫阴翳,拨开云雾见丽日,于无色处见繁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