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史学家班固说,司马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也就说,其文公正、史实可靠,不空讲好话,不隐瞒坏事,这便高度评价了司马迁在写作时的严谨态度与《史记》翔实的记事。而《史记》被后人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足以让司马迁流芳千古。
太史令司马迁《史记》中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写了西汉以前的政治、军事、经济与文化,而且它是先秦文化著作中的集大成者,是一部古代文化百科全书。不过,毕竟《史记》为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作品。
在《项羽本纪》的章节里,司马迁写的全是项羽如何百战百胜,如何勇猛,就连一败涂地的垓下之战,也是重点突出了项羽在危亡关头的英雄无敌。基本上将项羽的一生演绎成了战场神话。仅从这一点来讲,司马迁就有明显的偏爱之嫌。
在司马迁的笔下,项羽垓下突围一事变成了一场近乎演绎的近身之战。项羽在虞姬死后,带着28个部下对汉军5000人展开了一场冲锋。把汉军杀得人仰马翻,死者不计其数。事后集合清点,项羽仅损失了两个人,还剩26个。
司马迁在写作悲剧人物时,往往会产生同病相怜的感情,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司马迁在创作《史记》时已受了宫刑,忍辱写《史记》本身就是一件悲情的事,因此,在写到同样悲情的项羽时,司马迁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感情倾注到项羽身上。
《史记》中的项羽,有司马迁的精神寄托在里边,甚至可以说,项羽的身上有司马迁的影子。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韩信:司马迁写韩信当年忍胯下之辱,功成名就后,不仅没有杀掉当年侮辱自己的流氓,反而让他在军中做了中尉。而这样一来,不仅韩信得到了大度的名声,而且也证实了自己可封“万户侯”的远见。
这种别样的报复,不得不说它们与司马迁本人的身世、感受紧密相连。从这一角度来说,读《史记》便是在读司马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