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太元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这是东晋诗人的一篇名叫桃花源的文章,也是我们高中语文教材里摘录的文章。对于重庆酉阳人来说,桃花源是个再熟悉不过的名字,前文我也提到过,我们酉阳的财政大部分都来自于酉阳境内一个叫桃花源的风景区。其实中国有着不少打着“桃花源”名号的风景区,比如湖南常德,江西连云港等地,但熟知这篇文章的人都知道,“桃花源”仅是陶渊明笔下的幻想世界,并不存在,这些景区其实都不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不过是人为打造的景观。小时候,单纯的我居然以为这桃源真的是陶渊明文章里的地方。不过虽说大家都是假的,但我们酉阳的桃花源还是最接近“桃花源”的样子。
酉阳位于武陵山区,山多水多,一年四季都是满山的绿色,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酉阳的桃花源景区就位于这个看似与世隔绝的地方。有人说没有到过长城便不算真正到了北京,对于酉阳人来说,就是么没有去过桃花源便不算是真正的酉阳人!
作为酉阳人,没去过桃花源心里还是有些过意不去,于是,一次周末便约上了初中的班长梁涛和挚友彭佳武一起去桃花源玩一下,桃花源景区在酉阳城南边,离学校不远,坐车几分钟就到,其实不管到哪都用不了多久,酉阳本来就不大。
我们一下车首先看到的就是桃花源广场,桃花源广场主要有两个入口,一个靠主路,另一条则通向桃花源风景区,靠近桃花源的那条路上有一座毛主席手指前方的不小的雕像,雕像足有两人多高,桃花源广场中央是一红色火炬雕像,雕像周围则是一圈的喷泉,广场的一方是表演用的舞台,平时酉阳的许多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我们来时,广场上没有举行相关活动,因此人并不多,站在桃花源的广场上可以看到对面的桃花源风景区的山洞上用红色涂料写着桃花源三个字,洞口的一边则是一片依山而建的吊脚楼,说是吊脚楼,其实也是新建的建筑,并不是古代遗存,但这样的一片建筑,看起来还是颇有一番风味,毕竟,总比一排现代的砖房来得有韵味。
我们穿过广场,先是一写着“酉阳”但仿古的城门,穿过城门,一个偌大的石洞占据了我们的视野,这便是景区的入口了,我们买完票后便破布及待地进去饱览一番。在洞口的一角,有着一块写着“国家5A级景区的”的石碑,不消说,我们立即在这摆起pose拍照,我们仨互相拍照,拍腻了便开始了我们的桃花源之旅。
穿过这洞穴,就如文中所写一样,土地平眶屋舍俨然,确实有种文中的感觉,我们顺着长廊走去,一路上不时看到有些穿着古装的人在地里耕种,但说实话,这种刻意的模仿显得有些造作,只能适合游人摆拍,我们来的时节桃花早已凋谢完了,只有留下一丛丛绿叶。在路边,我看到一木质的仿古水车,水车边有供游人拍照用的台子,于是我爬上台子,叫彭佳武帮我拍一张,旅游嘛,就是拍拍走走,我们顺着小路走去,之后便到了一个仿古的建筑,这里有卖一些纪念品,有什么木制弓箭,枪之类的,我觉得这些东西有些熟悉,仔细回想,好像全国好多景区都有这些纪念品啊!”真的是水啊!”我暗自吐槽。
走过这些人造景观,终于到了桃花源的压轴景点--一个洞穴,其实桃花源就是围绕这个洞穴建造起来的。这时夏日的热气还没散去,但一进洞里,便感觉到一股凉气,洞穴有些长,走了快半个小时,一路上有着许多的石钟乳,洞里设置了许多射灯,将五颜六色的光布于洞壁,石钟乳也因此穿上了迷幻的面纱,我们走走停停,拿着手机拍来拍去。游览的小路几乎都是一条悬于地面的木廊,洞内尖锐的岩石林立,不时有积水,不得不感叹当年开路造桥的高超技术,也因为建造的技术高,这条走廊因此并不宽,有时为了不妨碍后面的游客前行,我们不得不小跑一阵。
很快便到了洞穴出口,出口处有专门的拍照点,排好的照片可以夹在一个钥匙的挂件里,可惜的是,这张照片后来丢了,有些可惜。
其实酉阳的桃花源大部分景点并没有游览的逛场,有很多的景观都是人为刻意模仿,景区门口所谓的5A不免有些虚,但最后的洞穴还是值得去看一看,桃花源值得看吗?对于外地人来说也许并不值得吧,对于我来说,身为一酉阳人,去了桃花源,也算是完了我的一份心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