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了俞敏洪2015年在东南大学的一篇演讲,真心感受到坚持读书的人所拥有的强烈的自律品格。为此,将其中关于读书的部分摘录出来,并做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分享给大家,传播有价值的正能量。摘录的部分来自《俞敏洪:3个月读了60本书,我为什么还要每天读书?》。
俞敏洪:3个月读了60本书,我为什么还要每天读书?一、俞敏洪的演讲:年轻人要学会读书、交友和独立行走
关于读书,其实我读得也不多,但有很好的看书习惯,同学们肯定没有我忙,我从今年1月1日到现在,总共不到3个月的时间,我一共读了接近60多本书,都是真正给人带来思考的书籍。我读的都是历史书、哲学书、还有现代商业潮流和未来世界发展方向的书。我已经做了三万多字的读书笔记。所以说,人生是要学习的。
有人问我,俞老师,你为什么还要读书呢?因为确实只有书中的思想才能够引导你走向未来。大家都知道人是一个受思想指引的动物,你的思想走到哪里就会走到哪里。如果你的理念觉得你是一个自卑的人,你就是一个自卑的人。理念要从内心中深深地相信才行,你要是表面相信,实际不相信,就会形成性格分裂。
我是真实地相信,当你的理念改变了,你的思想改变了,你就能改变你的生活。因为只有思想创造现实,人是靠这样的思想创造现实,通过现实倒过来再丰富人类的思想。所以,你一定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让自己的理念变得先进。
那么,理念如何来呢?理念从三个地方来:读书,交友,行走。其中,一定要大量的读书。
要读各种各样的书,海内外的,英文不会,就看中文的。现在所有的优秀英文书籍一经出版,一个月之内都会有中文版面世。同学们需要大量地读书,海内外的书都要读。什么书都拿来读,这样多种思想冲击碰撞以后,你才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你就能成为世界上优秀思想的集大成者。
同学们,你们一年读50本书应该不多吧。我在北大的时候一年读200本书,我读书的速度还是比较快。你们就读50本书,因为你们现在有很多好玩的事情,比如谈恋爱什么的,但也不能忘了读书。(演讲的其余部分请见原文)
二、自己的思考:知识,无法改变命运,但可以提升品质
今天是3月9日,坚持日更的第15天。如果从12月9日算起的话,近三个月(包括一个寒假在内),寒假提供了大量的阅读时间,但这3个月我也才读了47本书。而且我以为这个速度已经是我目前所能达到的极限了,在我目前所掌握的读书方法里面,我认为我已经用了很恰当的方式、我自己能掌控能力、能不耽误理解的阅读速度来进行阅读,但也才是仅仅47本。
真的是无法想象,像俞敏洪如此事务繁忙、时间珍贵的人,他竟然3个月还能读60本书,平均1.5天读一本,而且根据他的演讲内容,基本上一本书应该在300页、20万字的篇幅。真的是应了那句话:不怕你不努力,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还努力。原本我们就比类似俞敏洪这样优秀的人才有很大差距,却又在读书上落下了更多,再不读书,何以立足。
以前我们一直相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看着俞敏洪、马云等等类似的成功历程,好像确实是读书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让他们成为时代浪潮的弄潮儿。但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及不断的自我思考。我认为:读书其实并没有改变命运,但却提升了我们的品质。这个品质包括两个:个人品质和生活品质。
读书提升了我们的个人品质。常言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人自然而然地显得器宇不凡,书卷气息扑鼻。曾国藩曾经总结出一句话“惟读书可以改变气质,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读书人的气质,就是在连绵不断的阅读中潜移默化养成的。有些人从外貌上看毫无魅力,然而读书里的精神世界确实充实、丰满的。读的书多,知识就越来越渊博,精神就不断充实,从而变得越来越自信,变得越来越超凡脱俗,变得越来越有高雅的气质。
读书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通过不断读书,能够提升对生活的感受。读书会使一个人的思想更加丰富、眼光更加敏锐,可以发现生活中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美丽,感受到不读书时发觉不到的芬芳。
同样是看见夕阳余晖的时候,读书的人会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或者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再不济,也能说个:天边的晚霞映红了你美丽的脸庞,傍晚的微风轻拂过你湿润的发线。而不读书的人呢,却只会说:我去,今天这夕阳真美!快看,那还一只大鸟。
对不起,我不要做“大鸟”,我要做“孤鹜”。
全文撰写时长:60分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