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前须知:这是我为《整理的艺术4》写的第三篇文章,抱歉让读者久等了。同样,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有所收获。关于往期回顾,请点击这里《整理的艺术》系列书评目录
文/Anya敏敏
我们一般认为跑马拉松的运动员能坚持到终点,一定是因为他那惊人的毅力。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实际上,没有比“毅力”更容易让人判断失误的东西,在冲刺的最后关头发挥“毅力”的作用是能取得丰硕的成果,可是仅仅靠毅力就能完成全程吗?答案是否定的,正如长跑运动员需要在比赛之前进行高海拔训练和跑步方法的学习一样。想要光凭“毅力”就让自己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并长久坚持下去,那是不可能的。你最需要的不是只能维持很短时间的“毅力”,而是能让你长时间持续学习下去的机制和方法。
本书的这一章(第四章:习惯整理术)总共介绍了13的小整理术。归结下来,运用这一机制主要有三大要点:一是找到动机;二是找到让学习快乐起来的机制;三是借助外部的力量。
一、找到动机
1.找准你的学习键
每个人的学习动力都不相同,小山先生在这一章中,将“动力”冠以一个新名词“学习键”,按照全脑模型分类,不同人的“学习键”又可分为以下4种:
全脑模型图,注意左右分区的不同(1)好奇心型
类型描述:好奇心旺盛,因获得新知识而感到满心欢喜。
最大障碍:容易半途而废。
学习键:对学习过程中能够想出新创意产生期待,在他人面前夸下海口也能让你很有干劲儿。
(2)理论派型
类型描述:在自己又知道了一个真理和自己的知识还远远不够的矛盾交错中产生不断学习的动力。
最大障碍:产生“学习这个领域的知识也无法接近真理吧?”“这和真理有什么关系呢?”的疑问。
学习键:相信任何知识都和真理有关,意识到不同领域的学习是共通的。
(3)满足他人期待型
类型描述:想和学习伙伴一起举杯庆祝,或满足某个人(父母、男神/女神)的期待。
最大障碍: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拒绝别人的邀约。
学习键:想象一下自己通过考试时身边人的笑脸吧!
(4)宅男宅女型
类型描述:踏踏实实地学习,牢牢掌握工作所必须的知识。
最大障碍:过于完美主义,通过了某项资格考试后害怕忘记了其中的知识,还要再复习一遍。
学习键:深信“这些知识一定要学”,激发出自己“知晓天下事”的求知欲。
这些划分并不是孤立且绝对的,有些人可能兼具了好几种类型的特点。弄清楚自己是哪种类型,更能有针对性地提高和维持自己的学习效率。
2.找客卿师不要找家教
客卿师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那些帮助你发现并维持学习动力的人。不同于家教教你通过考试的学习方法,客卿师最大的作用就是帮你找到那些你自己都没发现的内心深处去学习的真实意愿。日本的这种职业,很像中国教育机构里面的课程顾问和学习顾问,但教育机构里的人大多是想通过咨询达到让你报课的目的,客卿师与之相比功利性就要轻得多。在中国,我发现这种专门的咨询客卿师几乎是没有的,但你仍然可以通过找你信任的老师或者是学长学姐来和自己一起制定计划。有些事自己一个人做常常会越来越懒,但在他们的帮助下,你更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动机。要知道,在你看完我的上一篇(三)掌握了学习方法后,把精力花在维持“动机”比花在“学习方法”上更见成效。
3.为五年后的自己命名
很多时候你发现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养成学习的习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你根本没想过学习能给自己带来什么。简而言之,就是你的学习目标不明确。要知道,很多时候目标就像你夜跑时远处的灯塔,当你松懈时,看到灯塔就知道自己还不能停下来。在学习过程中,你有时会产生一种“我真的有必要学这个东西吗?”的疑问,这也会令你更加意志消沉,因为你发现自己不过是为了别人的期待或是一种责任感学习,而不是自己发自内心地想学下去。打个比方,就像你不过是因为必须砌砖头才不断往上砌,却从未考虑过一件重要的事儿——到底想盖一个怎样的房子。
倘若你遇到这样情况,不如试想一下自己五年后会是什么样子吧!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在五年后的一次聚会上,你和一个陌生人交换名片,你想在名片上写什么?某某专栏签约作者?某某畅销书作家?还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你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培训学校还是企业?光想想就觉得热血沸腾了有没有?
但你越发会知道那是必须以通过某些资格考试或者是完成了某些学习内容为前提的。那就再想象一下,你通过考试时自己兴奋的心情,获得资格证书时周围人羡慕的眼神,工作上的升职加薪变化,积累了足够的资金人脉经验来创业之类的。有没有觉得光是想到这些,自己又有了学习动力?一瞬间,你就会感慨——原来,我现在是在砌砖建造这样一个房子啊!然后,给那个时候的自己取个名字,以便自己每次泄气时能随时想象自己成功的画面。比如现在的我,每次犯懒不想更文时,就用“签约作者”这个关键词来激励自己。
为五年后的自己命名,会让你的未来变得明晰起来如果说长远目标是远方的灯塔,那么你实现长期目标的短期计划就像手中拿着一台安装了记步软件App的手机,每跑上一公里它就会有语音播报提醒,当语音播报没响起时你就知道还要再继续坚持跑下去。这样,当你心中有了那个五年后成功的自己的轮廓,你会发现为老板打工不再是为老板打工,是为自己未来自己当老板积累经验;你会发现一份工作不能再为你提供更大的发展平台时,裸辞或跳槽不再会让你感到如此纠结;你更会发现,当你不顾周围那些找到工作的同学的得意之情自己一个人泡在深夜自习室为考研奋战时并没有感到多么孤独,因为你正在为一步步接近五年后的那个理想的自己而努力奋斗啊!
二、找到让学习快乐起来的机制
心理学上有一个叫做“功能可能性”的概念,也就是“让人不由得想做某件事”。比如说,数学不好的人躺在床上一翻到数学课本就想睡觉,看到包装用的泡沫气垫塑料就想把上面的气泡都挤掉,登山途中看到大小合适的石头就不由得想坐上去。这些都是功能性导致的,因为床、气垫、石头为你的行为提供了条件。所以,让学习变得快乐起来让你一想到去学习就像打网游那样让人兴奋不已,可以试试以下的方法:
1.学习最前沿的知识
就像经常看新闻可以让人变得聪明一样,当你涉足一个新领域的时候一定要试试了解那个领域最前沿的知识。要知道那种“哇,我站在学科的最前沿”“这些知识学起来真有意思”的心情会给你带来超级棒的学习体验。在继续学习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你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购买专业书籍、订阅专业杂志。接触前沿研究、回顾研究历史,能让你产生“在路上”的参与感,这样更能激发起你的好学之心,让学习变得快乐起来。
2.战胜昨天的自己
若你想象到五年后的自己,接触最前沿的研究,然而你的学习却迟迟没有进步,于是你开始感到厌倦。这时候,不妨想想自己是否“战胜里昨天的自己”。就像我在(三)中介绍旳输出型学习法一样,以输出为主的学习方法之所以能够重要,就是因为输出的效果的变化能够让你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3.“可视化”学习法
像跑步时安装一个乐动力App的可以记公里数和跑步用时的一样,我在(二)提到了在习题的一角写上完成时间的方法。同样的,还有一个方法:画时间轴。如图:
3个小时一象限的顺时针时间轴把时间在横纵坐标上分为4个象限,每3个小时。到了晚上你就可以在时间轴上简单地记录下你的大片时间段花在哪里。小的时间段,可以在用通过定时器或手机App设番茄钟画正字的方法,两相参照,然后做个总结,看自己是在哪个部分浪费了太多时间。看电视?玩网游?还是刷手机?再列出第二天自己的计划。想象自己是个编剧,在构思一部长篇连续剧,截止日期就是你阶段性目标的考试时间。中间的过程就是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制作的一幕幕续集,你会舍得让它不精彩或虚掷掉吗?这样,使学习量“可视化”,你就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促使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表扬。
4.通过学习获得“顿悟体验”
就跟你捧到一本爱不释手的书,一定要一口气把它给读完一样。学习看书的乐趣都在于发现未知时产生的喜悦,用当下流行的话来说就是——“顿悟体验”。正如我在学习《整理的艺术》这一套书过程中,发现许多看似分割的整理技巧其本质是相通的,目的就是让我在面对日益复杂的任务时具备“简单、高效”的能力。一旦意识到这点,我发现我的学习速度越来快,就像机器刚换了新齿轮一样。
5.用超级美味的甜品来奖励自己
成年后,我们常常获得他人的“忠告”,极少获得表扬,这时候你就可以用“自我表扬”来激励自己。作者小山先生十分喜爱吃甜品,他奖励自己的方法便是用一份超级好吃的甜品来当做对自己的犒赏。合上那厚厚的教材,换份心情,来份甜品。将甜品放进口中,让甘甜在口中扩散,再没有什么滋味比这更美妙的了,这一刻学习中产生的所有疲劳都被抛到九霄云外。女生如果怕吃甜品会变胖的话,我觉得换成美味的坚果也有同样的效果。即使它听上去滋味没有甜品那么诱人,但吃坚果相比于其他的小零食更健康,据说还能让你更聪明哦。什么薄皮核桃啦,夏威夷坚果啦,开心松子啦,既好吃又健康营养,对于奖励自己同样有奇效。要知道,学习本身就应该是快乐的事,学习之后的“奖赏”基因于人类“希望被表扬”的原始需求,往往有着惊人的效果。
�三、借助外部的力量
1.寻找小伙伴,避免半途而废
加入豆瓣、知乎、微信的各种兴趣组,同城学习组团、专门去大学旁的自习室上自习等。简而言之,就是不管在哪儿,让自己产生我并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斗的感觉,要知道大家的互相促进能实现更高的目标。特别是在准备长期考试时,这能帮助你稳定情绪。而且,很多没有利益瓜葛的朋友,大多是在学习中认识的。
2.在微信微博上宣言,汇报你的学习进展
要知道,某个“约定”如果你只是一个人在心中喃喃自语的话是很难坚持下去的。那你将它索性公开,强制执行力就会大大提高了。发条对所有人都公开的朋友圈,比如“我今天要完成3套真题卷”、“坚持跑步2公里”。宣言最好是具体化的,别像是喊口号式的高大上。这样,一来你更拥有了许多拒绝无用社交的权利,二来一旦你违反约定,身边的人也会开始吐槽:“咦,你不是说暂时不出去玩了吗?”“你不是在微博上写你今天只喝一杯酒吗?”,要知道谁都不想做个言而无信的人吧?你公开宣言,那说出去的话就如泼出去的水,即使你没有强大的意志力来监督自己完成,周围的人也会去监督你的。对了,宣布宣言你可以公开发布在微信朋友圈,可如果你把自己的学习状况(学习的时间、内容)也发在朋友圈,那就难免有刷屏的嫌疑,频率过多也许还会被屏蔽掉。这时,你就可以想起微博这位过气网红了。比如说我现在微博也就350多粉丝,大四那年随便弄了个V,毕业之后就把它搁在那儿让它自行长草。偶尔上去看看,那浏览量不是两位数就是一位数的,评论转发点赞量更是无限接近于零——对,就像一个过气网红。哪像现在朋友圈发一条状态,光是忙回复评论和数赞数就要花上半天。其实这真的很浪费时间,所以你可以把它放在微博上,有心的,还可以专门开个小号,公开记录自己的学习情况。要知道当你像全世界宣言了,就代表你已公开表达了自己完成任务的决心,这样可以向自己施加积极的压力。
3.远离手机、远离手机、远离手机,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要知道对于不想做的事情,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做这件事情的门槛。也就是当你想要做这件事时,会觉得超级麻烦,就放弃去做了。正如我那天在逻辑思维听到的,为什么现在小龙虾会成为大家聚会吃夜宵的心头好?那是因为,吃小龙虾时必须双手带着一次性手套来拨开吃,这样大家就腾不出多余的手来玩手机,只能专心聊天了。同样的,让自己在学习时远离手机的干扰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把手机交给信任的人保管一下午、去图书馆看书时故意把它锁进储物柜、故意把它的电耗干放进一个纸箱里。这样,只要一想到,玩手机还要把它专门拿出来,充好电以后才能玩就觉得好麻烦,还是算了吧。除此之外,比如说将电脑充满电去咖啡馆写作时故意不带电源,规定自己必须在电量全部耗光之前把文章写完;把最近必须要看的书或教材放在桌上,让自己能有一种紧张感,想起学习的时候就立马拿起教材;中午下午出去吃饭时故意不带手机而是带上教材或kindle等。要知道,人的本性都是很懒的,即便是很低的“门槛”,在使人打消兴趣方面往往能发挥着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让你坚定“我不干......事”的决心。
最后,总结一下
不管你现在是刚刚步入大学还是已经工作了一两年,你都要清楚一个事实:这个阶段的学习已经不属于中学、大学时代的教师指导学习。找到动机、找到让学习快乐起来的机制、借助外部的力量都属于激起你内在学习欲望的强化学习的方式。告别象牙塔越久,这种方式就越显得重要。说到底,就是你要找到自己的“自我学习键”,它会是你进入强化学习的积极上升通道的关键。
再回到开头我们讲的那个例子。如果长跑运动员每天坚持完成2小时15公里的训练,这已经成为他坚持了快一年的习惯,就像吃饭那样自然,像呼吸那样简单,像睡觉一样不可或缺,那么通过10公里的马拉松赛程并取得非常好的名次不就是小菜一碟吗?想想当你在平时就把自己训练成一个5段位的高手,来到考场上,发现考的全是用来对付3段位武士的题目,那通过考试还不是轻而易举吗?
别太相信毅力、意志力这种短暂的催化剂。你更应该去相信习惯的惯性那强大的力量,当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成为你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那么相信你会花更短的时间来变成自己期待的那个五年后的自己。
刚看完这期,又开始期待下一期了是不是?
我还是先卖个关子,给个预告,下一期主题:环境整理术,改善身体状况与周边环境
记得关注我的近期更新哦~
Anya敏敏原创,文章首发在简书平台,欢迎各专题收录。
朋友圈、微信公众号或其他任何平台转载前必须简信作者获得授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