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出自英国资深剧作家蕾秋·乔伊斯(RachelJoyce)的处女作,目前已畅销三四十个国家,入围2012年“布克奖”。
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心灵之旅,每一段往事随着哈罗德的脚步一一浮现,作者前面埋下的所有伏笔和悬念,在到达终点之后一一解开。
哈罗德·弗莱,六十岁,在酿酒厂干了四十年销售代表后默默退休,没有升迁,既无朋友,也无敌人,退休时公司甚至连欢送会都没开。他跟隔阂很深的妻子住在英国的乡间,生活平静,夫妻疏离,日复一日。一天早晨,他收到一封信,来自二十年未见的老友奎妮。她患了癌症,写信告别。震惊、悲痛之下,哈罗德写了回信,在寄出的路上,他由奎妮想到了自己的人生,经过了一个又一个邮筒,越走越远,之后,他从英国的西南一路走到了东北,横跨整个英格兰。87天,627英里,只凭一个信念:只要他在走,老友就会活下去!这是哈罗德千里跋涉的故事。从他脚步迈开的那一刻起,与他六百多英里旅程并行的,是他穿越时光隧道的另一场旅行。
【朝圣缘起】
哈罗德写了一封只有一句话的回信,简短到连自己都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感情。哈罗德开始找邮筒去寄,在加油站买点心时,说起他一个老友得了癌症,店里一个女孩子鼓励他,让他积极主动点,让他要有信念,只要有信念他的朋友就能活下去,因为她就是这样让她患癌症的阿姨好起来的。没有深思熟虑,也无须理智思考,哈罗德当即做下决定,徒步去看奎妮,在电话亭打了个电话给奎妮所在的养老院,“请告诉她,哈罗德·弗莱正在来看她的路上。她只要等着就好,因为我会来救她,我会走路过去,而她一定要好好活着。听清楚了吗?我现在马上出发,只要我一天还在走,她一天就要活着。请告诉她,这次我不会让她失望。”
哈罗德就这样踏上了旅程。
哈罗德自己也意识到这些计划不周详,他没有走远路的鞋,只有一双穿在脚上的帆船鞋,没有指南针,没有地图也没有换洗的衣服,整件事考虑得最少的就是旅游本身,他不知道出了这座城市之后会如何,反正一路向北走就对了,踏上旅途对他来说已经是勇敢的迈出了一大步,无需准备什么,走了再说。他知道,如果现在回家,哪怕就是找地图出来查看一下,就永远不可能成行,很多时候我们也是如此,计划越周详,准备越是充分,这一步永远也迈不出去。
【奎妮是谁】
能让哈罗德这样疯狂做出决定的人,应该在他生命中是最重要的人之一了。先看哈罗德的性格。作者有过这么一段描述哈罗德性格的文字,那是哈罗德在旅途中一个小宾馆用早餐的事,被服务员问及他是否经常徒步旅行时,他的内心反应:他注意到屋子里充满着一种令人紧张的沉默,放大了她的声音。他轻轻瞥一眼其他顾客,所有人都静止不动,连角落里的植物也好想凝住了气息。哈罗德摇了摇头,避免接触她的目光。他是如此胆小,腼腆,他希望自己是个透明人。
众人感兴趣的聚集起来问他是否是因为宗教性质要去英格兰最北的地方,就像现代人的朝圣时,哈罗德说不想参与讨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宗教体系,他压根不是什么专业训练过的徒步旅行者,他不过是一个退休的老人,收到一封信,为了一个愿望上路。然而哈罗德清楚这个人是他一生挚友,一个被他辜负的重情重义的真正的朋友。
奎妮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据作者描述,那是一个矮矮胖胖的,甚至有点像男生的女人,是他工作的那个酿酒厂的财务。跟哈罗德因为工作的原因接触最多的人,一个哈罗德能向其敞开心扉的女性朋友,不关乎爱情,只有真诚的友谊。哈罗德儿子自杀后,他天天沉迷酗酒,有一天,跑去老板办公室把老板母亲的遗物摔碎一地,奎妮帮他背了黑锅,老板当场开除了她,并让她滚得越远越好。奎妮走后没有给任何人说,甚至没有跟哈罗德打招呼。哈罗德受到奎妮的绝笔信之后觉得应该给自己一个赎罪的机会,于是开启这一段不可思议的旅程。
【旅途见闻与自我认识】
这一路来可谓是艰辛无比,但是也是一场炼狱与洗礼的过程。他不善于遇到每个人都会坦白自己旅行的目的,然而随着接触的人越多,他越懂得如何与人相处,他变得从容淡定。起初,他会怀疑自己旅行的目的,他从来都是那个软弱没有主见的人,每次接触一大帮人来追问自己的时候,他也开始变得摇摆不定,然而更多的人都是对他的鼓励与支持,只有一步一步走下去,才能达到目的。有天坐在路旁吃午餐的时候,他发现脚后跟的水泡,他潜意识告诉自己别在意,他多想躺在松软的草地上舒服的睡一觉,但是一旦停下来,就很难继续了。
这一路上他从每晚住小宾馆再到睡睡袋,吃野生菌,靠人家的好意支撑下来,他已经适应了野外生存的能力,这是他这几十年来按部就班的生活里面从来没有过的。他开始认识到自己,重新审视自己。前行途中,他心中的信念越来越笃定,他不再把自己的计划告诉别人,只要牢牢锁在心底,因为他已经不再是个刚从家里出发的人了,不再是那个只会找邮筒投寄的人了,也不是那个在宾馆镜子前犹豫不止的人,他正在去看望奎妮的路,他的信念就是她活下去的勇气。
每一个路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自己的精彩和无奈。这让他想起自己这一生,想起他的母亲是如何抛家弃子的,想起他的父亲是如何在母亲走后一夜风流的,想起他对儿子的愧疚,对妻子的无法表达的爱。“为什么要想起这一切?他弓起双肩,更加用力地迈步,仿佛不仅仅是为了赶到奎妮身边,更是为了逃避自己。”哈罗德想起最多的是他的儿子,一个不自信的有点窝囊的父亲,哈罗德花了一辈子低头,避免冲突,然而儿子却下决心和他斗一斗。他觉得这样做也是为了戴维,这一路上他不断的重复内心的拷问,他和妻子的关系怎么会走到今天的地步,夫妻之间的隔阂怎么形成的,是自己的懦弱还是对家庭的冷漠?
“他不再需要用英里丈量自己走过的路程,他用的是回忆。”他越走越轻松,这些回忆是跳跃着的浮现出来,他终于正视这些回忆,这无疑是哈罗德这一生中最勇敢的尝试,尝试揭开多年的伤疤,伤疤带着血滴滴流淌,刺痛每根神经,完成自我的洗礼与救赎。
【朝圣路上自我挣扎和追随者】
哈罗德在踏上旅途十天后,右腿严重受伤了,惭愧和悔意再次爬上心头,他无法确定奎妮是否还在等他,也无法确定自己能顺利到达。一个月后,摔伤在医生玛蒂娜的屋前,她教会他如何处理伤口,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坚定信念。然而一个下午却被一个肿瘤医生打回了原形,医生告诉他,奎妮已经病入膏肓,这封信并非她本人所写,这让哈罗德备受打击,再度失去目的。“他需要有人分享他的信念,但是他好像连开口的力气都没有了。”
哈罗德几乎是要放弃了,体力的不支加上经济状况已经不允许,这个时候他电话给奎妮,依然是护士接的,护士告诉他,奎妮知道他要徒步来看她多高兴,甚至病情出现了好转,护士鼓励他一定要来,因为这个信念太重要了。路过一户人家的垃圾桶,他发现了睡袋,于是可以节省了住宿费,并且能多一份体验,这一切都是生命的馈赠,也是最难能可贵的,走到这一步是需要多大的勇气。
一天,莫琳收到了一封信和一个包裹,是哈罗德寄来的,信里告诉她,他不需要这些东西了,轻装上路更方便。哈罗德告诉妻子,他学会了跟别人讲述故事,也学会了倾听,他甚至学会尽所能帮助一些人,这趟心灵之旅无疑是这一生中最棒的体验了,他好像是等了一辈子,就是为了走这一趟,他不在乎自己能走多远,只要还在向前走。
哈罗德的事很快被媒体曝光,随之而来的多了一群追随者。最初加入进来的年轻人,让他弥补了对儿子的遗憾,他小心翼翼的呵护着年轻人。然而这个年轻人的离开,他开始变得焦躁不安,他关心这个孩子,他本性善良,只是还没定性,在他身上看到他儿子的模样,然而再一次,他不知道该如何走出下一步,一开始,哈罗德只是为了看望病危的奎妮开启的自我救赎之旅,可是从什么时候一个人的旅程变成一个庞大的队伍,他不善于主导和拒绝,他已经被群目的各异的人群裹挟着前进,渐渐被人指示和利用。认真而坚定的心被左右,已经违背了他的初衷,他们没人理解他朝圣的目的。“我觉得自己离起点越来越远,但也终点越来越远。”
最终这群队伍分崩瓦解了,理由是哈罗德想绕道去看望一个故友。这对哈罗德来说是件好事,“他和其他人一起走得太久,听了太多他们的故事,跟得太多他们的路线了。如今得以再次只听自己一人的话,他送了一口气。”
这帮队伍在一周后到达目的地,对着镜头证明自己是英雄。然而奎妮是无法接待他们的,他们甚至不认识奎妮是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态和目的,每个人都是如此急功近利。然而只有哈罗德清楚自己,并重新认识了自己,并享受这旅程。
快接近目标的那段日子,哈罗德几乎要崩溃了,内心的挣扎激烈翻动,他甚至跟指南针较劲从而绕着圈子,他不知道为什么要走,只是身上的肌肉和腿在机械运动,那一刻他终于忍不住跟莫琳说,他想回家,他已经无法坚持下去了。坚强需要信念的支撑,可是软弱瞬间令信念崩塌。可是此时的莫琳鼓励他,奎妮在等他,这是一开始她让她等的。因为已经离她不远了。
【哈罗德的妻子莫琳】
莫琳在哈罗德出走的那段日子也成长起来。莫琳和邻居关系融洽起来,圣诞节那天邻居送了她一份珍贵的亲手制作的礼物,那是一块木板订制的英格兰地图,每天哈罗德都会跟莫琳汇报路程情况,她就可以把线划到他路过的地点,还有把每个地方的明信片都粘在对应的地点上,她能感受哈罗德就在身边,她学会释怀,学会原谅并接受这一切。对于哈罗德的误会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哈罗德爱这个家爱儿子爱他,只是他永远不会表达。
加油站的女孩有一天敲开了莫琳的门,还原了事情的真相,她那个患癌症的阿姨几年前已经去世了,她说自己是个骗子,骗了哈罗德,莫琳缓缓地开了口:“如果这里有谁是骗子的话,恐怕是我自己。”她对女孩坦诚了一件事情,当时奎妮辞职后拿着花束和一些物件去看过哈罗德,他没在家,奎妮给她留了口信。莫琳把儿子的死迁怒于奎妮,并嫉妒他们之间的友谊。所以她没有把这个事情告诉哈罗德,后来关系一度紧张。她哭成了泪人,在女孩子的提议下,莫琳前往贝里克陪在丈夫身边。最终释怀了所有,原谅并守护着对方。
作者对于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是到位,生动,形象,具体,真实的,也显示翻译者水平的高超,因为每个单词能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
这本书我花了很长时间才读完,每一处做了详细的笔记。它节奏缓慢,人物内心挣扎纠结,旅途艰辛也充满惊喜与发现。是一本能让人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佳作。
这本书的迷人之处,是每个人都可以在哈罗德身上看到或多或少的自己,仿佛自己的身影重叠在这个年迈的朝圣者身上。只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像他这样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虽然对他来说这是非常困难的事,但是最终他做到了。
这本书承载了太多无法名状的压抑的情感,含蓄而炽烈,淡漠而又热烈。
一个人,87天,627英里完成了人生的洗礼,实现了自我认识与救赎的过程,这段旅程也让身边的人得到了启发和鼓舞,懂得原谅并珍惜,让爱回归,还有发现万物的美好之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