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社会热点火星头条
19岁韭菜盒子西施走红网络,其父:读大专还不如做生意!你怎么看?

19岁韭菜盒子西施走红网络,其父:读大专还不如做生意!你怎么看?

作者: 亦染心田 | 来源:发表于2018-03-15 00:40 被阅读100次

文/亦染心田

读书有用没用不好说,但没了学习能力,你一定是被优先淘汰的那一个。

2018年3月14日,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伟大的霍金先生于今日去世,享年76岁。因为对他的了解还只是泛泛,文笔也着实有限,所以今日并不打算蹭这个热点写一些大同小异的缅怀稿,把一些不成文的感触放在心里,用心缅怀,足矣。

01

在霍金去世消息被爆出之前,今早的微博热搜中有这样一个话题令我相当在意——读大专还不如做生意,出于好奇和身为大专生的一点愤慨我点开了消息,却被评论区的各种论调闪瞎了眼。

事情本身很简单,说的是19岁小赵高考失利,没能考上大学,有一技之长(做韭菜盒子)的父亲出于对当前本科生、研究生也难找工作的现状的考量,选择带着女儿摆摊卖韭菜盒子,以此谋生。在他看来,读大专还不如做生意,起码不用耽误时间。

有人说他目光短浅,亦有人说他足够通透,但也有少数几个拎不清的随随便便就将之上升到“读书无用论”上,将小赵父亲的话以偏概全的理解为:“读书也没什么用,还不如挣钱。”

其实,读书有用还是无用这个问题,本就不存在标准答案,从大学里走出庸才,从辍学大军中走出天才的例子比比皆是。

读大专也好,做生意也罢,掌握学习能力才是关键。它不会因为你学历高就对你和颜悦色,亦不会因为你没上过大学就对你敬而远之。在它面前,先天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练习也不容忽视。


02

在于丹的《字解人生》一书中就对学习的“习”字有过这样一番讲解:所谓“习”,其实就是小鸟一次一次地学着飞。“习”字的繁体字为“習”,上面是个羽毛的羽,飞上去掉下来,飞不高没关系,再飞起来再掉下来没关系,一次一次地练,翅膀不就硬了吗?翅膀硬了不就能够飞起来了吗?

也就是说,单从“习”这个汉字入手,我们就能领会两层意思:一是要想习得什么东西,反复的练习是必然的;二是在习得的过程中,遭遇挫折也是必然的。

然而,我们却在这通俗易懂的道理面前栽了无数个跟头。

犹记得学生时代看《灌篮高手》时,还一直因为安西教练不断地让樱木花道反复做基础练习而疑惑不解,甚至偶尔还有些为他鸣不平,但现在回过头再看,竟也多懂了几分安西教练的良苦用心。

樱木花道确有篮球天赋不假,但到底是个门外汉,接触篮球的初心也不够纯粹,甚至做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行为,如果没有安西教练的基础练习和之后的特训,恐怕樱木花道的成长不会如此迅速。

而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也像刚接触篮球的樱木花道一样,仅以为凭着一腔热血和自以为过人的天赋就能轻易做出一番成就。趁着新鲜劲还未褪尚且还能不断重复看似单调而无用的基础练习,时间战线一拉长,心变浮躁了,行为也跟着懈怠了,然而自己还不自知。

久而久之,看不到结果,不丧也不行了。就这样,陷入三分钟热度的怪圈,尝试的越多,一事无成的也越多。于是,开始怀疑,努力有用吗?却从未好好审视自己是否真的平心静气地将基础打牢。要知道,每一个由量变引发的质变都少不了数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忍耐。

坚持是否一定会有收获?是,也不是。

樱木花道取代木暮公延成为湘北篮球队的五大先发队员,天赋和足量的基础练习是一方面,他的抗挫折能力也是毋容置疑的。

从最开始频繁五次犯规被迫退场,到海南一战与胜利擦肩而过的痛哭流涕,再到最后成为湘北的秘密武器,樱木花道一路走来并不容易,是他的乐观心态将他一次次的从绝境和低谷中拉出,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迎接未知的挑战,从而自信的脱口而出“我是个天才!”

看似臭屁的自夸却让人挑不出什么毛病,可不是嘛,在学习能力上,樱木花道确是天才无疑,“习”字的两层意思也算展示的淋漓尽致了。

一个能坚持重复做一件事,及时从低谷中爬出来的人,想不成功也难。


03

曾在某篇文章中看过这样一个观点,觉得颇为实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积极想要获取知识的主动性)+知识获取渠道+对于知识的加工(知识的总结与归纳)+将学习到的知识或者技能运用到日常工作中。且四个环节,缺一不可。

学习态度:找到适合自己的,主动去学。

许多人在学生时代还尚且保有主动学习的心态,但出了校园,进了社会,就很难沉下心来主动去学了。一来可以选择的太多,挑花了眼,二来被生活整的晕头转向,实在缺乏时间和精力。

但海蓝博士说的好:“人生只涨不跌的投资就是学习和成长。”你不抽出点时间去审视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主动为自己增加砝码,你就永远只能怀才不遇,碌碌无为。

知识获取渠道:精挑细选,向权威取经。

信息泛滥的时代,想要获取一个信息很容易,但这个信息可以是无用的,也可以是有用的,与其浪费时间去辨别它,不如在源头上就养成好的习惯。

可以借鉴的权威一来是身边或网络上本领域的成功人士的经验之谈,二来是豆瓣上高评分的相关书籍、电影。输入倒逼输出可不只适用于写作哦。

知识的加工:有逻辑的将知识分门别类,形成体系。

还记得原来高中学历史时,受班主任的影响,我最喜欢将知识打乱,按照不同的时间、人物、事件、领域等将内容分类整合,串联在一起,不仅记得牢,还能不断发散思维,找到其内在的规律,每每答起题来得心应手。

尽管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整理,但一旦形成体系,当我需要其中某个环节的某个知识点时,都能很轻易的找到。

知识的运用:以实践检验真知,并不断调整、优化。

将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在实践中反思自己,调整优化细节是学习能力精进的重要一环。

我们带着某种目的去学习某个知识,肯定是希望能将它运用于实际生活,但理想与现实之间并不完全匹配,我们需要通过查漏补缺来磨合和填充,唯有这样,才算是真正习得。

而我们往往会在其中的某个或某几个环节出现问题,最后导致满盘皆输。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找到自己薄弱的那一环,针对的训练,学习能力的提升还是指日可待的。

你可不要小瞧了它,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就代表着他的将来。

是安于现状,还是就此改变,就看你的了!

亦染心田,90后自由撰稿人。悦纳不完美的自己,打磨,蜕变。自我剖析/心灵鸡汤/个人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9岁韭菜盒子西施走红网络,其父:读大专还不如做生意!你怎么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ahc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