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野菜

作者: 李月芳 | 来源:发表于2021-04-07 22:14 被阅读0次

    儿时养成的习惯和爱好,到晚年都难改变。小时候,一到春天,把重重的棉衣脱下,使劲往山上跑着挖野菜。真正目的是为了到山野田地里狂疯。一群伙伴聚在一起,上山爬坡,说说笑笑,嘻嘻哈哈,一时跑,一会儿走,东拉西扯,好是开心。至于挖多少野菜都不是主要的,关键是可以玩个痛快。在麦地里追撵、打滚,在沟边摘野花,把半开的“叨叨花”往嘴里塞,用铲子挖几个洋姜……不到天黑不知道往家里回。大人们忙着上班、做饭,对哪个孩子回来没回来,不像现在这么操心紧张。只要吃饭时能到家就行。

    挖的次数一多,对野菜也就熟悉了。至今都可以叫出许多野菜的名称。长在麦地里的有面条菜、勺子菜、芨芨菜和毛妮菜。长在秋田里和荒地坡上的,主要是蒲公英、白蒿、小蒜、龙柏芽和苜蓿。这些都是春天里人们熟悉的野菜。古人留下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景很少见,因为麦田里使用除草剂,野菜与野草一同被药死,连续几年后,一些野草继续生长,但野菜几乎找不到了。尤其是面条菜和勺子菜、宽叶荠荠菜,即使有也很少,还是弱弱地躲在麦苗跟前。有一种细叶花边荠荠菜的基因很强大,生命力非常顽强。麦田里长不成了,就长在田埂、果园、甚至荒地路边。成片成堆,嫩嫩的,即使开出小白花,依然可以吃。原来看不上这种荠荠菜,看人们都采,就跟着挖一些。后来看到市场有许多卖这种“花花菜”的。

    生活困难时,等着野菜下锅。全家人围在一起不知不觉就把野菜摘完了。淘洗干净后,可以当作青菜下面条锅里,也可以焯熟凉拌吃。最难忘的还是母亲做的糊涂面。煮一把黄豆,撒一些玉米面,最后放入野菜,黄黄绿绿,稠稠燃燃,一碗下肚,热气腾腾,即刻把春寒驱除体外。人多时,摘野菜不觉得辛苦和麻烦,反而可以聊天,互通有无,传递家的温暖。

    如今人们已经把挖野菜、吃野菜当做改善生活的一种方式。大鱼大肉增高了血压、血糖、血脂,人们变着法儿改变和调节饮食,逐步体会到食用野菜的好处,尤其是药食一体的植物,在寻求返璞归真中丰富自己的生活。春节过后,草绿花红,野菜也跟着肆意生长,田野里多了些人影。提篮挎包,沿着公路、田埂,不慌不忙,三三俩俩,漫无目标,仔细寻,慢慢找,有的是耐心与细致。在和煦的春风里,无在乎挖到挖不到野菜,享受的是那个悠闲自在的过程。忽有人大声呼叫,看见野菜了,于是脚步加大频率,眼睛开始在地上寻找。

    挖野菜的过程很是痛快,也有成就感。遇到大一点的沾沾自喜,像捡到了宝贝。等把野菜拿回家,要摘菜的时候,心生愁感。满满的辛苦之感油然而生。一块挖野菜的人多,等摘野菜的时候只有自己一人。吃的人少,帮忙的人也少。家里人还泼冷水:想吃了,到市场买一点。费那么大的劲,那么多工夫,吃一顿就够了。于是,挑灯夜战,把野菜一棵一棵地摘干净。麦地里挖的野菜相对好摘一些。最难摘的是白蒿、蒲公英、小蒜、苜蓿和龙柏芽。这些野菜虽然不好收拾,但都很好吃。

    摘白蒿、苜蓿、龙柏芽等野菜,主要把夹在中间的干草枝捡出来就行了。有说是二月茵陈三月蒿。白蒿越嫩,个头越小。有时掐取的多是茎叶。于是,铺开捡摘能快一些。龙柏芽不用挖,是从灌木是捋下的。除了干枝叶,一些干果子夹在中间不易发现,就是到了该吃的时候,也捡不彻底。

    蒲公英、小蒜就要仔细摘。蒲公英的叶根都能吃,把根洗净泡水喝,起医病作用。但叶与根之间有许多发黑的腐烂细叶,一棵一棵地摘后,还得把根部一层老黑皮去掉,摘一棵蒲公英的时间,可以再挖八九棵。挖小蒜比较费劲,摘小蒜也比较费劲。小蒜的杆儿长头小,头与根扎的很深。若铲子不给力,很容易挖断。本地有民谚:二月小蒜,香死老汉。发现地里的小蒜,人们都不会放过。好吃不好收拾。一不小心,就扯成两半,再把蒜头上长长的根须剪去。

    多次想不去挖野菜了,真想吃了,就去买一些。可春天一到,满山泛绿,麦苗返青。心骚动,胃发慌,手发痒,两腿禁不住往山野迈去。挖一次野菜,快乐几天;摘一次野菜,后悔一回。看到家人把一盘野菜吃的干干净净时,掌灯熬夜地摘菜也值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择野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ajjk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