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干货整理

作者: 小风起兮 | 来源:发表于2018-02-22 23:26 被阅读1058次

      随时随地收发电子邮件、一个接一个地参加大小会议、在即时通讯软件的尖叫中手忙脚乱、在繁杂的多线程工作中不断地切换注意力……你看起来非常忙碌,甚至在不自觉地享受这种忙碌,但是你的忙碌真的能转化为生产能力吗?

      这是《深度工作》这本书作者、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博士卡尔•纽波特,尖锐地道破了信息经济时代的惊人真相―知识工作者60%以上的工作时间都花费在处理此类浮浅事务上,而这些工作不仅产出的价值有限,还会永久性地损害人们深度工作的能力。     

      该书的内容简介,讲到了本人的心坎上。长期以来我疲于应付工作中的各种琐事,受缚于生活中的各种诱惑,而自认为对自己有一定要求的我,一直在盘算着怎么计划好时间、怎么集中精力来做些提升自身价值的事,但最终只是想想,整天忙忙碌碌,周而复始循环着每一天的抱怨,碌碌无为到现在。

      作者创立了“深度工作”概念,很好的解决了我的心理疾患。深度工作(Deep Work):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这正是我需要的。与之相悖的,浮浅工作(Shallow Work):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这正是我每天发生的。

      我相信书中这段话,在极度浮浅的状态下度过足够的时间,将永久性降低自己深度工作的能力。也坚信书中深度工作假设(The Deep Work Hypothesis):深度工作的能力日益稀少,而几乎同时,其在社会经济中的价值也日益提升。因此,能够培养这项技能,并将其内化为工作生活之核心的人,将会取得成功。

      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客观分析了在新经济形势下实现深度工作的重要性。第二部分,系统传授了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深度工作的具体策略。

      第一部分,深度工作理论分析其重要性。

      第一,深度工作是有价值的。

      能培养社会最需要的两种核心能力: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与在工作质量和速度方面都达到精英层次的能力;

      要求你高度专注,不能有任何干扰,就能帮助你迅速掌握困难的事物。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专注度,工作时专注度达到最高,单位时间里的工作产出也将实现最大化。

      第二,深度工作是少见的。

      即时通讯、互联网等当今商业世界的主要潮流大幅度降低了人们深度工作的能力。

      深度工作很难,浮浅工作更简单。最小阻力原则受到度量黑洞的保护,少有人对其加以审视,在这种原则支配下的工作文化,免去了我们短时间内对保持专注和做计划的忧虑,却牺牲了长期的满足感和真实价值的产出。这样一来,最小阻力原则就驱使我们流于浮浅工作。

      忙碌代表生产能力:在工作中,对于生产能力和价值没有明确指标时,以可视的方式完成很多事情。这是错误的思维方式,当工作中没有明确目标时,围绕浮浅工作的表面忙碌会成为一种本能,并不是忙就代表有价值。

      第三,深度工作是有意义的。

      从神经学角度论证。靠浮浅事务度过的一天很可能回事枯燥、令人沮丧的一天,即使抓住你注意力的浮浅事务看似无害甚至有趣。增加深度工作时间可以有效影响人脑这台复杂机器,此种影响将使你对工作生活的意义和满意度得到最大的提升。

      从心理学角度论证深度。 深度工作是一种非常适合产生心流状态的活动。心流的活动包括,将脑力开发道极限、专注、在一项活动中达到忘我。 人类在深度沉浸于某项挑战时才是最好的自己。

      从哲学角度论证深度。木车轮并不高贵,但是制作木车轮则可以高贵。在事业中拥抱深度工作,通过深度工作培养个人技能,可以使知识工作从令人心烦意乱、心力交瘁的责任变成一件令人满意的事情―开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在那里万物闪耀。

      第二部分,践行深度工作的具体策略。

      第一,将深度工作变成一种日常工作习惯。

      培养深度工作习惯,关键在于越过良好的意图,在工作生活中加入一些特别设计的惯例和固定程序,使得进入并保持高度专注状态消耗的意志力最小化。

      像经商一样执行,四个原则:关注点放到极端重要的事情上;抓住引领性指标;准备一个醒目的计分板;定期问责。

      人没有足够的精力做到有效的深度工作,每天处于深度工作状态的时间是有限的。安逸时光有助于提升洞察力,有利于补充深度工作所需的能量。

      第二,拥抱无聊,减少对分心事物的依赖。

      最大程度地利用好自己深度工作的习惯需要训练,训练必须坚持两个目标:高强度提高你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和克服分心的欲望。

      第三,远离社交媒体,谨慎选择网络工具。 在你的网络使用习惯中采用关键少数法则;戒掉社交媒体;不要用网络来消遣。

      第四,砍掉浮浅工作,掌握工作主动权。

      一天的每一分钟都要做好计划;定量分析每一项活动的深度;减少那些偷走时间与精力的浮浅活动,向老板申请浮浅工作预算;变得不容易联系到; 

相关文章

  • 《深度工作》干货整理

    随时随地收发电子邮件、一个接一个地参加大小会议、在即时通讯软件的尖叫中手忙脚乱、在繁杂的多线程工作中不断地切...

  • 《谷歌工作整理术》全书干货整理

    全书干货整理如下 零:概要 1、在一个紊乱无序、压力重重的世界中,学会如何建造自己的工具、组织结构和信息技术,让自...

  • 听书:《深度工作》要点整理

    【精华要点】 一、认识深度工作(什么是深度工作?) 1.深度工作&浮浅工作 (1)深度工作:无干扰状态下,专注进行...

  • 量化评估、算法拓展:强化学习研究的10大原则

    大数据文摘出品 编译:蒋宝尚 今年9月份举办的深度学习Indaba2018峰会的干货确实不少,昨天文摘菌给大家整理...

  • 深度整理

    小林回到家,出去几天时间里,一身弄得脏兮兮的,她弄水给孩子洗了个澡,换上干净衣服,又来给自己洗头,洗澡,换一身干净...

  • 近期干货文章整理(2018.9.17)

    整理一下最近写的干货文章,方便查找。上次整理的文章可以看这里: 近期干货文章整理(2018.7.13) 1、关于E...

  • 如何进入深度工作或深度学习?

    今天我们来解决一个问题。 如何让工作与学习效率极大提升呢,如何进入深度工作或深度学习呢?小编我今天整理10个点,分...

  • 深度整理,构建新思维模式

    这周我们整理组的任务是:深度整理。 深度整理到底整理什么? 我的理解是: 在物品方面,就是整理最难割舍的纪念品等物...

  • 我的深度清洁、整理工作

    2020新年伊始,本想着这一年可以去更多的地方,没想到却成了宅在家里,哪也不能去。最近却发现,是老天太爱我了,让我...

  • 新技能 |这种工作方法能够让你每天元气满满

    本文技能整理自书籍《深度工作》 作者卡尔·纽波特是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 卡尔·纽波特是一位深度工作拥趸者,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深度工作》干货整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akt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