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晓书馆千钻公会人生百味
新年第六周——家庭教育是家风的传递

新年第六周——家庭教育是家风的传递

作者: 舒文shuwen | 来源:发表于2019-04-05 20:28 被阅读93次

上周去山东淄博接一班大孩子,没有在家陪晓丫头,所以到今天才通过采访晓妈,把这一周的记忆补上了。在打开电脑开始完成“作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在孩子的成长中会有这样那样的缺席,其他的缺席我们也许会马上感觉到遗憾,而孩子成长的缺席只有到ta长大了,不再需要我们参与ta成长的时候,我们才能感觉到这种遗憾的不可弥补,这也许就是我要做这样“流水账”式记录的原因,留下晓丫头学之初的温馨点滴。

新年第六周——家庭教育是家风的传递

在山东期间,时不时接到晓丫头的信息,几乎每天都会跟我说“我想你了”,每次听到那甜甜的声音,所有的疲惫和烦恼都会烟消云散。怪不得中国古人会那么在乎后代,甚至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没有自己成为父母,亲手抚育子女,这样的体会不会那么强烈。有了孩子之后,你会真真切切感受到自己生命的延续,在身心疲惫的时候,只要晓丫头紧紧搂着我的脖子,轻声叫一声“粑粑~”,世界就安静。孩子是纯洁的,也许这就是造物主精心的安排,在尝尽人情冷暖、世事无常、人心险恶之后,还能让你看到未来的希望。每念及此,我们就会用自己的身躯挡住那些丑恶。

是的,在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中,不仅父母与子女之间有这样的延续,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同样是这样的赓续传承。在沂蒙山出差期间,我专门带着有些“大孩子”们去参观了沂蒙红嫂纪念馆,跟着解说员的指引,开启了寻根之旅。“最后一瓢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拿去缝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虽然时间很短,但我们都是含着眼泪走完的,沂蒙红嫂的故事让我们每个人心灵震撼,也真真切切感受到“红色基因”的存在。所以,对这班大孩子我们也需要以这样的“红色家风”和天道良知来给予他们熏陶,在人生起步的地方建立自己“初心”,一辈子不做坏人不做坏事。

新年第六周——家庭教育是家风的传递

这样的“红色基因”需要传承,每个家庭的家风也需要传承。其实说到家风也许有些人认为没那么重要,我以前也没有感受到它的存在。但最近参与老家桐城的一些文化活动,却改变我的看法,一个家族的家风不仅存在,而且十分重要。以桐城“六尺巷”的主角张英的家族为例,在父子宰相的背后是“清河张氏”一脉的独特家风。去年在济南,无意间走到了大明湖畔的张秉文故居,脑补了这段壮烈的历史片段。联想起家族后辈的显赫和张英的家训,一门家风一脉相承。张氏后人虽没有前人的位高权重,但大都儒雅好学,为人谦和,家风犹存。

我们在培养自己孩子的时候,需要“目标感”,也就是经常说的:想让ta成为什么样的人?本质上就是一种家风的传递过程,每个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背后就是家风的不同,古人有时候会把这种家风显性化,才有那么多“家训”“家语”,但现在很多都失传了。不过这不代表家风的失传,因为家风更多的是“六经注我”,“以人弘道”,所以才有“父母的言传身教是最好的家教”,这本身就是家风最有效的传承。

新年第六周——家庭教育是家风的传递

从这个角度讲,家风也不一定就必须所谓的“源远流长”,而是从当下开始,从此刻开始,时时都在开始。我们要孩子成为善良的人,我们自己就要持守善良,如果要孩子成为谦和的人,我们自己首先要谦和,我们要孩子好学,自己就必须好学……这样的坚持就会成为取向,正所谓思想决定行动,行动会变成习惯,习惯会成为品格。这样的影响不仅局限在自己,更会影响到下一代,进而影响后代。所以中国人才会说“善恶终有报”,不在自身便在后人。

正应为此,我和晓妈经常反省自己,希望晓丫头以后变成什么样的人,我们就要给她做榜样。我们希望她爱读书,我们的业余生活大部分都在读书,家里随手都可以拿到书,慢慢的她也形成了没事就拿本书的习惯。我们希望她重视家庭,我们自己就更多关注家人、在乎亲情,家里每个人的感受都得到重视,每个人的意见都得到回应,难受的时候都会互相关心,晓丫头慢慢也养成了懂得心疼人、关心人的“小暖宝”。我们希望她热爱生活,我们就尽量不凑合,尤其是在美食上,我叫她小吃货,她叫我大吃货,然后一起找好吃的、做好吃的、吃好吃的,因为我觉得热爱生活应该从热爱美食开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新年第六周——家庭教育是家风的传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amk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