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个女摔跤手的养成,有多难?看看印度热片《摔跤吧,爸爸》就知道了。
如何用一句话表达对女摔跤手的质疑?一个“女”字就足够了。
不单是“女”摔跤手,任何职业,为了表示区别于男性,都会特别标注“女”啥啥。再没有比一个“女啥啥”更有职业歧视的了。比如,夸一个女司机车开得好,我们会说:“您这车可开得不像女司机……”
赞一个女人能力强,我们会说她是“女强人”——但这词儿如今已经充满了恶意。一个聪明又能干的女人,内心是不愿意被贴上“女强人”的标签的——没人会承认自个儿是虎妞啊。
但职场如战场,面对不好好待在家里相夫教子、偏要出来抢饭碗的女人,男性世界的不满与反抗,莫过于格外标注“女”啥啥了。
我们格外标注的东西,往往是我们觉得稀罕的东西。
比如,女摔跤手。
因为,我们对于“摔跤手”的“约定俗成”的概念是:男的,搞摔跤的。简单、粗暴、任何由男性垄断的职业,都是无需格外标注的。比如,我们不会说“男总统”、“男老板”、“男教授”、“男警察”……
我们之所以会说“男护士”、“男助产士”——无非是因为,在那个“专属女性”的职场里,出现了“异数”。
物以稀为贵。例外的前提是“一般”,出一个“例外”的概率有多大?看看《摔跤吧,爸爸》就知道了。
越是男性垄断的职业,一个女人想要突围,就越难。
原本——“职业女性”这词儿,在我大中国的历史,不过百年。放诸世界,也不过二百年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73157/76e3c1442280cc37.jpg)
一个国家级摔跤冠军爸爸,为了实现自己的世界冠军梦想,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培养成了印度史上第一个“女摔跤手”,世界冠军级的。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剧情,就是这样。然而,看到“女摔跤手”这词儿本身,就已经感觉不同寻常了,何况是“世界冠军”,除了“奇迹”,别无他词。
这是冠军爸爸创造出来的奇迹,也是一个女人创造的个人奇迹——因为她,更多的女孩子走上了“女摔跤手”的道路。有一天,我们不再刻意强调“女”摔跤手的时候,应该感谢这位先行者。她好比是一个职业的探照灯,照亮了后来者的路。
百年前,中国的女权主义者们,如鉴湖女侠,正是因为他们的“呐喊”与“牺牲”,才有了今天的所谓“职业女性们”。世界上本没有路——我们走着的任何一条路,都是前辈踩出来的,要感恩!
我们可以挑刺当下的种种,但不要忘了,从零到一的飞跃,要远远难于从一到百的积累。
向所有开创了“女某某”的前辈们,致敬。
3、
教育是快乐的吗?
自从西式教育的“宽松”被人熟知后,我大中国的“应试教育”,或说两千年的考试制度,遭受了重重质疑。快乐童年与孩子的成才,哪个更重要?当然,别跟我说“快乐成才”——成功,注定意味着被“虐”,而且,是狠狠地被虐。请君试看成功者,有哪个人的成功是随随便便的——不要被他们演说时候的“鸡汤”骗了,没有人会把他最不堪的经历抖出来给你“励志”——你看到的、听到的,都是他们成功之后PS过的“完美自我”。就像学霸总是轻描淡写地说:“啊呀,又没考好——如果我再用功些就好了”。
如果你当真,你就输了。
学习就是“勉强”——这是日本人的发现,多么深刻的感悟。
成功是要付出代价的,成为一个前无古人的“女摔跤手”,牺牲的,首先是她的童年,还有,普通女孩子的生活,她不能留长发、涂指甲、逛街、打扮、谈恋爱……这些普通女孩子的生活,注定与她绝缘。因为她要做的事业,是不容许一点点的“分心”与玩忽的。
当吉塔开始打扮、玩耍,像一个normal女孩的时候,她就变“弱”了。因为一个女摔跤手,需要的不是像女孩,而是战斗,像个boy一样战斗。
于是,在这部影片里,“剪发”就有了象征意味——剪头发,对女孩子,一个传统的女孩子而言,意味着羞耻,古时候惩罚女人的方式之一,不就是剪去她的头发吗?而且,照穆斯林的观念,“头发是女人的诱惑”,因而,剪去头发也就失去了女人天生的“女人味”与“性魅力”。
在我大中国,女性的革命,也是从头发开始的。在上个世纪,一个女人剪去长发,其革命意义,丝毫不亚于一个男人剪去辫子——甚至更难!因为,女人总是更多地遭受“道德”的非议。
一个女摔跤手的养成,自然也少不了非议。群众的“闲言碎语”在你未成功时帮不了你,但可以败坏你——然而,爸爸很强大,他不在乎,他与女儿们一起扛。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所以说,这不是一个世界冠军的故事,而是“三个人”的奋斗史!
4、
突然,不想写了。
父亲有一句台词,我很在意。
“你们会越来越辉煌,而我只会走在衰亡的路上”
其实,谁又不是呢!人生,本就是“向死而生”的,苏格拉底说,“我们的一生就是追求死的过程”。只不过,当我们正年轻时,不会有此觉悟——了悟了,就不年轻了。而真理,从来就在那里。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掩耳盗铃”,比如衰老,比如死亡,好像我们逃避得了似的。
“哈哈,愚蠢的人类——”
这仿佛是神之蔑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