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六十章
玉米熟了,林新成组亩产超千斤
人们乐了,小青年们抬起林新成
1
进入金秋的农历八月中旬,玉米熟了。
这是庄稼人经过几个月辛勤的劳动应得到的回报,是几多汗水换来的成果,是日盼夜盼的希望变成了现实。
自全队的劳动力和全大队的干部党团员,帮助林志强把玉米扶起来以后,林志强就整天跟着林新成一块儿了,俩个人一起去观察玉米的长势,一起根据情况制定管理措施。除了比林新成组的玉米又多追了一次化肥外,两次喷药都是同时进行的。后来,他们还把人员共同组织起来,对玉米日夜轮流看护,防止猪羊牲畜的毁坏,防止社会上个别不自觉的人偷盗。看到他们兄弟二人好得犹如一母同胞,李桂荣和李杏花两个女人心里特别高兴。李桂荣更爱自己的丈夫,李杏花更尊敬新成哥。
在前一段的日子里,朱书记和公社种籽站的李站长一块来了几次,观察玉米的长势,指导玉米的管理,并要他们总结管理中的经验和教训。
值得庆幸的是,在后段的玉米生长期,天气还挺随人意,隔个十天八天就下一场透雨,再沒有刮过大风。这对需要吸收大量水分养料,迅速生长的玉米来说,极其有利。林新成他们省了很多事,眼看着玉米一天一个样,出天缨了,出棒子了。他们在玉米地里钻来钻去,身上常常落一层鹅黄色的花粉,刺激得浑身骚痒。但他们心里是甜蜜的,眼看着玉米棒子的胡须受了粉后,由黄变红,棒子由细变粗,外包皮由青变黄。终于,玉米棒子成熟了,外皮变成了白色干了,一个个象棒槌一样斜指天空。
对这一百五十亩玉米的生长,队长林庆祥和所有的社员们,也时时在关心着,他们也经常到玉米田头观看,看到玉米长得这样好,都是无比的高兴。
林新成林志强兄弟二人向队长林庆祥建议,可以组织劳动力收获了。
这天吃了早饭,生产队长林庆祥,滿怀喜悦的心情,快步来到前街十字路口那棵掛着上工钟的大槐树下,敲响了上工钟。钟声好象比平时也响亮悦耳了。然后,他亮起了那钟一般的声音吆喝道:“二队全体劳动力都听着了,吃了早饭,都带着箩头去实验田掰玉米去了。"
二队的劳动力们,象提前作好了准备一样,迅速的集中在了后街村西头的路口,人人脸上荡漾着笑容。
林庆祥象战场上的指挥员一样,给劳动力们作战前动员:“大家都听好了,咱们实验田的玉米熟了。谁都知道,这块玉米长到今天这个样子实在不容易。我们要珍惜实验小组的劳动成果。以前我们种的玉米,亩产没有超过四百斤的,因此开始时,我们给他们定了指标,平均每亩产量达到四百斤,专业組每人按九十天记整工,每超产一斤,专业组每人奖一分。林志强组的玉米因为倒伏,生产队其他劳动力也投入了劳动,全大队的党员和干部也进行了帮助,相比之下,林新成组的人有点吃亏了。但是,话又说过来,什么事都不能取截恁齐。林新成是老大哥哩,高姿态一点,林新成组的成员也不要有意见,我把这个话先说在前边,算是给你们提前作一下思想工作。"
林庆祥说到这里,林新成高声说道:“庆祥叔,别说了,我们没有意见,吃亏沾光沒有到外队人。"
社员们一片叫好声。
林庆祥喊了两声好后继续说:“在这里我要求大家,掰棒子时不可马虎,漏掰棒子了会影响产量。每隔十个双行倒一趟子,会计抽几个年轻人在后边进行过称,每五百斤一堆,一方面好计算产量,一方面好往各户分。林新成和林志强两个人在后边检查,看有没有人掰得马虎。今天先掰志强组的,他这组掰完就分,弄朗利以后再掰新成组的。"
林庆祥安排的很详细。接着,会计林新举抽了十几个过称的年轻人,其余劳动力开始走进林志强组的玉米地里,依次掰起玉米来。
林志强组的玉米,是遭了倒伏的大灾难,被人们重新扶起来的。由于扶的人认真程度不同,不但有折断的,还有一些重新歪倒的。结的棒子也不均匀,大的大,小的小。成熟也不一致,有的皮干了,有的皮还青着。尽管如此,劳动力们也沒有什么怨言。过去种的玉米比这差远了,倒伏后又重新扶起,长到这种程度已经不错了。
一百多个劳动力,经过一上午的时间,就把这七十五亩玉米掰完了。下午,女劳动力休息,林庆祥又到一队找了两杆大枰,男劳动力全部投入过称。当全部过完,让几个年轻人跑着查一下数,共称了三百四十五堆。会计林新举经过计算,计湿棒子一十七万二千五百斤,每亩平均二千三百斤。按过去的惯例,每三斤湿棒子折干籽一斤,亩产量为七百六十六斤。超过原定的四百斤指标三百六十六斤。
林新举宣布完结果后,劳动力们发出了一片叫好声。这优良品种就是不赖呀,玉米经过了那么大的灾难还产量这样高呢,林新成组的玉米产量会有多高呀?劳动力们谁都清楚,往年一个人一年也不能分三百斤棒子,而今年,就这七十五亩倒伏的玉米,全队共二百五十七口人,一个人一堆五百斤的还分不完,那林新成组的呢?还有红薯地大豆地里带的呢?看吧,一个人分一千五百斤也不止呀,劳动力们怎么会不高兴?
劳动力们欢呼议论了一阵后,林庆祥说:“现在我宣布,林志强组的成员,每人除记三个月的整工九百分外,再奖励三百六十六分。会计晚上回去就给他们每个人记上。"
劳动力们又一阵议论。
林庆祥说:“今天的棒子先按每人分一堆,每个劳动力分一堆,不够的部分由林新成组的补上,先分谁的,后分谁的,由会计写好纸蛋,大家抓一下,明天上午正式分。"
林新举接道:“这地的棒子,不如新成组的棒子,谁摊到林新成组的谁算好时运,咱按纸蛋来,听天由命。"
林新举在一张稿纸上写好了顺序,撕开后揉好了纸蛋,让各户来捏他记。只要捏到后边号的,都高兴的直喊好命好命,捏到前边的都摆着手说霉气。其实,全队二百五十七个人,一百一十五个劳动力,共应分三百七十二堆,仅差二十七堆,能分到林新成组的也只有三四户。而偏偏让林新成和林志强两个人捏到了后边的号,林新成的倒数第一,林志强的倒数第三。林新成对林庆祥说:“叔,我家的号往前挪个四五户吧,我要志强组的玉米。"
听林新成这样说,林志强也说道:“我家的也往前挪吧,挪到新成哥的前边。我组的玉米不好,我更应该要我组的。"
有几个人说:“这是捏的纸蛋,命摊的,往前挪个啥?"
林新成说:“其实也错不了几斤玉米,我们不应该让群众心里不舒服。群众心里不舒服了我心里也不会舒服,赖好我也是扫帚疙瘩戴个帽,实验小组长哩,往前挪吧,我自愿的。"
林志强也坚持往前挪。
会计林新举就把他们俩个的名字往前挪了六个名次。劳动力们发出了一片掌声。捏到前边的户也不再说霉气了。霉气个啥呀?这不比往年强多了吗?别得寸进尺了。人们又这样说起来了。
第二天,人们都喜气洋洋的往家拉他们分的玉米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