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真文化
读书 | 无史不成含金的文章

读书 | 无史不成含金的文章

作者: 眺山 | 来源:发表于2020-05-12 21:01 被阅读0次

    鲁迅,对于今人来讲,已是一种历史了,当然,更准确说是历史人物。我却有一特别感觉,鲁迅先生仍然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就生活在今天。

    我读鲁迅先生文字,虽然不多,但于每一篇中都发现,总有历史上的点滴着墨于文字上,故而,我谓之无史不成含金的文章的写作特色。《随便翻翻》这篇杂文也显示了这个特点,将其中的“史迹”拿出来品味一番,既有趣,也颇多教养教益。

    【1】《鉴略》

    鲁迅先生说:“我最初去读书的地方是私塾,第一本读的是《鉴略》。”这《鉴略》是怎样的书籍呢?查资料可知,《鉴略》是有两个时代版本的,一是《五字鉴略》,是为明代万历年间,礼部尚书李廷机所编纂的一部概述中国通史的书,用五言韵文写成,并加以注解,定名为《鉴略妥注》,又称为《鉴略》《五字鉴略》,共六卷,颇受欢迎,作为蒙学读物,流行于那时的书院、村塾。二是《四字鉴略》,是清代顺治年间江苏南京进士王仕云编纂的四言韵文的中国通史概述之作,共一卷,比《五字鉴略》更为简洁和易记易诵,它侧重政治、军事大事,与国家兴亡、朝代更替无关的则略而不书。绍兴曾发现《新镌四字鉴略》,疑为鲁迅所用发蒙之版本。

    对此《鉴略》的“四字本”“五字本”,我尝试了一次抄读,是为“重走鲁迅路”的一个趣味作为,亦为自己“补补历史课”。于此过程中,我悟得:《鉴略》虽是鲁迅幼时的开蒙读本,却也是鲁迅一生“好读书”的一个纲领——唯有按照历史发展脉络去读“中国书”才能真正懂得中华文明,深谙中国文化的精髓。因此可以断定,周树人所以成为鲁迅,史学修养是为根本源泉。今人在“文化能力”上之所以有一种“地动山摇”的“靠不住”,大概原因就在于“历史修养”这个根基上。若以“起跑线论”,怕是史学修养才是人的学问为人的真正起跑线。鲁迅的胜赢一生,该是取决了这个“起跑线”。当代人的教育子女,是否应该借此重新思考“起跑线问题”呢?

    【2】“最阔气的时代”

    这是鲁迅先生在《随便翻翻》一文中所表达的一个独特的“史学概念”。鲁迅先生是以讲述自己的“读史历程”而表达这个概念的。他说,自己从幼小时候就知道了从盘古开天辟地到“我大清”的中国史,“到二十岁,又听说‘我们’的成吉思汗征服欧洲,是‘我们’最阔气的时代。到二十五岁,才知道所谓这‘我们’最阔气的时代,其实是蒙古人征服了中国,我们做了奴才。直到今年八月里,因为要查一点故事,翻了三部蒙古史,这才明白蒙古人的征服‘斡罗思’,侵入匈奥,还在征服中国之前,那时的成吉思还不是我们的汗,倒是俄人被奴的资格比我们老,应该他们说‘我们的成吉思汗征服中国,是我们最阔气的时代’的。”这是多么巧妙、精彩的历史思维啊!显然,鲁迅先生不仅读通了历史,却又没有成为历史的“奴才”,而是真真成为了历史的主人。如此“读史-读书法”是绝对精湛无比的,给予我们的教养、教益不是极为深彻吗?

    【3】“先看一部关于历史的简明而可靠的书”

    鲁迅先生谈读书的杂文篇章是不少的,但我以为,这篇《随便翻翻》确是鲁迅先生展示自己读书秘籍的一篇。当然,其中有不少“密码”就看个人如何“破译”了。

    鲁迅先生在这个篇章明确指示:“无论是学文学的,学科学的,他应该先看一部关于历史的简明而可靠的书。”其中的关键词是“先看”“一部”“简明而可靠”。这就说明,史书的阅读不在于多,而在于“简明可靠”——能够帮助人真正把握历史发展的逻辑,并依据历史发展的逻辑而建构自己的“文学”“科学”智慧、素质和能力,如是才能真正学有所成,学以致用,成就自己不凡的一个人生。

    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将证明,人若智慧有丰度,素质有强度,能力有硬度,读史都是必须的非凡地下功力。

    我是“听鲁迅话”的,不仅把读鲁迅作为“读史”,更加倍“恶补”关于中国史的经典著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 | 无史不成含金的文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azh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