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有幸,听了蓝老师一堂课,还得了一本书。
今日收到书,兴致勃勃打开,看见了蓝老师写给我的祝福语,顿时心里一阵暖流。蓝老师字如其人,心思细腻且亲切温暖。他还称我为“老师”,这是没有想到的。
又想起,他在群里从来不吝啬分享,更是在简友发文时,说:“好,我去学习一下。”这让我看到了一个谦虚,认真,好学,热心,真诚的人。这样的人,想不成功应该很难吧!
话不多说,先睹为快了。
今日看了第一章饮食文化中的《古人餐桌上的肉食担当是什么?》。
印象最深刻的是古时候的猪养在厕所旁,所以一说到猪就想到很脏,所以让吃猪肉的时候有那么一丝抗拒,再加上杜牧的朋友,邢群一天三顿肉,吃出了高血压,因病去世,也使古人把猪肉从餐桌的主菜撤下。
那么,猪肉不当主食吃,吃什么呢?我首先想到的是羊肉。因为唐朝给我的印象是胡人特别多,胡人不可能吃马,骆驼更是不可能,那可是商队重要的生产力。牛也是在古代非常重要的劳动力,那么,胡人吃羊肉也就理所当然了。不知道把胡人想象成新疆人对不对?喝酒吃烤肉,肉串滋滋冒着油,香味就飘进了我的脑海里。
里面对于羊肉的食谱的描写挺有意思。我最喜欢的是“浑羊殁忽”,先得数人头,客人有多少,就得先准备多少童子鹅,烧开水,拔毛去除内脏。然后在里面塞入肉和糯米。这里面的肉是什么肉呢?老师没写,我猜可能是羊肉。然后把这些处理好了的鹅,同样塞入剥了皮,去除内脏,处理好了的羊肚子里,上火烤。然后每人分一只鹅吃。
这也太妙了!作为吃货,这个足以让我食指大动,脑子里只有两个字:“想吃!”
除了猪肉羊肉,还有一样是中国人很喜欢的肉食——鱼。没想到在几千年前的唐朝,已经有人喜欢吃生鱼片。从遥远的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无鱼不成宴”的习俗,这个习俗在我们南方延续至今。我们大年三十的夜晚一定要完完整整煮一条鱼,不能切,不能动筷子,要留着,等到了正月初一才可以吃。这个留着正月初一吃的做法,就有“年年有余”的寓意。
大年初一吃冻鱼,在我们湖南可是一道名菜,不过这是小时候的吃法,现在的人大多不喜欢吃冷食,所以这个冻鱼我也已经很久没有吃过了,味道着实让人怀念。
生鱼片在古代可不兴吃,虽然变着法子吃,搭配着橙子吃,还是有人吃出了毛病。李时珍就写吃了会得奇病,那就是感染寄生虫了,在古代,没有生化检验,没有抗虫治疗,是很可怕的。好在吃货们也是会进步的,吃不了生的咱们就煮熟了,蒸煮煎炒烤,十八般厨艺都用上,鱼还是那个鱼,美味是真美味。主食的位置还是保得住的。
说到这里,有个疑问,日本人喜欢吃的生鱼片,是不是遣唐使带过去的呢?猪肉以前叫豚肉,在日本也沿用至今,日语中的“豚”,读作(buta),就是猪的意思。
这一节中还提到了宫中给百岁老人赐米赏布,送酒与羊,也让我惊叹不已。几千年前,医疗条件匮乏,人命在没有健全法治体系的社会如草芥,能活到七十都是古来稀。而唐朝却有百岁老人,可见唐朝国力之鼎盛,管理者思想开明,文化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在这样的环境下,健康长寿也不是什么难事。
真是令人惊叹的好时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