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浅谈《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经文诠释11)

浅谈《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经文诠释11)

作者: 南无韦陀菩萨 | 来源:发表于2019-01-03 11:27 被阅读12次

浅谈《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经文诠释11)

(总结二十三应)

观世音菩萨化身都是无数亿的,任何一位八地菩萨以上的菩萨都有这个水平,可以化身很多很多,去度脱每一道的众生。所以,一个人一旦登了菩萨位他个人的修行就快了,会一日千里。我们凡夫修行就慢,前进一步是不是要后退好几步呀?本来好了好几天,但是一个习气一来就退了好几天,有时候不是退好几天的问题,可能会退好几年,好可惜!所以,我们人道的凡夫修行是很不容易的。过去有一个形容叫进一退九,进一步退九步,就是负八步了,然后你再进一步退九步,负十六步了。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我们在生活中的烦恼、习气,要跟这些习气加强对治,不能这么任性,我想干啥就干啥的,还是要按照五戒十善,按照修行的法门来,要依法而行,依法而修。

【是名妙净三十二应入国土身。皆以三昧闻熏闻修。无作妙力。自在成就。】

这是总结上面观世音菩示现的三十二应身。“妙净”的这个“妙”就是非常微妙,微妙不可思议。你想一想,观世音菩萨能够化身那么多,我们一个身也化不出来,他能化那么多是不是很妙?很妙。所以菩萨的化身是非常微妙的,他只要起一个心就出去了,他化去的那个人也一样可以做事情,然后再起一个心就又回来了,他就这么妙,很妙的,这个叫身外身。身外身非常微妙的,那必须是菩萨位才能做到的,我们凡夫出去都是什么?都是妄想嘛,妄想都到美国了!你在西昌,你这个妄想其实都到老家了,到了成都了,或者到了北京、上海了,是吧?妄想环球旅行去了。都是妄想。你怎么能化身呀,化不了身的。微妙不可思议,就是你想不出来的。怎么想啊?没法想,这叫不可思、不可议。不可说、不可说是真的。这个“净”就是清净,他微妙清净。因为他微妙清净,所以他能随力应现无数化身。

“入国土身”入住国土,根据不同的需要,根据不同的缘,入不同的国土,不同的道。像人道、鬼道、天道,根据需要来应化。都是怎么来的呢?都以三昧,“皆以三昧”。前面讲的如幻三昧又叫金刚三昧。如幻三昧,就是他虽然幻化出去,其实他没有任何执着,出去就出去了,回来就回来了,没有任何阻碍,就跟变魔术一样。所以幻化,是一个比喻,幻化不可执着,你一执着,实际上就没有了,你不执着就有了。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上有个故事,讲的是崂山道士。有一个人到崂山去学法术,学穿墙术,从墙外直接就穿进来。学了三年就学成了,学成他就回家了,回家之后他不干好事。这个(运用法术)必须要干好事,要为大众服务的,结果他去偷盗。你看看,学了三年的穿墙术,闹了半天,实际上想做小偷,这是原子弹炸蚊子——那真是大材小用了。结果他用穿墙术就进去了,他一钻就钻到墙那边去了,钻到墙那边就开始到地主家偷东西,之后闹出动静来,被地主家发现了,起来抓他。他不害怕,因为他能钻墙,他一钻就钻出去了,他认为抓不住他,所以他就挺放松的,看着都要追上来了,他就赶快钻墙,结果一钻把头碰了一个大包,穿墙术没有了,就被抓住送官府了。所以这个(法术)必须要在特殊因缘下,你才能用,不能随便用。经典上都有讲的:小事勿用,用则损其灵验,则大事不灵。因为小事经常用,遇到大事就不灵了,你必须在大事情的时候用,涉及到大众利益的时候,才能偶尔用一下,而且用了之后还不能让别人知道。

下面讲了“闻熏闻修”。前面讲了通过反闻,反过来开启这个闻性。开启闻性就是无内无外,无内无外就能够破动、破静、破根,然后证入觉性,让觉性现前。无能作、无所作也是“无作”,无能作、无所作,无能觉、无所觉,无能空、无所空,前面讲的这六结。无能灭、无所灭这叫“无作”,就是没有能所,没有能所的分别,所以叫“无作”。“无作妙力”,就是非常微妙的、殊胜的一种力量。因为异于常人,所以叫神通,因为一般人做不到的,所以叫神通。“自在成就”,他得大自在。这是三十二应。

(十四种无畏功德)

下面我们就学习观世音菩萨证圆通之后,他所显现的第二种妙用,十四种无畏功德。

【世尊。我復以此。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令诸众生。於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

这是讲的第二种妙用,闻熏闻修就是反闻、闻自性,然后破六结。刚才讲了破六结就是证悟圆通,然后成就金刚三昧,又叫如幻三昧。金刚三昧就是跟《金刚经》上讲的一样,它具有坚硬无比,能够催破一切烦恼,比喻叫金刚,是指具有那种金刚智慧的力量,能够断烦恼。“无作妙力”,刚才说了无能觉无所觉,无能空无所空,无能灭无所灭,没有能所,所以叫“无作”。无作的这种神通妙力。

“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因为他证悟了圆通,所以他就跟六道的一切众生同一悲仰。前面讲过了同一悲仰。就是同体大悲。因为他证悟圆通之后,就没有内也没有外,一切众生与他都是同体的,这叫同体大悲。我们有一句话来形容,我们每一个个体生命,与所有的众生都是同体的,叫浑然一体,都是一体的,但是又各不相干。为什么各不相干呢?因为各有各的业障,各有各的福报,他不一样,所以肯定要各受各的苦。你必须要证到这个境界了,才能证到浑然一体这个境界。你证不到,就各受各的苦,你证到了,当然就了苦了。

他与众生生起了同体大悲,就能与众生“于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就是与众生通过向观音菩萨求救,依靠观音菩萨,通过观音菩萨的加持可以获得十四种无畏功德。什么叫无畏?无畏就是远离恐怖,远离颠倒梦想,这是《心经》上讲的,远离恐怖,远离颠倒梦想,有十四种功德。这十四种无畏功德就是观音菩萨用来加持众生、护持众生的。为什么观音菩萨又叫大悲怙主,怙就是依靠的意思,是一切众生所依靠的导师,解脱道的导师,所以叫大悲怙主。

【一者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令彼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

这是第一个,是十四种无畏功德的总纲。“不自观音,以观观者”,“观”就是观听,观察;“音”就是音声。就是说观音菩萨他自己不仅是观察、观听,倾听众生的呼唤的声音,“南无观世音菩萨,救救我吧。”观世音菩萨听到没有?听到了,他听到了我们的呼唤,但是,光听到呼唤没有用,因为你光靠他力是不行的,还要靠自力。下面这个讲的 “以观观者”就是讲自力和他力,同时观世音菩萨还要以观照力,以观照的智慧, “以观观者”,第一个“观”就是以观照的智慧,“观者”,第二个“观”就是让这些求救的众生来观听自己的心声,让他修这个耳根法门。如果观音菩萨仅限于倾听众生的呼唤,假使众生光有依赖心,光靠他力,不靠自力的话,你什么时候得解脱啊?所以观世音菩萨还要随类教化,让他修耳根法门。

第一个是讲他力,观音菩萨的救度;第二个就是讲的自力,耳根法门。要观听自己的心声,开启我们的闻性,让自己走上解脱。这就是“以观观者”,是自力。

自力和他力就是同体的,是一体的,在观音菩萨那里,就是无自无他,没有自也没有他,自他不二。他就能够“令彼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他能让十方一切的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就是能够听到众生的呼唤。因为众生求观音菩萨,每个人的目的、发心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说:观音菩萨求求你呀,保佑我升官;有的人说:求求你呀,保佑我发财,保佑我炒股能够升值。你看,不一样的。有的求学,有的求个好丈夫,求个好妻子,有的人说,我要求解脱,他不一样的。求解脱,观音菩萨就授他耳根圆通法门,这样他力自力就结合起来了。还有人很过分的:求求你保佑我,我把这件坏事做成,最后一次了,就这最后一次做坏事了,以后不做了,行不行啊?不行的,不可以的。所以“观其音声,即得解脱”,就包括了这些方面。

观音菩萨还根据众生的不同需要给他救度,当然最后都是引导他修耳根圆通,让他自己证悟圆通。这个在《普门品》里面,可以结合《普门品》来看,《楞严经》上讲观音三十二应化身,那《普门品》亦讲三十三应化身,在《普门品》当中就有一个例子,有一个几百人的商队,在路上遇到一伙强盗,把这伙商人给拦截了,要抢财物,还要把他们杀掉。其中为首的人,他就说我们一起来求助观世音菩萨,于是他们就一起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于是)观世音菩萨就应现了,他们得救了。这是《普门品》当中的一个故事。

    【二者知见旋复。令诸众生。设入大火。火不能烧。】

第一个是总纲,就是所有的十四种功德,都是由他力、自力开出来的,最后是要自他不二。根据不同的众生,他给予不同的救度,有的是直接把他救拔出来,有的是让他自己修持耳根法门,让他证悟圆通,这就是“知见旋复”。这个讲的是观音菩萨通过修持耳根法门,“旋”就是旋转,旋复回来;“复”就是回归,旋转回来,回到我们的自心。我们前面讲了,我们众生已经习惯妄想分别,就是出流,往外分别叫出流,我们现在回过来,叫入流。入流干什么?来倾听自己的心声,这叫“复”,就是回归。因为倾听自己的心声,就是回归自己的心,这叫“复”,所以“复”就是回归。通过倾听自己的心声,回归自己的心,来开启闻性,开启觉性,依次断动结、静结、根结,一直到觉结。到了觉结,就证入了我空,就是佛性现前,就成就了佛的知见,所以叫“知见旋复”。什么时候才能圆满知见?一直到最后“生灭既灭,寂灭现前”,把“寂灭”破了才能圆满福德知见。

“令诸众生。设入大火。火不能烧。”为什么“火不能烧”呢?因为知见属于火,一个人如果知见不正确的话,这就叫无明火,就容易发无明火。一个人知见不正确,就愚痴,不明事理。不明事理是不是就发无明火,让人不可理喻,这叫无明火。知见就是火,反过来就是智慧火,化无明火为智慧火。所以说它可以让众生入大火而火不能烧。你一念观音菩萨,火就烧不到。为什么?观音菩萨以他的智慧力、智慧火灭无明火。所以叫“火不能烧”。这都是有原因的,有前因后果的。这是第二。

第三,【观听旋复。令诸众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这个“旋复”跟前面是一样的,就是要回过来,倾听自己的心声,叫“观听旋复”。“观听”,就是要观听自己的心声,就要倾听,知见属于火,观听就属于水。因为修观音耳根圆通,所以就能够让众生不会被淹死,叫“水不能溺”。“观听”的“听”就属于水。观音菩萨有个故事,就是观音菩萨倾听海潮音。观音菩萨在南海,印度也有洛迦山,中国也有洛迦山。浙江宁波舟山普陀山,南海洛迦山。观音菩萨在因地修行的时候,他就是在海边上倾听海潮。海潮一天有涨潮有落潮,涨潮的时候声音就很大,惊涛拍岸,“哗”过来了,“哗”过来了。一天一次涨潮,一次落潮,然后慢慢的退潮。他就倾听潮水的一涨一落,一落一涨,就这样。天天听,用什么听?耳根,耳根反闻。不是去听,通过这个涨潮音来反闻。反闻什么?知道潮起潮落都是我们自己的心声,潮起潮落不在心外,而在心内,都是内心的声音。这个声音不在外面,不在海水那里,在我的心中,这就成就了。你光去听潮水的声音,你不旋复,不反闻,越听越烦。八十分贝以上叫噪音,为什么是噪音?因为你不懂耳根圆通,如果你懂耳根法门的话,一百分贝,两百分贝也不会心烦,大的噪音一旦时间长了就受不了,会垮掉的,会很焦躁,很焦虑。一般像噪音很大的车间的工人,性格都不好。性格好的在里边上几年班,性格也不好了。举个例子,像幼儿园的老师,还有小学老师,为什么都大嗓门啊?声音大得很!就是让这些学生练出来的。小孩子嘛,经常说话,做老师的要经常喊,慢慢说话声音就大了,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要反闻就不会,始终都是那个音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经文诠释1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bhf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