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探源》的主要观点

作者: 阿呆的李子 | 来源:发表于2019-07-12 22:36 被阅读1次

    吴世昌先生著的《红楼探源》分别从抄本、评者、作者、本书和续书五个方面进行探源。下面简述其主要观点:

    一、抄本

    《红楼梦》面世后主要靠传抄流传,这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抄本,加上曹雪芹多次修改,所以形成的抄本更是五花八门,给后世研究造成了很大的困惑。(如果当时能有台电脑,随时云备份一下该多好啊!也省却后世多少争吵和无意义地探索)吴世昌对脂残本和脂京本进行研究,认为脂残本的年代和底本比起脂京本和它的底本来,较为简单,更像是从一个底本过录来的。脂残本保存了1754年以前和以后的大部分评注,它是脂砚斋用以写评的最后一个本子。脂砚斋的评注工作从甲戌(1754)年以前一直持续到甲午(1774),共用了五六个抄本。

    二、评者

    我们知道《红楼梦》有一个重要的版本就是脂批红楼,这个“脂”就是脂砚斋。那么脂砚斋到底是谁呢?他的评价为什么成为后世研究者绕不开的坎呢?吴世昌先生认为脂砚斋和畸笏叟是同一个人,而脂砚斋就是“贾宝玉”的模特儿,他的真实身份是贾宝玉的叔父。

    三、作者

    作者曹雪芹,大约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死于1764年。曹雪芹的承继祖父曹寅(曹雪芹父亲曹頫过继给曹寅),曾为康熙伴读和侍卫,历任苏州和江宁织造。他的文化修养很高,喜欢收藏古书,能诗善画,爱好音乐、戏剧,也写过传奇剧本,刊过善本书。曹雪芹受祖父影响很大。

    四、本书

    《红楼梦》的主要场所大观园一直是人们考据的热点,有的说是恭王府,有的说是故宫,有的说是曹家老宅,不一而足。吴世昌认为大观园原址是随园故址,但小说中的大观园是将南京旧宅的随园和北京生活的认识综合起来后形成的艺术化形象。

    《红楼梦》构思精妙,在前面的章节中出处透露出整个故事的发展结局,就是贾府由盛转衰,落得个“树倒猢狲散”的结局,最后是以“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悲剧结局。

    按照书中线索和脂砚斋的评价,后半部分的故事大概是:林黛玉死后,贾宝玉与薛宝钗结婚,但并不幸福,最后出家;王熙凤地位急转,沦为仆役,最后被贾琏休掉,最后死在金陵;红玉、茜雪在贾府败落后照顾贾宝玉;巧姐被刘姥姥搭救后嫁给板儿;史湘云并未与贾宝玉结为夫妇。

    五、续书

    程伟元、高鹗对后四十回的续书,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文字狱考虑的,所有被认为可能存在对政治上含沙射影的段落都被修改了,这样小说就最大限度成为一部无害的爱情故事。同时,小说的悲剧意味被稀释,结尾处使贾府再沐皇恩,得延世泽。续书一方面使得故事变得完整,有其积极的一面;另一方面,使得人物性格大变,贾府命运趋势改变,与原作者的意图不同,这是消极的一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楼探源》的主要观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bsu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