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幸看到这样一张照片:时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的张洽随从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 阿不都热西提出访柬埔寨时,接受西哈努克国王赠送的纪念品,照片中,满头银发的张洽身着一袭得体的深色西装,面带微笑,恭敬地站在西哈努克国王面前,彬彬有礼。那无疑是一场重大的国事活动。看了这张照片,读者恐怕无法同一个“老矿山”联系起来。的确,张洽在煤矿工作过整整26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真正的老地下工作者”。
张洽为什么有在煤矿工作26年的经历,话还得从他的父亲张秋海说起——
张洽随从全国政协副主席阿布来提▪阿布都热西提出访柬埔寨时接受西哈努克国王赠送的纪念品
张秋海1898年出生于台北县和尚洲中路镇(现芦洲乡),祖籍福建漳州,父亲张水火,世代务农。张秋海弟兄四个,他是老二。因自幼好学,父亲就有意供他。上初中时,取得台湾总督府公费到日本学习的机会。那时日本人不让台湾人学理工,只能学文科或医科,张秋海就选了一所美术学校,那所学校不仅学美术和油画,还学一些雕刻、木工、雕塑、印染等工艺美术。张秋海后来不断地在日本和台湾展出他的一些作品,在日本举办的一次东亚美术展上,他的画作《妇人像》入选,从而奠定了在美术界的地位。
1928年张秋海结婚,妻子是日本金川县人,毕业于高等女子中学,婚后生下了张洽姐弟三人,张洽1934年出生,排行老三,上面是姐姐哥哥。张秋海在日本生活不易,靠卖画难以为生,就做点小买卖,从台湾运点茶,做茶生意。因不想生活在日本统治之下,经朋友引荐,1938年带着全家来到北平,到北师大教美术,也在北平艺专教书并当过教务主任。
张洽回忆说:“作为台湾人,境遇不是很顺。就说上小学,我家的意思本来是要上中国小学,但是不让上,日本警察找到我家,说台湾人是日本人,你们要效忠天皇,没办法只好上了日本小学。在日本小学还是有歧视,同学知道你是台湾的,是支那人,老师点名,一个一个站起来报名字,人家都是日本名字,到了我站起来报“张洽”,底下哄堂大笑,人家看咱们还是处处都不一样。上日本小学,得穿跟日本军队似的制服,戴一个战斗帽,走在街上被人叫‘小日本’,这个滋味很尴尬很难受,但又无奈。”
日本投降后,天津台湾同乡会会长吴三连先生请张秋海去天津,协助处理同乡会事宜,并帮助讨还被国民党接收大员没收的台湾人资产,全家也搬了过去。
2000年,张洽对镜自画像
吴三连是台湾名人, 1946年在天津选上了“国大代表”,他让张秋海接任会长,自己回台湾竞选为台北市市长,是第一届民选市长。他想让张秋海回去当台北教育局长,但当时形势大变,再加上天津的事很缠手,还有子女教育问题,所以没能成行。张洽说:“我们在天津住了5年,住在吴三连的私邸,国民党从东北败退,很多台胞避战乱也都到了天津,等待坐船回台湾。我家经常住满了乡亲,我父母尽所能给他们提供食宿方便,送走一批又一批。”
天津解放后,张秋海当过天津台盟的负责人。由于同事的关照,又回到北京艺术学院教书。院系调整后,成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一直工作到退休。张洽说“我父亲1988年90岁去世的,解放后始终没能回台湾,临去世还念叨这事。”
张洽在南开中学上高中,学习成绩挺好,各方面都不错,但因家庭出身的原因,总会受影响。就说两次选志愿:一次是高中毕业选大学。南开中学在全国都是数得上的中学,张洽在190个同学里排前十,是可以选志愿的。公布的时候要好的几个同学,成绩差不多的,都考上了清华大学等名校,而张洽却被分到了北京矿业学院,这所学校他压根儿就没报。另一次是大学毕业,同期1000多人毕业,优秀生就四、五个,张洽是其中之一。但选志愿时,学校找他谈话,说现在国家边疆很需要人,希望你考虑新疆或黑龙江。张洽就选了黑龙江的鸡西煤矿。张洽说:“我自己,包括我的姐姐哥哥,都很难说得出什么原因,也没有领导正式告诉你什么原因,有人说是因家庭问题,也有人说是台湾问题,具体也无从证实,但总在关键时候影响你。”
新婚燕尔的张洽夫妇就这样,张洽来到了煤矿,“这26年,我几乎天天下井,是名副其实的‘地下工作者’,上井时满脸黑,露个白眼睛白牙。在鸡西的5年,先是熟悉矿井的全部流程,当采区技术员,跟着工人下井到采煤现场,当然包括编制操作规程、技术规程、安全规程等等,都得写好,让工人遵守执行。还有就是每班下去以后要保证通风排水,提升运输,保证完成任务,每天都跟工人一起上下井。” 1962年因为他爱人的缘故,调到河北峰峰矿务局,解决了两地分居的问题。“那时,我掌握的技术面比较宽,尤其喜欢研究煤炭技术,搞了许多技术革新,譬如:铁路线下采煤,解决了煤矿的一大难题;河流下采煤,在不断流的情况下采用虹吸的方式解决;矿井主风扇叶的改造;还有吊笼反井,锚喷成井技术的应用,用这种方法延伸井筒很安全,同时还解决了排水、排矸、通风等难题。这些其实并不是我的专业,但总工程师一定让我干,说:你一定能干好,你一定行。我没有辜负他的信任。” 说起在煤矿工作的时光,张洽眉飞色舞。
1985年,张洽在邯郸市任副市长时,与计委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合影在煤矿工作的26年里,也有几次凶险的事故,差点把命丢在井下。“在矿下工作面上有几次被煤或碎石头压住过,也处理过井下的水灾、火灾,还有掌子面大冒顶塌方,这样的事遇到过很多,赶上这样的事儿两三天都不上井,一直在井下处理,家里人也跟着担心。”
张洽热爱冬泳,已有30多年,几乎天天不间断文革中因台湾问题张洽也受到影响,就说参加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矿上的技术人员脱产学习几天,通通参加,唯独留下一个学地质的右派技术员和张洽守矿井,坚持生产。“那时候还真有点害怕,因为不能出事,一旦出事就麻烦了。我们两个就轮流下井,连轴转,比平时更加小心。”
张洽与夫人参加政协委员暑休,到贵州黄果树瀑布粉碎四人帮之后,张洽出任矿务局主管基建的副局长,1983年,出任邯郸市副市长,主管文教工作,不到三年,赢得了“平民市长”的称号。1985年调到全国台联担任副会长,1987年又调到全国政协当副秘书长。在全国政协一干就是22年,2009年正式退休,而且一直是党外人士的身份。26年在煤矿工作的经历,使张洽更加关注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在能源工作、西部大开发、三江源生态保护等领域提出了大量建设性意见;作为无党派人士界委员召集人,带领无党派人士围绕环境保护、教育扶贫、稀土资源开发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等主题积极参政议政,为人民政协和统一战线事业作出了突出成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