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具体而苦涩的隐喻充斥着诗篇,诗人从遥远的国度审视逝去的果戈理,情感的交融通过晦涩的意象呈现出来。

“象征主义不满足于描绘事物的明确的线条和固定的轮廓,它所追求的艺术效果,并不是要使读者理解诗人究竟要说什么,而是要使读者似懂非懂,恍惚若有所悟;使读者体会到此中有深意。象征主义不追求单纯的明朗,也不故意追求晦涩;它所追求的是半明半暗,明暗配合,扑朔迷离。象征主义诗歌十分强调音乐效果,可是诗句的音乐性不是单纯通过机械的协韵表现出来,而在于诗句内在的节奏和旋律……象征主义者反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者如实地描写客观现实。他们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是虚幻而痛苦的,只有隐匿在背后的内在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作品中运用大量的暗示和象征来隐喻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阅读上述资料,需要牢记的是,似懂非懂,恍惚若有所悟,明暗配合,扑朔迷离,大量暗示和象征。

从提炼的这些词汇中,可以发现它们关涉诗歌题材、诗歌写法、诗歌阅读。属于诗歌写法和艺术效果的是暗示、象征,明暗配合,扑朔迷离。属于诗歌题材的是梦境、幻觉、无意识世界。属于诗歌阅读感受的是似懂非懂、恍惚若有所悟。
现在,我们可以明白一件事情,就是为什么读着这些诗歌,感觉很神奇,很出人意料的语词组合,但似乎不懂,原来是深沉隐喻作怪。象征主义诗歌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据诺奖委员会介绍,“特朗斯特罗姆的多数诗集带有一个特点,显现为简练、具体而苦涩的隐喻……在他最近的诗集中,特朗斯特罗姆的风格已经转变,篇幅更为简短,凝练程度更高”。这种评价从他的前后期诗歌对比就可以看出来。前期如《果戈理》:
西服破得像狼群。
脸像大理石。
坐在堆满书信的森林里,那森林
仿佛因嘲笑和失误而叹息。
啊,心像通过敌对的隘口而
飘动的一张纸。
落日偷偷地来临,像狐狸来到大地上,
转瞬间点燃了野草。
宇宙间充满了犄角和蹄子,地上
双座马车像影子一样
在我父亲亮着灯的院子中间奔驰。
彼得堡与死亡处于同一纬度,
(你看见那倾斜的城堡上的美人吗?)
在那冰冻的居民区周围
穿着大衣的穷汉水母般徘徊
而这里,参加忌斋,他还像昔日一样
被欢快的牲口包围,
不过它们很早以前就已去
树线以上的远方草地。
人类踉跄的桌子。
请看,黑暗怎样焊住了一条灵魂的银河。
快乘上你的火焰之车离开大地。
具体而苦涩的隐喻充斥着诗篇,诗人从遥远的国度审视逝去的果戈理,情感的交融通过晦涩的意象呈现出来。

后期如《巨大的谜团》中的《十一月》:
当刽子手烦躁他变得危险。
燃烧的天空卷曲。
可听到狱室与狱室间敲击的响声,
从霜冻的地面涌入空中。
几块石头像满月发光。
像这样篇幅更简短,凝练度更高的诗句,大多出自他的最新诗集《巨大的谜团》,这是特朗斯特罗姆中风以后创作的诗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