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读《随园诗话》(127)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19-02-21 07:33 被阅读44次

卷四(三)

题古迹能翻陈出新最妙。河南邯郸壁上或题云:“四十年中公与侯,虽然是梦也风流 。我今落魄邯郸道,要替先生借枕头。”严子陵钓台或题云;“一着羊裘便有心,虚名传诵到如今。当时若着蓑衣去,烟水茫茫何处寻?”凡事不能无弊,学诗亦然。学汉、魏《文选》者,其弊常流于假;学李、杜、韩、苏者,其弊常失于粗;学王、孟、韦、柳者,其弊常流于弱;学元、白、放翁者,其弊常失于浅;学温、李、冬郎者,其弊常失于纤。人能吸诸家之精华,而吐其糟粕,则诸弊尽捐。大概杜、韩以学力胜,学之,刻鹄不成,犹类鹜也。太白、东坡以天分胜,学之,画虎不成,反类狗也。佛云:“学我者死。”无佛之聪明而学佛,自然死矣。

河南郡,存在于中国汉朝至唐朝时期的行政区划,辖区大小不一,中心地带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秦朝时期为三川郡,西汉初年改为河南郡,东汉、曹魏、北魏时期曾改为河南尹,隋文帝时废置,隋炀帝时复设,唐高祖时再次废置,改为洛州,河南郡成为别称,唐玄宗时期置洛州为河南府。

邯郸梦,亦黄粱梦。典出唐代沈既济《枕中记》:开成七年,有卢生名英,字萃之。於邯郸逆旅,遇道者吕翁,生言下甚自叹困穷,翁乃取囊中枕授之。曰:‘子枕吾此枕,当令子荣显适意!’时主人方蒸黍,生俛首就之,梦入枕中,遂至其家,数月,娶清河崔氏女为妻,女容甚丽,生资愈厚,生大悦!於是旋举进士,累官舍人,迁节度使,大破戎虏,为相十余年,子五人皆仕宦,孙十余人,其姻媾皆天下望族,年逾八十而卒。及醒,蒸黍尚未熟。怪曰:‘岂其梦耶?’翁笑曰:‘人生之适,亦如是耳!’生抚然良久,稽首拜谢而去。”经此黄粱一梦,卢生大澈大悟,不思上京赴考,反入山修道去也。(按:邯郸自古以来未属于河南管辖,袁枚记忆错误?或许此处河南另有所指?)

严光,(前39年—41年),又名遵,字子陵。汉族,会稽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市)人。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建武元年(25年),刘秀建立东汉,严光于是隐名换姓,隐居在桐庐富春江畔,每日垂钓,后此地为桐庐严子陵钓台。刘秀思贤念旧,就下令按照严光的形貌在全国查访他。齐地报称有一男子披着羊裘在泽中垂钓,刘秀怀疑那就是严光,即遣使备置安车、玄纁,三聘而始至京都洛阳。后卒于家,享年八十岁,葬于富春山。

韩偓,(约842年~约923年),晚唐五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其诗多写艳情,称为“香奁体”。

本人翻译:

题写在古迹诗能翻陈事出新意的最妙了。如果在邯郸旅店的墙壁这样题:“四十年中公与侯,虽然是梦也风流。我今落魄邯郸道,要替先生借枕头。”在严子陵钓台这样写:“一着羊裘便有心,虚名传诵到如今。当时若着蓑衣去,烟水茫茫何处寻?”一定是很有意趣了。凡事不可能没有弊端,学诗也是一样。学汉、魏时期《文选》的人,其弊端是作诗常趋向于假;学李白、杜甫、韩愈、苏轼的人,其弊端是作诗常失之于粗;学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其弊端是作诗常趋向于弱;学元稹、白居易、陆游的人,其弊端是作诗常失之于浅;学温庭筠、李商隐、韩偓的人,其弊端是作诗常失之于纤。学诗之人倘若能够吸纳诸家之精华,而唾弃其糟粕,则各种弊端都没有了。大抵上,杜甫、韩愈是以其后天的勤奋努力而取得如此成就的,学习他们的诗作,即便是雕刻鹄不成功,作品还可以像鹜。而李白、苏轼则是以其先天的天分才情而取得如此成就的,学习他们的诗作,可能会画虎不成,反而成了狗的模样。佛说:“学我者死。”没有佛那样的聪明灵性而硬要去妄谈佛理,自然是死记硬背,最终走进死胡同了。

真老实人言:

综合《随园诗话》几条所言,袁枚给出的学诗之路。

学诗的基础:才、学、识。而识为先。

学诗的对象:杜甫、韩愈。学之,刻鹄不成,犹类鹜也。

学诗的途径:当从五律入手。上可以攀古风,下可以接七律。

学诗的毛病:假、粗、弱、浅、纤。

相关文章

  • 袁枚撰写并亲书的《恭祝丽川中丞大人诗》

    因为硬读《随园诗话》的缘故,对《随园诗话》中涉及的诗文、人物、典故多有浏览。 随园诗话》卷一载:“咏...

  • 硬读《随园诗话》(127)

    卷四(三)题古迹能翻陈出新最妙。河南邯郸壁上或题云:“四十年中公与侯,虽然是梦也风流 。我今落魄邯郸道,要替先生借...

  •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随园诗话》随读随写(6) 《随园诗话》卷一:《左氏...

  • 硬读《随园诗话》(9)

    六 《随园诗话》原文: 余作诗,雅不喜叠韵、和韵及用古人韵。以为诗写性情,惟吾所适。一韵中有千百字...

  • 硬读《随园诗话》(3)

    卷一 一(上) 古英雄未遇时,都无大志,非止邓禹希文学、马武望督邮也。晋文公有妻有马,不肯去齐...

  • 硬读《随园诗话》(2)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是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 袁枚(1716-179...

  • 硬读《随园诗话》(5)

    二 《随园诗话》原文: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

  • 硬读《随园诗话》(4)

    卷一 一(下) 《随园诗话》原文: 鄂西林相公《辛丑元日》云:“揽镜人将老,开门草未生。”《咏怀...

  • 硬读《随园诗话》(7)

    四 《随园诗话》原文: 于耐圃相公,构蔬香阁,种菜数畦,题一联云:“今日正宜知此味;当年曾自咬其根。”鄂西林...

  • 硬读《随园诗话》(6)

    三 《随园诗话》原文 前明门户之习,不止朝廷也,于诗亦然。当其盛时,高、杨、张、徐,各自成家,毫无门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硬读《随园诗话》(12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eyl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