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应聘语文老师的工作,我抽到的试讲课文,是林海因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正是她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终章,而每每想起林海因的这本书时,内心最好的配乐,正是弘一法师的《送别》。
年少不懂“城南事”,弱冠离歌声声叹
城南旧事里主角英子,弘一法师在俗时的---李叔同,老天给他们最大的不公,便是反复的让那些对他们刻骨铭心的人出现在他们的生活里,但那时却给了他们不懂得珍惜的年华,光阴流逝,这些刻骨铭心的人接二连三的离开了他们,有后会无期,更有阴阳两隔,所以在林海因《城南旧事》的终章里,才会频频提到骊歌和《送别》。
孩提时代因为里面有一段课文要背诵,这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也是我儿时的噩梦,因为背不下来就会挨老师的骂,但是如今23岁的我,在昨天端起课本的那一刻,回忆起曾经尘封在自己心里的悲欢离合,就仿佛在读一本我自己的《城南旧事》一般,回到家后,我便打开钢琴盖,默默的的弹奏起弘一法师的《送别》,猛然感觉,现在的自己,也在经受着老天同样的不公。
高中那会,我总是不服管教,和班主任孙老师顶嘴,翘课去玩牌,直到高考前一天,我还翻出学校跑网吧里玩,后来考上本科了,也觉得这都是自己自学的,和老师无关,但直到我上大学,兼职去做小学托管老师,也有了自己的学生时,才真正理解了孙老师的苦心,这也许就是“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吧。后来大学里很多事一直忙,也没有时间单独去看看孙老师,直到我想回到母校,和孙老师好好的道个歉并说声谢谢时,才知孙老师已经远赴美国了,就算再有机会见面,也会是在大洋彼岸,那个说着我们不习惯的语言的异乡里。
上了大学,我的交际圈子很小,因为了解我的人都知道其实我是不太合群的,更何况是生活习惯都不同的人,但短短大学四年,对我而言却又有太多太多来不及表白却已经离别的人。
在大一的时候,爷爷去世,因为上课的缘故,我到最后都没有见到爷爷的最后一眼。大三时学车考驾照那会,和我的师傅严教练耍脾气,后来半个月因为备考期末考所以没去练车,回想起那时刀子嘴豆腐心的严教练,才发觉自己是那么的不懂事,可当半个月后我再去练车时,得知严教练已经辞职,去深圳打理自己的生意了,我到最后也没有和他说一声“对不起”。
问伊人曰:“此去几时来”,伊人无以答,只盼来时莫徘徊
后来,也是藉由练车的缘分,已单身许久的我和邂逅了比我大一岁的,毕业后就在天津工作的严姐,毫不客气的说,她是我心目中最为理想的女性,即使我前面有一场谈了两年的恋爱,那时正值夏天,大三的下学期因为大部分科目都在期中结课,因此每每有空,都在严姐下班后和她去逛街,有一天,在我本想开口说出自己的想法时,她却告诉我说要辞掉现在的工作,去海南发展,于是我便默默的闭口,直到她临走前,为她送行的那一刻,我都没有勇气说一声“喜欢你”。
晚风拂柳,笛声奏离歌,夕阳山外,人走楼空,只闻余音
大四毕业前夕,我入职的公司进行岗前团建培训,那几日光是忙着打理入司和毕业论文的事,脑子里只想着工作和学业,直到我离开宿舍那天,也只是和相处四年之久的舍友们草草的说了句后会有期,学校的毕业典礼正值我的岗前培训,所以我连和舍友一起度过校园最后的时光都没有享受,真没想到那句“后会有期”,竟然成了“后会无期”。昔日早已分手两年的女友,也早已回到自己的家乡,本想在她临行前感谢她对我昔日两年的照顾,但她的班长告诉我,她早已提前拿了双证,消失在学校,也消失在了天津,并删了任何她在大学里所认识的人。匆匆四载,我最终落得一个连与这些陪伴我时间最长的人们说一句“辛苦了”的机会都没有的境地,赤条条来,赤条条去。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算上轮岗实习,我在上一个公司工作也有半年了,哭过,笑过,自豪过,伤感过,恨过,也爱过,有自己不共戴天的死敌,有自己义薄云天的兄弟,但最终在我辞职的那天,我却仍是像一个木偶一样,匆匆离开了,以至于无论是恨我还是爱我的人,都很惊愕突然离职的我,走的那天,我直到和小刘交接完工作,没和任何人道别,就离开了这个我生活了半年的集体,没有不舍,但也不是满满的解脱感,虽然离职后因为需要办手续,也常常会去看看陪我闯荡的兄弟们,不过他们早已辞职的辞职,发配远方的发配远方,两个多月,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面,也没有联系过。流年似水,带走半年光阴,我却仍落得个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那时读《城南旧事》,觉得英子很可怜,她在北京度过的孩提时光,总是伴随着离别,甚至是死别,在最后那圆满的毕业典礼上,仍要忍着泪水,承受那“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悲痛。不论是悲痛,还是欢喜,英子至少每一次的离别,都能有勇气去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哪怕即将离去的人并未理解她的画外音,或者是根本就听不到了。而我,却因为自己的麻木与顾忌,一次又一次的错过了很多坦白内心的机会。
但是昨天,当我在拿起课本,面对讲台下评委的一刹那,朗读着课文时,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林海因会如此钟爱弘一法师的《送别》,其实英子对待别离的态度,代表的正是我们少年时那种冲动与青春,即将毕业的几个小孩子抱着哭,争先恐后的和校长老师,以及同学们合影,以及面对爸爸去世时,瞒着弟弟妹妹强装坚强,却在妈妈的怀里痛哭......
但是成长,就是一个逐渐孤单的过程,就是一个来不及畅快淋漓去道别的过程,就是一个要学会,甚至强制去默默承受这些的过程,就像《送别》这首歌的创作背景一样,弘一法师在俗时,挚友许幻园同他道别,两人只是默默挥泪,彼此都没有说一句坦白的话,弘一法师目送好友背影,在雪地里呆站很久,回到屋内,让叶子小姐给他弹奏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他随性重新填词,《送别》问世,他一边唱,一边哽咽着。
风无定,人无常,人的一生其实是一场随着年龄增加的减法,朋友,恋人,爱人,甚至是父母,其实都是过客,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渐渐的发现,人生中来不及的道别,虽然是最痛苦的事,但也是凡尘的我们所无法避免的。
与其去伤感来不及的道别,不如趁现在珍惜仍在陪伴你的每一个人,不要等到彻底失去了,再后悔莫及。
来不及的道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