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教材改革也在不断完善,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部编版”教材从2017年全部修订完成开始投入使用。教材改革的重点,在于古诗及文言文篇目的大幅增加。整体来说,古诗文的改革的方向是合理的,对于中学生的古代汉语素养提升有很大帮助,通过教育,让更多的人拥有阅读古籍理解古文的能力,使民族的传统文化更好的继承。但就其具体篇目而言,“部编版”教材在宗教著作、兵书、文论等方面仍有所缺乏,在这些书目中,很多优秀的作品同样可以被选入教材之中。
“部编版”教材的文言篇目覆盖很广,而且在培养学生古代汉语素养方面也很成系统,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新教材刚刚开始采用,文言文篇目虽多,但仍有所疏漏。
首先在文言篇目方面,教材对于诸子百家、唐宋八大家等富有思辨性的文章都有所涉猎,但对于以佛教为代表的宗教文献都有所回避。在古代语言文学史上,佛教文献的传入不仅促成了平上去入四声的发现,更是引出了无数代文学家的禅学沉思,王维、苏轼等许多被教材收录多篇作品的诗人,正是在佛教思想的启发下,其作品才充满了大彻大悟的智慧与当退则退的豁达。即使不谈其影响,佛教经书本身也是杰出的哲学著作,会对中学生的思维辨识能力培养有有所启发。
结合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中国人的阅读喜好,《金刚经》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非常适宜选入中学教材的佛经。《金刚经》是讲述佛祖为其弟子讲经的过程,全篇以弟子须菩提与如来的问答贯穿,形式与《论语》相似,主要是关于大乘佛教的真正教义展开的论述,其中不乏有“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固名如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这样的妙语。
《心经》则更为简单,全篇不过几百个字,且层次清晰,用语简单,即使要求背诵难度也远低于《楚辞》,不过考虑其宗教性,只需学生掌握其意思,在有所批判的基础上了解就好。全篇由“五蕴皆空”到“色即是空”的不贪欲开始进而到“无无明”、“无老死”的境界,最终达到“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的归宿。如果真正讲好这篇经文,一方面会启蒙学生不要太过在意尘世的纠葛,在面对繁华时仍保持一颗宁静的心;另一方面,也可以对佛教藉由哲学思想所进行的宗教宣传进行揭露,让公民在学生阶段就真正地了解并认清宗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尽早地形成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有相当一部分人信仰宗教不是因为了解,而是因为内心的不安定与对宗教内核的无知。
其次,有很多没有被中国人重视但反被外国人追捧阅读的书籍,最典型的就是被西方政治经济巨头们反复提及的两本兵书——《三十六计》和《孙子兵法》,这两本书虽属兵书,但其实对为人处事、企业管理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其内在的文化底蕴是非常深厚的。如《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兵法层面是讲暗度陈仓,抓住时机迅速实施军事行动,但在哲学层次,它其实论证了“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阴,太阳”这个命题。
其实就这两本书本身特性而言,兵书结合了历史与文学的特色,兼具可读性与故事性,学生读起来是容易产生兴趣的。既然在教材中《曹刿论战》这种篇目,那选取兵书中的篇目也是切实可行的。其实不光是阅读方面,对于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兵书的阅读同样会发挥作用。摆明论点,列出不同的实例,结合论点加以论证,并且适当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兵书的编排体例与议论文是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把握其逻辑关系,积累相应的素材,这也是学生提升议论文写作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第三,古诗文的大量入选,对中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方便教学的开展,也为了高考诗词鉴赏与文言文题目的考察需要,中学教材完全可以收录一些经典易懂的古代文论著作。其文章本身就是注重美感的古体文章,读者更是可以通过文论的阅读增加对其他古诗文的理解,一石二鸟。自曹丕起,历朝历代都有许多精品的文论,此处引俩本试加以讨论。
中学古诗文教学问题之一就是学生本身的学识与鉴赏能力有限,其对诗文的理解可能更多依赖于老师的讲解。教材中可以适当选入一些汇编性论述历代作品的文章,如严羽的《沧浪诗话》中的《诗评》一节,字数不超过三千,却对南宋以前诗歌的特点都有所论述,其中还涉及具体的诗人及其作品的特色与妙用。若能入选教材,即使中学不能像大学一样开展系统的古代文学学习,也会对学生的古诗文体系构建有所裨益。
除开体系,对于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沧浪诗话》同样有很重要的作用,他是以同样生动的语言来诠释诗人的作品,如:“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多读这样优秀的文学鉴赏篇目,会给学生提供一个打破教学束缚的空间。假使所有学生都只会看着在读完一首诗后用“生动形象”“塑造形象”“渲染氛围”“烘托心情”这几个词来评价,那古诗文教育就违背了它的初衷。
提到严羽的著作,就不得不提起清末的王国维,他在严羽等人的理论的基础上将学问进一步做深。如他在上文严羽所提观点上进行创新:“盛唐诸公……意无穷。余谓北宋之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指出境界二字,以探其本也。”如果教材选用严羽《沧浪诗话》中的内容,正好可以以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篇幅加以补充,严羽主要论述南宋以前的诗,而王国维阐释北宋起的词话,正好相得益彰。除了朝代上的考虑外,《人间词话》比较零散,是有词有注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在读诗文的同时感受古人做学问的方法与途径,对于学生重视传统文化养成向学心态也会有所促进。
选取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不只因为其书,还因为其人。王国维的个人品质和认真钻研的学风都值得后人学习,他的性情也深深熔铸到了书中,傅雷先生就曾经说过:“我个人认为中国有史以来,《人间词话》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性灵,此书等于一把金钥匙。一个人没有性灵,光谈理论,其不成为现代学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也鲜矣!”在古诗文的学习中,先掌握语言知识,再获得审美的提升与理性的培养,最终促成性灵的养成,这也许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了。
(编辑/嘉轩 作者/嘉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