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哲思
《黄帝内经》—修行之道

《黄帝内经》—修行之道

作者: 天朗惠风 | 来源:发表于2019-12-26 19:48 被阅读0次

  《黄帝内经》为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它不仅讲述医人之道,也阐述医世、医国、医社会之道。

首篇:上古天真论

      天真:《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为:人依据大地而生活劳作,繁衍生息;大地依据上天而寒暑交替,化育万物;上天依据大“道”而运行变化,排列时序;大“道”则依据自然之性,顺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天真就是遵循大“道”,顺其自然,没有人为做作。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古时的黄帝,出生就能通神,聪慧灵明,弱小时便能说出有道理的话,幼小时才思敏捷,且得名人指点,长大后身体敦实、思维敏慧,活到一百多岁成仙升天。

【注解】

神灵:神是天,引申万物者,古代“心”通“神”;灵,是指能与天地、鬼神沟通的人,(要想说清楚灵,就得知道“巫”,上边一横为天,下边一横为地,左边人为人,右边人为鬼,一竖代表沟通,所以说“巫”是指与天地沟通的人,灵的繁体为“靈”,是指巫向天祈祷雨,下雨则为灵)。黄帝生下来具备与天地沟通的能力

言:《左传》提出了为人处世的最高标准,即“立德立功立言”。唐人孔颖达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徇齐:反应敏捷,且有高人指点

敦敏:身体敦实,思维敏慧

登天:修炼成真人(真人,魂魄离体,游走于天地之间、穿梭于时空之间)。

心得体会


        中华文化确实博大精深,古人用短短24个字,精准描述了黄帝一生。从这24个字中,我们体会到,黄帝天赋异禀,后天勤奋好学,得高人点拨,顺道养生,身体敦实,思维敏慧,顺道修为,终成正果。

        道家终生追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顺应自然,修行最高境界为真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孔夫子修行一生,才达圣人境界,他的学生为贤人,可见想达到至人、真人。

      “人得天地之全气,物得天地之偏气”,人无虎豹之能,能从远古繁衍至今,依靠的就是得天独厚的灵气,避免灾难的先知先觉。人在出生之初都有通神的能力,只是后天没有顺道修为而退化。现在的人,太依赖科技,逐渐丧失先知先觉本能,如今却不如动物,比如汶川地震,许多动物都有先知先觉,人却浑然不知。

        古人没有今天的科学仪器,如何将人的五脏六腑、经络、脉络、穴位研究的如此透彻?《老子》“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使心灵保持虚和静的至极、笃定状态,不受外界的影响,我用这种心态观察事物循环往复的规律。

      黄帝内经,遵循道家思想,遵循自然规律,古人能致虚、守静,当人进入虚无、静笃状态时,就能感受到五脏六腑的存在、运行、相互间的作用,以及表外具体部位,比如肝表眼、心表舌等,也能感受经络、脉络的运行走向;当人进入空灵、虚无状态时,就能融入天地,感受脏腑与自然的关系,气血与自然运行的规律,精气神与自然的关系,阴阳变化对人的影响等。

        因此,我们古人通过自身修为,达到通神境界,体悟自然规律、阴阳变化,感悟人身规律与机理,进而将人融入自然,进行微观、宏观、感性、理性研究人与自然关系,从而形成中医体系。中医研究阴阳、虚实,既:有形、无形,意念、能量、气神等。所以,今天有人想证明中医的科学性,这本身就是伪命题,因为中医不属于科学,它属于哲学、玄学,所谓“众妙之门,玄之又玄”。

《黄帝内经》—修行之道

相关文章

  • 《黄帝内经》—修行之道

    《黄帝内经》为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它不仅讲述医人之道,也阐述医世、医国、医社会之道。 ...

  • 黄帝内经初识

    人生之道见《道德经》,而人体之道须见《黄帝内经》。 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生活、人体,归纳总结的《黄帝内经》,从养生的...

  • 【品评《黄帝内经》,觉悟养生之道】

    【品评《黄帝内经》,觉悟养生之道】 一、品《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是中...

  • 音声之道

    “天有五音,人有五脏......人与天地相应” ---《黄帝内经》 “自然之道,养自然之声” ---《黄帝内经》 ...

  • 婚姻是一场漫长的修行,最好的修行之道也许是......

    婚姻是一场漫长的修行,为了成就更好的彼此。修行之道万千,最好的修行之道也许是:彼此相爱。 没有爱的婚姻,只是一尊没...

  • 修行之道

    人生而有翼,在我们的天性中都有获得自由的可能。而这个自由,不是自然而然就拥有的,而是需要艰苦的工作自己来获得。为何...

  • 修行之道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

  • 为什么要读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一本黄帝研习生命之道的学习笔记。 《黄帝内经》不是高悬琼阁寂寞的圣典,而是能温暖我们...

  • 《黄帝内经》与脾土为王

    平衡养生 《黄帝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 “人过四十,阴气自半”,《黄帝内经》的养生观念与《...

  • 《黄帝内经》与《易经》里的养生之道.pdf 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黄帝内经》与《易经》里的养生之道[www.rejoiceblog.com].pdf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帝内经》—修行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gml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