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说:“死的学校只专注在书本上下功夫。”是的,直到现在,依然有很多学校只专注于课本,只要分数,只要学校的升学率,不管学生是否健康的发展。
但是,真正的教育,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分数!
当然,可能有人认为,这是一个用分数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社会,为了对孩子负责,不重视分数不行。可是,大家想过没有?一个身心不健康的孩子,一个没有生活经验的孩子,即使考上了理想学校,也会因为“先天不足”而缺乏发展的潜力。
作为负责任的学校,不能因为各种原因,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不管其他方面的教育。学生的时间有限,既要学好课本知识,考出好成绩,又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培养自己的爱好,两者兼而得之,确实很难。在大教育观的视野下,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部门,必须将这两点合理的安排好。
1.课本内容仅仅是教育的一个材料。
课本内容经过专家编写审核,有丰富的知识内容,老师从事教学,不是在学生面前教好教材,讲好教材上的知识点,而是用教材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课程的各项目标。
教材的内容非常丰富,但是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必须讲,老师要学会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删减、整理、融合。
如数学老师马芯兰的教学,语文老师孙双金校长的教学。
教材内容是教学的材料之一,不是全部。老师要有重新审视教材的勇气,根据教学的需要,可以对课本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补充。
如,韩兴娥的海量阅读教改实验;山东大学附属中学王波老师系统的开设“朱自清讲座”、“鲁迅讲座”,让学生系统地享受着文化的盛宴,拓展了文化的视野。
教育随想(3)--教育不能只关注分数2.生活实践不是纸上谈兵。
孔子带弟子周游列国,是一门实践课程。没有生活实践的学习,是不完备的学习。
美国的义工活动,是从娃娃抓起的,小学生在家从事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和服务性的工作。高中生要想获得毕业证书,除达到学分成绩等要求外,还必须无偿的为社会服务60个小时。每到假期,在医院残疾人康复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幼儿园、加油站、快餐店、超市等等,随处可见学生忙碌的身影。
我们的学校也有劳动实践课,但是大多数学校都是纸上谈兵。学生被圈在学校里,几乎没有校外的生活,更少有野外的活动。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时候的人们就认识到“万里路”和“万卷书”同等重要。我们却因为安全等各种原因,把学生禁锢在学校,死读书,读死书,确实是一个大大的错误。
学校的教育让学生有健康的体魄,有面对生活的兴趣、勇气和经验,有科学世界的深邃,还有对日月星辰和未来的憧憬,这才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为孩子着想!
教育随想(3)--教育不能只关注分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