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林深见鹿,深海遇鲸收藏故事碎碎念小日常
“你不换床单就是想让我死”:那些被父母逼疯的90后

“你不换床单就是想让我死”:那些被父母逼疯的90后

作者: 槽值 | 来源:发表于2018-11-24 17:40 被阅读3843次

每个人生活中,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跟父母“说不清”的时刻。

你爱美想少穿点,父母非让你套得里三层外三层才安心;

想要染个头发,一定要选不仔细看绝对看不出来的颜色,否则一定会招来一通唠叨;

你说的“新词汇”他们听不懂,他们说的话你也觉得好笑……

有网友发了一条朋友圈,分享最近的生活感悟。

图片来源:微博

结果,妈妈的回复让她哭笑不得。

图片来源:微博

其实,成长的时代不同,有代沟才是常态,有时只是闹个笑话,笑一下就过去了。

就算偶尔小小争吵,也并无大碍。

可是有时候,代沟发展到极端,也会让人觉得可怕。

1

很多代沟的产生

是控制欲在作祟

前不久,一位网友在网上发帖,讲述了他和母亲因为一条床单差点闹翻的经历。

他在外租了房子,准备搬出去住,于是按自己的喜好给新家买了一套灰黑色的床单被罩。

图片来源:虎扑

包裹寄到家里,他没来得及打开,母亲说先拆开洗一下。

他没放在心上,但母亲拆开包裹却瞬间暴怒:

“你是希望我早点升天是不是?”

“我们家好日子到头了是不是?”

“我做错了什么,你要这样子惩罚我。”

图片来源:虎扑

照片里的床单其实并无异样,有人偏爱灰黑系的床品也不难理解。

然而母亲却因此联想到了:

“这是送给死人的东西、这是母子关系问题、买黑床单是想要我死、请你放弃这些黑暗念头……”

图片来源:虎扑

如果说母亲只是因为觉得白绳子系黑床单“不吉利、忌讳”,老一辈的人信这些,其实也不难理解。

然而,母亲接下来的指责和逼问,却像是“气疯了”一般“句句戳心”。

图片来源:虎扑

“你为什么那么喜欢黑暗的东西?为什么要这么做?”

“我老了,血压高、心脏也不太好,你是想我哪天气出个偏瘫或一死了之?”

“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别再作了行吗?”

他想劝母亲冷静一点,可母亲情绪激动,根本无法沟通。

后来,他妥协,答应母亲换一个颜色,询问母亲意见时,母亲说“拒绝黑”。

他问母亲能不能换藏青色、深蓝色。

母亲回答,她不想跟他说话。

他只能发帖询问网友的意见。

有人说母亲年纪大了应该多体谅,把床单换了就没事了。

但大多数人都觉得,这事真的不是体谅一下那么简单。

图片来源:虎扑

而母亲发怒时完全无法沟通的状态,看起来也有些“可怕”。

换成别的颜色,母亲或许依旧有话可说。

图片来源:虎扑

博主和他母亲的问题,根本不是出在一套床单上。

黑色床单只是导火索,背后隐藏的,其实是父母无处不在的控制欲。

“你为什么那么喜欢黑暗的东西?为什么我已经表明了立场你还要我行我素,为什么要这么做?”

翻译过来,就是:“你为什么不听我的话?”

很多时候,父母想控制的,不是子女该铺什么床单、留什么发型,而是“你该听谁的话”。

现在干涉生活杂事,未来就有可能干涉学业事业,结婚生子。

这位母亲的话语多少有些极端,但很多话稍微软化一点,其实经常在生活中听到:

“你怎么能这么不懂事,真是太让我们失望了。”

“我们是过来人,这事必须听我们的。”

“我们辛辛苦苦养了你这么多年,就养了个白眼狼。”

思维方式不同很正常,可面对不同,很多父母的解决办法不是沟通。

而是首先要拿为人父母的权威压迫子女,“你应该”、“你必须”、“你快去”……

代沟的背面,其实写满了“控制”。

2

过度的担心

只会带来过度的控制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一定程度的担心如果饱含爱意的话,那么过度的担心就等于诅咒。

因为过度的担心,随之而来的就是过度的控制。”

就像床单事件中的母亲一样,她担心黑色系的房间影响心情、担心孩子有了“黑暗念头”,于是开始“操控”孩子的行为。

《朋友圈年度亲情白皮书》的数据显示,52%的年轻人,发朋友圈时屏蔽了父母。

选择屏蔽父母的理由各式各样:怕他们瞎担心、怕他们反对或者不理解自己、怕他们唠叨……

种种理由背后,其实都是一样:“这些年轻人们,不需要父母这样的‘担心和爱护’。”

如果不屏蔽,结果会是怎样呢?

随手发条动态,就会被语重心长地教导;换了个发型,会被训斥“不三不四、好好反思”。

更多人“共同的痛”,则是在微信头像这一环:

不能用动物做头像,动物是‘不吉利’的象征;不能用暗色头像,有阴影也不可以;

更有网友,每次换了异性偶像的头像,都必须跟爸妈解释一下这是谁。

图片来源:微博网友@a2in

审美不同,可以沟通。

但总有一些父母,因为自己所谓的的“信仰”,担心一个头像就影响了孩子的运气、会让孩子学坏……

有人在微博吐槽说,爸妈一年都不会联系自己超过五次,可是自己换个头像,爸妈却特意发微信,语气强烈霸道地要自己换掉。

她觉得愤怒且委屈:“我难道一点主动权都没有吗?”

她知道自己性子软弱,没有主见,所以更想珍惜那一点小小的主动权。

可是父母从来不理解自己……

图片来源:微博

美国《时代周刊》曾发表关于“过度教养(Overparenting)”的文章。

即父母过度卷入孩子的生活,插手他们的人生。

他们的父母不愿意孩子承担任何平凡的任务,例如学习系鞋带,自己擦干甚至梳理自己的头发。

临床心理学家Judith Locke调查了130名学校辅导员和心理学家,其中有90%的人就曾遇到过度教养的案例。

过度的担心,带来过度的控制,在我们身边从来不少见。

可是,教育从来不是一个“控制”与“臣服”的过程。

控制欲太强的父母,很可能会酿造两代人的悲剧。

3

明明互相深爱

却总在互相伤害

话剧《黑暗是有光的》里,有这样一对母子。

儿子天生是个盲人,但作为儿童心理学家的妈妈没有因此放弃他,而是为他付出一切:

为他高薪聘请家庭教师,为他编写专门的教材、书籍,鼓励他去挑战那些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例如整理家务、唱歌弹琴……

在妈妈的教导下,除了失明,儿子在其他方面,与健康人无异。

他可以照顾自己,可以弹唱自娱,有了恋情,有了理想,有了想要离开母亲独立生活的念头。

可是母亲无法接受儿子这样的变化,她开始固执地反对儿子恋爱、阻止他搬出去生活、天天电话轰炸、经常例行抽查……

儿子则在母亲的“疯狂之举”中,开始变得“叛逆”,他不再对妈妈说“我爱你”,而是嘲讽她老土,呵斥她别靠近自己。

两个人都陷入了痛苦中:

母亲看着儿子不再举止优雅,变得像个“混混”,不知自己的付出是为了什么;

儿子一边报复母亲,一边清醒地意识到,他的一切都来自于母亲,没有母亲,他不会去思考理想、爱情、独立……他厌恶母亲,何尝不是厌恶自己。

一个想要自由,一个不肯放手,于是最终只能是悲剧。

这样的情景并不少见。

有读者曾经讲述过自己的经历:

父母怕自己学坏,每年带自己去做处女膜检查;

因为妈妈坚持,选择了违心的爱情,强忍眼泪坚持着“守寡式育儿”……

最担心的一件事,是到死之前,只学会了听话。

也有的人在父母的抱怨中,放弃了年轻时的理想,回到他们身边。

图片来源:网友评论

“认命”背后,很难说他们没有过怨恨。

“整个人生不像是自己的,像是爸妈手里的一根萝卜,想雕出什么花,想切成条还是剁成块,都由他们决定。”

最可悲的是,明明互相深爱,却总在互相伤害。

4

孩子的成长

需要父母的退出

在一档访谈节目中,金星问孟非:“假如你的女儿,谈了一个男朋友,你一点都不喜欢他,怎么办?”

孟非回应得很淡定:“少来往。”

后来在另一档节目中,他又补充道:“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介入的越深,子女的幸福可能性越低。”

这个直白简单的道理,太多人懂得却很难做到。

伊能静曾在节目中讲述了她和儿子第一次吵架:

她想让儿子哈利学习编剧,可哈利自己更希望学习剪辑。

争吵中,儿子的一句话却让她茅塞顿开。

他说:“你用你知道的事情来告诉我,你怎么知道你知道的就是全部呢?我的未来你又没有去过!”

多数父母都希望自己能为孩子安排好一切,觉得这才是爱,才能让孩子安然无恙地长大。

却很少意识到,子女长大,必然需要父母的退出。

事事“亲力亲为”,是爱,是担心,可更是“不信任”。

没有哪位父母能一辈子时时刻刻为孩子“保驾护航”,真正的成长,是离开父母、独自去面对人生中的关卡。

陈冠希在采访中说,他相信女儿一定可以改变世界。

他作为父亲需要做的就是:

告诉女儿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然后让她自己去经历,自己去体验。

让她知道,做好一件事情,不要总想靠父母帮忙,自己也需要付出。

毫无边界,不懂退出的爱,限制了孩子,也牺牲了自己。

作家安妮宝贝在女儿刚满两岁时就请了保姆,恢复工作。

她觉得“母亲不仅仅是为女儿做日常生活的琐事,更不能卸去自我的力量只围绕孩子打转。

我们彼此的人生应该是独立的。她要成长,我也要成长,应是如此。

当然,不想做一个“一辈子只会听父母话的提线木偶”,还需要作为子女的自己,拥有足够的底气。

遇到麻烦、困难就想回到父母身边寻求帮助,空有独立的思想,没有独立的能力……

这样的人,注定只能被父母“当个孩子”。

北大才女赵婕说:

“我钦佩一种父母,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

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不是一种长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段深厚的缘。

在他最需要的童年里,培养他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他成年后,逐渐放开自己提着线的手。

自由是成长必不可少的礼物之一,这个礼物,最好是由父母亲手给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zhebandang:阿里巴巴的马云说,成功的第一条,就是找到人生的导师。也就是在成功道路上,先找到成功的导师,才能成功。很多人,人生路上有父母,却是成功路上的孤儿。自作主张,随波逐流。道听途说,人云亦云,没有方向是很多人创业的迷茫。 我联合互联上的大牛组织了创业的免费学习社群,每天直播分享创业和营销引流最新技术,这里有免费的学习资源,每天免费直播学习,不需要你付出什么,只需要你有一颗学习的心就可以了,需要的可以联系我的V心 wikes8 不是学习的就不要加了
  • 朱鸾镜_霜染:心态各有不同。 提出自己不想如何不想如何害怕父母接受不了,但是不提吧,自己又接受不了。 望天。
  • 愿负天下为卿狂:相信天下的父母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只是有时候他们的想法和方式、方法可能不对或者会和孩子产生分歧,需要多沟通。父母对孩子尽量去谈心而非说教,孩子也不要没耐心和怨恨父母,很多时候还是要参考父母意见的,毕竟大多父母比孩子有更多的生活经验和人生智慧。
  • DevCW:想想你小的时候,父母是怎么把你带大的。当你面对大便小便恶心到不行,想想他们是怎么做的。现在长大了,厉害了,辛苦让你读书,学习,和他们不在一个维度了,又嫌弃他们迷信,跟不上你们了。一直强调理解你,你真的理解过他们么?他们为你做的,不亲身经历永远体会不到。想给他们买东西,要的是他们喜欢,而不是你喜欢。不了解问一下就好了,至于发篇这样的文章如此浮夸的说出来么?想想他们做了多少,你又做了多少。孝顺,是上心,不只是上钱。
    zhebandang:阿里巴巴的马云说,成功的第一条,就是找到人生的导师。也就是在成功道路上,先找到成功的导师,才能成功。很多人,人生路上有父母,却是成功路上的孤儿。自作主张,随波逐流。道听途说,人云亦云,没有方向是很多人创业的迷茫。 我联合互联上的大牛组织了创业的免费学习社群,每天直播分享创业和营销引流最新技术,这里有免费的学习资源,每天免费直播学习,不需要你付出什么,只需要你有一颗学习的心就可以了,需要的可以联系我的V心 wikes8 不是学习的就不要加了
  • 琉璃花楹:中国这样的家长很多,很多家庭不幸福也有部分原因是双方家长介入过多。
  • 11f0bfaba209:没办法 天天说我这说我那 不管我做什么总有理由 我跟我妈说什么她都不听 就前几天她晚上回来饿了想吃蒸蛋 本来她身体就有点不舒服我说我去就因为没按照她说的做跟我吵一架
  • 还很不行:我是巨蟹座,但凡了解星座的,都知道巨蟹座从小就善于看人眼色。我就是听父母的话,长到了27岁。大学专业父母提议并且我听从了,毕业考公务员也是父母的旨意。直到现在,因为对象的原因,和家里人起了巨大的冲突。来看了你这篇文章,深有感触,尤其是最后的部分。我就是个空有独立的思想,没有独立的能力,遇到麻烦、困难就想回到父母身边寻求帮助的人。学习成绩也很垃圾,大学是三本,靠自己的能力根本不可能在大城市生活。自己学习很差,听从父母的建议,选择了相对于简单的会计。所以,希望有这方面困恼的人,努力吧,变成一个厉害的人,
    zhebandang:阿里巴巴的马云说,成功的第一条,就是找到人生的导师。也就是在成功道路上,先找到成功的导师,才能成功。很多人,人生路上有父母,却是成功路上的孤儿。自作主张,随波逐流。道听途说,人云亦云,没有方向是很多人创业的迷茫。 我联合互联上的大牛组织了创业的免费学习社群,每天直播分享创业和营销引流最新技术,这里有免费的学习资源,每天免费直播学习,不需要你付出什么,只需要你有一颗学习的心就可以了,需要的可以联系我的V心 wikes8 不是学习的就不要加了
  • 向阳花935:买花红柳绿,天下太平
  • 有约不过夜来半:我的父亲蛮横无理,自以为是,重男轻女,大男子主义思想严重!我妈妈去看我姥姥每次他都拦住说“人家有儿子何必你去!”经常打骂我妈!对我童年造成很多阴影!我很讨厌他恶心他!不愿意回去看他,跟他也说不上一句话!唯一就是给他钱花!他还嫌我不去看他。我说“你不是死反感出嫁的女人走娘家吗?小时候我妈去看姥姥你每次都打她!”每当我谈起父亲之前做过的事,我亲戚们还说“不管怎样,他是你爹啊!你别和他一样!”“人家占的位置好啊,谁让他是你爹呢!”都是些不讲理的人!我直接反驳他们说“我没说他不是我爹!我说他犯了错做的事不配做人父!他犯错与他是不是我爹没关系!”
    zhebandang:阿里巴巴的马云说,成功的第一条,就是找到人生的导师。也就是在成功道路上,先找到成功的导师,才能成功。很多人,人生路上有父母,却是成功路上的孤儿。自作主张,随波逐流。道听途说,人云亦云,没有方向是很多人创业的迷茫。 我联合互联上的大牛组织了创业的免费学习社群,每天直播分享创业和营销引流最新技术,这里有免费的学习资源,每天免费直播学习,不需要你付出什么,只需要你有一颗学习的心就可以了,需要的可以联系我的V心 wikes8 不是学习的就不要加了
  • 静晓懒:父母年纪大了,孩子又有自己的生活不能经常陪伴左右,父母应该是觉得少了牵挂,心里总是诚惶诚恐的吧!毕竟让自己操心了大半辈子的人突然不在自己身边了,他们一下也适应不了,心里敏感,没有安全感,不可理喻什么的,做子女还是要多体谅一些,改变与父母之间相处的模式和方法都需要时间慢慢调和,get到让双方最容易接受的那个平衡点,再好好磨合,总会相处的越来越融合。而不该是父母生气说了过激的语言,你比她还生气的反驳她,生气这种情绪很容易使人冲动,一不小心就会说出特别伤人的话,真的很不好。当感觉气氛不对的时候,至少应该想办法转移注意力或者是刻意回避,尽量选择不要和自己的父母发生正面冲突,等大家情绪稳定下来了再好言好语的把问题解决清楚。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关系角色的转变都需要花时间和心思磨合的:blush:
    zhebandang:阿里巴巴的马云说,成功的第一条,就是找到人生的导师。也就是在成功道路上,先找到成功的导师,才能成功。很多人,人生路上有父母,却是成功路上的孤儿。自作主张,随波逐流。道听途说,人云亦云,没有方向是很多人创业的迷茫。 我联合互联上的大牛组织了创业的免费学习社群,每天直播分享创业和营销引流最新技术,这里有免费的学习资源,每天免费直播学习,不需要你付出什么,只需要你有一颗学习的心就可以了,需要的可以联系我的V心 wikes8 不是学习的就不要加了
  • 94e531fd96e3:我妈经常这样对我说话……哎……
    zhebandang:阿里巴巴的马云说,成功的第一条,就是找到人生的导师。也就是在成功道路上,先找到成功的导师,才能成功。很多人,人生路上有父母,却是成功路上的孤儿。自作主张,随波逐流。道听途说,人云亦云,没有方向是很多人创业的迷茫。 我联合互联上的大牛组织了创业的免费学习社群,每天直播分享创业和营销引流最新技术,这里有免费的学习资源,每天免费直播学习,不需要你付出什么,只需要你有一颗学习的心就可以了,需要的可以联系我的V心 wikes8 不是学习的就不要加了
  • 琯儿王令:我的未来你又没有去过。
  • yemoumou: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简书朋友,我是老友,每天分享区块链知识。互关互赞哦,我已点赞-ӻ倱0","辑�
  • pokeey:你有叛逆期,父母也有更年期,大家多体谅一下
  • 泰山丫丫:打着“为你好”的幌子,实则满足了自己心理需求,这不是爱。
  • 悠悠妞:又是一篇指责父母的文章博人眼球!
    还很不行:事情没发生在你身上,你永远不要瞎评价。你没经历过上述内容,你知道什么?!做好自己,别瞎评价别人。这个世界上,只要每个人都做好自己,不要管别人,不用评价别人,会美好很多。
    裁诗示缱绻:@悠悠狼 又是一个为喷而喷的杠精😜
  • 逸之:我没有这样的父母,却有这样霸道的亲戚,我家的事关她屁事,你们说可笑不可笑
  • 阿珂aa:我觉得,是不是一开始就没有搞好亲子关系?
  • Diablodon:愚昧无知的父母令人恨
    阿珂aa:@Diablodon 是因为父母给你们太多宽容!恨父母的孩子是不会有作为的。还是马上改变自己吧!
  • 8fac18c7d9fa:这个微博上看过,其实他是故意激他妈然后删掉让别人觉得
    还很不行:那请你把微博贴出来。
  • 生如夏花_55cd:我爸就是这样,迷信,小时候过年买鱼买肉不能吃,都放在供桌让神仙吃,国庆节回家做的面条,端给他直接倒给狗了,神仙说了,今天不能吃面条,只能喝稀饭,烧饼菜也不能吃,神仙说的,四几年的人可怜可恨可悲矣
  • 这一刻我在乎:为什么中国的父母永远都会说我是为你好
    阿珂aa:@这一刻我在乎 说句实话,父母难道不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好吗?需要和父母好好沟通,才能听得懂彼此的语言!
    阿珂aa:@这一刻我在乎 难道真的都是叛逆的一代?好可怕呀!

本文标题:“你不换床单就是想让我死”:那些被父母逼疯的90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hyy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