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婚姻育儿婚育杂谈
要想孩子合作,就要非暴力沟通

要想孩子合作,就要非暴力沟通

作者: 我家有娃 | 来源:发表于2019-05-07 10:49 被阅读9次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上都是平等的,当我们面对上层领导,或者是陌生人的时候,我们大部分时间能够做到平等的交流,甚至是低人一等的交流。但面对晚辈或者是亲人的时候,就太容易陷入暴力沟通之中。特别是在家庭教育这一块。

    因为暴力沟通有四个原因,或者是说这四个方面都可以称之为暴力沟通:

    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

    我们太容易对孩子的某一次的行为进行道德评判了。孩子有一次不愿意分享他的东西,就很容易被贴上自私的标签;孩子偶尔打了一下自己的弟弟妹妹,就被贴上了暴力的标签;孩子偶尔没有完成作业,就贴上了懒惰的标签。所有的种种其实都是进行了道德的评判。

    进行比较大概是很多父母都特别得心应手的一种教育方式。他们的本意可能是想通过别人的榜样来促使自己的孩子进步,但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无形中已经使用了暴力沟通。这样做不仅不能使孩子改正自己的缺点,或者是改变自己的行为,反倒会起到反作用。孩子能做到无动于衷已经算是很听话了,有的孩子可能都会直接顶嘴,说那就让他做你的孩子好了。进行比较的方式除了对孩子产生伤害、让孩子没有自信之外,没有任何的作用。

    所以家长们不要再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上了,爱自己的孩子就要接纳他的缺点,就要接纳他的不完美,不能用别人家的某个完美去对比自己家孩子某个不完美,这太片面了,也是极其不公平的。

    再说孩子不是你教育的产物吗,这能只怪孩子吗?所以这里又涉及到了第三点,回避责任。

    孩子所有的不好都是因为孩子,把父母应该承担起来的责任全部推到孩子身上。不断地强调自己有多么的辛苦,对孩子付出了多么的多。可仔细想想你的辛苦有多少是因为孩子给你造成的?你的付出,是否又用对了方法?

    孩子是无法理清楚这之间的关系的,所以孩子们会首先产生愧疚,觉得都是自己不好,都是自己不对。进而可能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觉得自己就是这个样子,觉得自己根本就没有办法去改变。而父母的不接纳、埋怨,只会让孩子产生更强烈的自卑感,所以回避责任也是一种暴力沟通。

    强人所难其实也是在家长中特别容易出现的一种暴力沟通。比如孩子不愿意学钢琴,家长觉得既然交了钱就应该要把钢琴课学完,甚至因为觉得学钢琴有很多的好处,完全忽视了孩子年龄不够大,领悟能力不够强,动作不太规范,就是要求要弹好钢琴。

    孩子的特征是各不相同的,家长很容易忽视孩子的个性特征,经常以自己的价值观要求孩子,孩子已经表达出自己的抗拒,往往只能遭受更加暴力的强迫。甚至有些家长用上了打和骂。

    所以在我们注意我们是否运用了暴力沟通的同时也要做出改变。

    其实所有的暴力行为背后,都是人性本恶的价值取向在决定的。孩子不做作业你就觉得是懒,你没有想过可能他是因为对这门学科没有提起兴趣,还没有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或是在学习过程中遭受了太多的打击从而失去了兴趣。孩子不听话,可能是因为你与孩子沟通的时候没有注意尊重孩子,永远只是以家长式的命令方式要求孩子无条件的服从。当孩子越来越大,有了自我意识的时候,这种命令方式就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抵抗情绪。而你只觉得孩子就是故意在气你。这所有的种种其实都是在你的心底产生了孩子就是“坏”这样的一种信号。

    而如果我们转变我们的想法,认为人性其实都是善良、积极的,我们就不会因为孩子的某种行为而对他做出“恶”的判断。我们就会以帮助为出发点,有耐心去帮助孩子改变。

    那要怎么做呢?这就涉及到了改变的四要素:

    一是观察。

    观察自己孩子的行为,观察自己的行为。看看孩子的哪些行为能够触怒到你。这个观察越仔细越好,可能很多时候被我们忽略的细节,就能在这个过程中被发现。

    二是感受。

    认真的体会自己的感受,通过观察你最先得到的就是你的最直观的感受,不要进行想象。比如你发现孩子又没有做作业,你的直接感受是失望。如果你加以想像,想到前几次没有做作业,老师在微信群里发了信息,甚至点名觉得家长没有负好责任,丢了面子,你又产生了羞愧的情绪,进而把失望和羞愧转化成了怒气,这就不是观察所得来的感受,而是通过你的想象和经验得来的感受。

    三是需要。

    想清楚你的需要是什么,对于不做作业的孩子来说你的需要就是希望他能完成这次作业。而如果你把怒气升级,觉得需要把孩子揍一顿,这就是衍生出来的需要了。这就偏离了你的原本目标。

    四是请求。

    当我们经过观察得出感受并且强调了需要之后,希望对方做到我们的需要,要尽量使用请求的方式。

    把我们的观察结果告诉对方,用特别直白不加评判的方式。把心里的感受同时告诉对方,是最初始的感受,而不是经过加工的感受。然后再把我们的需要告诉对方,提出我们的希望,最好还能够加以鼓励。

    这样不会有多余的语言去扰乱最终的目标,让孩子无从判断你的重点是什么。而且没有经过道德评判,以诚恳的态度想帮助对方,这对于孩子来说,也是更容易接受的一种方式。

    希望我们共同记住:“当你的一切行为都出于对善的信仰,暴力也就在生活中消失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要想孩子合作,就要非暴力沟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iha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