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茹云
《幸福了吗》是白岩松继《痛着并快乐着》又一力作,本书出版于2010年,而我个人是非常喜欢他的作品,这本《幸福了吗》我看了两遍,两遍居然读出不同的味道。白岩松,央视主持人,1968年8月20日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1989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他主持的《新闻1+1》是我至今最喜欢的新闻节目。
本书吸引我的不仅是他自己所亲身经历的“大事件大新闻”,更让我不断停手放下下来思考的书。本书从白岩松自己的亲身经历而道出的已想已悟并在融为自己独有思考。在他极具洞察力的评论分析中与他性情流露的现场报道中。他能够到达的地方,用他的眼泪、激动、愤怒、深情为我们串起了一系列刻骨铭心的回忆。而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居然与作者有感同身受的体会和意境。同样能体会到在写到某处情境的跌宕起伏。
书中的“大事件大新闻”也是我跟着笔者的文字长了眼,而那些逝去的大新闻却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生活里随处可以感觉到。两个简单的字:幸福,我们万众都在苦苦追寻的那种瞬息万变稍纵即逝的情感。而此时女儿在我身边看着我,我的幸福便油然而生。
01----什么是幸福?
生活中人们佩戴的一个小小的手串便把幸福给“引”了出来。在我的心底幸福是吃一次难得的美食,女儿的一次拥抱;爱人给我的细心体贴,是母亲的一顿大烩菜;是父亲每次接我回家的身影。而这里是一个国家乃至时世界不同人的表达。通过清晰的媒体道出个人人生的酸甜苦辣。引用作者的话:是啊,从小求学到三十而立,不就是在解决让自己有立身之本的人与物之间的问题吗?没有学历、知识、工作、钱、房子、车这些物的东西,怎敢三十而立呢?而之后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女,为人夫妻,为人上级为人下级,为人友为人敌,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你又怎能不认真并辛苦地面对?好像是在对幸福的质疑,我们这样的心结,离幸福还有多远?
白岩松的数据报道告诉我们,我们生在一个大的国度,一个国家的改革都要有目标进行着,从胡锦涛主席到习近平总书记。我们的社会责任都是以一个“奋斗的目标”再向前驶进。无论是小康、温饱、还是翻两番总要解决人与物、人与人的问题上来。每个层次的人都在抱怨每个人都有不安。幸福,成了最大的问题。随之这也是我们最大的挑战,一个十三亿的泱泱大国如何解决自己与自己内心的问题尼?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看了一下在峨眉山请的佛坠,总是戴在身上心里寄托着一种安抚内心的愿望。愿,美好如初,好人一生平安。
如果,我们读者读到这段的时候,也自己好好的静思一下自己的内心,仿佛对于它的答案也并不遥远。我们总是看不到自己的问题,而容易挑出别人的问题。
02----寻找幸福。
即使幸福的来的不易,倒是痛苦体会的真真切切,作者从大的社会问题引出:即使这个社会再有道德败坏的人,风气再不好,也不能阻断我们寻找幸福。它是一个漫长的寻找也是切身的随感。作者本人的体会是:他即使工作者(CCTV)亦是一个过客。有人来了就要有人走掉,无论是那种缘由都要有祝福在里面。尽管身在名利场也要活出自己的洒脱。而这份洒脱让我尤为尊敬。我们也是有工作、有家庭、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我们不也是一个过客吗?只是,生活的油烟让我们浮躁起来而忘记了自己曾丢掉的灵魂。请等一等,自己的灵魂吧。
《道德经》里的话,“杯满则溢”,杯子满了,就再也装不下什么,怎么办,倒掉它。如同计算器,不管你曾经完成过怎样的大运算,想要重新开始,必须得复零。这是作者的原文原话,也是我们需要勇气去做的。无论从美国的9•11事件还是我们最近几年的法轮功和新疆暴力事件。都不难看出有人再制造事端总要有人收拾残局,可是无论作为看客还是媒体人我们都必须面对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多心里怕是早已承受不了,那就倒置换个角度去看问题。才会有新的解决策略。
作为媒体人,不同事情、事件的背后都有着寻找的源头,好像跟幸福不沾边,但是内心的我们都在寻找…
03----幸福就在眼前。
中国病了一个题目开始,我就有些好奇?怎么病了?一起“SARS”的传播让整个中国开始惊慌起来,你我都是其中的经历者。想起那时候每天在家去单位都是人心惶惶,稍微有个头疼发热的就会送上救护车。生怕自己担心亲人那段日子确实过得很“后怕”。我们都是灾民,从心底来说我们都在传染只是我们都侥幸了吗?那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幸福?按着笔者的分析,也缘由我们的自信,一个民族的自信。我们除了治好自己的伤,消除别人的偏见,这个过程还需要大量的工作要做。然而,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震醒了全中国人,震惊了全世界。沉痛的地震给直播带来了极大的考验,既要及时又要透明,准确的分析和决策才能给人们更多信息和自救指导。然而,考验还在接一个又一个。无法到达的灾区、无法联系的亲人、无法消除的误会、无法发泄的委屈。而这些在剧痛面前,面对种种的压力,他们必须理解,必须面对。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也有一份“误会”在里面,我们没有亲身经历也会道听途说乱发评论攻击某个人。所以,当我们知道亲人还在身边,我们还有朋友;我们有人陪伴,都是我们眼前的幸福,难道不是吗?
04----幸福之旅永远是我们不停地脚步。
北京申奥成功地那一天,我想我们都是有记忆的。我记得那天下午我看到新闻:萨马兰奇念到“北京”两个字的时候,血液是沸腾的,心情是激动的。就连画面里高举五星红旗的人们都激动地跳跃起来,周围的外国人都有些莫名其妙。其实,就像我们小时候运动会听喇叭说自己第一名,也会跳起来。那种非常难得的激动是用时间和挫败才换来的。我们有多久没有为自己、家人、孩子、父母和朋友激动过了尼?笔者是一个足球爱好者也是足坛历史的忠实观众。他有爱的球星,有追求的嗜好。至今还是自己最好的娱乐运动。 白岩松通过几次直播的世界杯不难看出,他对世界球星巴蒂的不舍,对马拉多纳的狂热,也喜欢着梅西的阿根廷球队。喜欢一个球星你就要承担他的痛苦。因为悲喜就在脚下的那颗球上。然而世界杯不会因为哪支球队不参加就停止,生活也一样。
我们的青春岁月也会随着我们追求的人和时代落寞下去成为自己的回忆录,然后进入另一个循环的轨道上。如果这只是笔者的回忆,也算是给我们思考的问题:中国足球尼?米卢的时代过去了,又将谁来拯救中国足球。
接下来白岩松进驻台湾,《岩松看台湾》我是看过的,只是已经忘记了当初的报道。台湾并不是他所想象的“好”,反而有一些落后。日月潭在小学书本里可是想很大的。透过他的文字才晓得其实并不是那样。在台湾他见到的义工谈的最多,且无处不在。更多的是老年人。其实,志愿与年龄无关(白岩松),只要有时间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儿。这段比较剪短但有大道理:幸福,是我们的旅程,一件想做的事儿。
我记得我的一位同学就是那样,他不是别人要他帮,而是他总是看得到希望帮助的人。乐此不疲的做了一件又一件。搁到现在,我们总是听到倒打一耙的“新闻”“好人没有好报”“马路摔倒的大爷大妈谁来扶”等等。我们平时看到的义工,也是偶然组织一下过场就过去了。在台湾不是那么轻易当上义工的。程序还是比较严格的。
台湾的政界我是了解不多的,倒是他提到连战与夫人走访大陆还是有记忆的。我想那也是跨了时代的互相往来。
走进日本的时候,他是紧张的。不难看出拍《岩松看日本》时也是怀着各种复杂的心情去真实的报道,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国际来往。我们同日本始终都要有隔阂的。无论战争是多久的事儿,可是面对同袍的苦难国人还是有骨气的。他站在日本的靖国神社前,我想他也想表达那种愤慨。但是强国也有他自身要面对的问题:老龄化。而我们的中国也在步入这个行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是未来的我们需要面对最棘手的问题。因为,我们都有老的那天,也想老的幸福些。当然,作者最后提到把日本的优点带走就行。
9•11废墟后的美国,华尔街证券大厦紧挨着世贸组织大楼。空城的底特律从此再也没有汽车大王的那个时代了。唯独讲到波士顿图书馆记忆尤深。就如台湾的诚品书店一样,它是免费开放的。一个数据告诉我,我们的读书时间都哪去了?我们是贫瘠的。在美国,每一万人就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是中国人拥有量的四十六倍,除了数字的差别还有人性的体现:安全、自由、帮扶和尊重。
我们快成了生活的流浪者了,我们开始失去了最初的“梦”。我们曾今拿起书本寻找梦想,如今我们好好坐下来看一本书的时间都没有。我们是在建造我们的金字塔而没有更多的后顾之忧。可是,幸福反而没有紧随我们快节奏的生活。我们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05----幸福没有尾声。
书中道出的“幸福”二字不下二十多处,可是我们又如何理解幸福,定义幸福尼?最后的几个章节,作者用自己的成长之路来叙述“幸福的味道”。听书评、逃课、考大学、偷书一件件有趣的事儿摆在你面前,读金庸古龙的小说那时是最迷恋的,居然也流行打麻将和看电影。虽有几处我觉得有些不妥,但任谁的青春没有一点疯狂和偏执,留下的都是稀有珍宝。我们收藏的那些磁带和画报早已不见了,有的甚至压箱底。整套的书籍也不多见了,都是经历几经波折的弄到手里的。邓丽君渺远的歌声是一个时代,崔健摇滚是一个时代;80年代的我们爱写诗,想想我写的那些散文和诗歌被母亲当废品卖掉,我就心痛的难以平复。三毛的书也许就是三毛记载她自己的人生,早早结束的生命里其实不用那么冗长。
幸福,是没有尾声的。就如看到此书的读者一样。唯有你喜欢的细细品味和琢想,你才能找到答案,或者是没有答案。
就请你沿着他的记忆,打开你独角的一扇门窗,让幸福飞进来吧。
2017/12/1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