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个月没有回家了,听说从县城到老家的道路基本搞通了,很想回去看看。
爸妈前几天就回去了,说看看家里情况怎么样。于是我约了叔两人开车回去。从县城到乡下的路,经过好几年的努力,终于铺上了草沙,车行驶在上面,一点声音也没有,坐在车上也感觉不到什么震动,感觉很好。
二十分钟后我们就由县道转到乡道,道路就变得有点难走,路面拓宽了不少,看得出也在大修,估计不久后也是一马平川,不由感叹现在生活的飞速发展,这以后从县城到老家不过半小时就够了,那比以前,一走就是半天。
故乡那条长长的山路满叔接过话头,说起了年轻时从公社挑氨水回家的情形,满头大汗再加上氨水的刺激味道,那感觉真是太酸爽。
氨水我没挑过,倒是听父亲说起当年挑粮食送粮购的事。现在的人只知道农民种粮是有补贴的,很难想象种粮还要交税,而且一交就是好多年。最苦的是当时我们家离乡里粮站有近二十里山路,虽然后来修整了一下,也不过是变成毛马路而已。
听父亲讲,清早出发,将粮食挑到乡粮站,正好赶上工作人员上班,排队、抽检、过磅、开票。最紧张的就是抽检环节,只见工作人员从身旁拿出一根顶端有孔的铁管,将其插入箩筐里,抽出来将上面的谷子看了看,甚至放嘴里尝尝,如果谷子干燥就过关,就怕他眉头一皱,说不行,那就痛苦啦。这就意味着今天一天的功夫就白费了。
我父亲就遇见一次,也许是太急,稻谷不是很干燥,也许是抽检人心情不好,也许是看父亲老实本分,总之,工作人员说这担谷不行,要换。可怜父亲没一个熟人,也不会多说话,一声不吭就往回赶,等到天快断黑的时候挑了第二担谷赶到时,已经快下班了。得亏那个人已经不在,另外一个老一点的工作人员给他过了磅,悄悄告诉他,谷子不干,先不忙挑回去,跟他说说好话,买包烟也就算了。退一步将在附近百姓家里借地方晒晒也可以的。父亲只能苦笑一下,谢过这位好心人再往回赶,到家时已经漆黑一片。
后来政府考虑考虑到我们那一大块人交粮不方便,就到我们当地设了一个点,离我家大约二里路,方便了不少。再后来,乡里造纸厂在那里设点收购麦秆作原料,我晃悠悠地挑了几担麦秆,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可惜后来买冰棒吃了,要不现在也小有积蓄。
岁月流逝,山路还是那条山路,不过已经可以过拖拉机和小汽车,但一般人的人是没有机会坐车的。我考上了乡中学,于是开始了三年的担米上学的日子。
那是没有双休,当然也没有补课,每个月的月初,我用一根竹扁担挑着大约三十斤的大米,那时人小,挑三十斤米在路上要歇三次。当然也不忘带着自家炒的菜和地里挖的凉薯,树上摘的桃李,至于书,说实话是没有这个概念的。
如果不是月初,平时周末就背了一个书包,带了一些零食和炒菜,下午三点出发,慢慢往学校赶,家里条件好了可以骑自行车,我们就没法,很羡慕。如果运气好,路上有拖拉机和小汽车,我们就趁那车上坡时去攀爬,运气好爬上去,高兴得不得了。虽然大多是煤车,手搞得乌漆麻黑的,有时脸上都有黑印记,不过心里快活,一整天都高兴。那司机师傅也蛮好,到了乡里就放慢速度把我们放下来,这时才顾得上去洗手。
读高中了,慢慢地有些头脑灵活的人开始跑运输,用一些快报废的汽车拉客,那时不知道这不安全,只要挤上去就很开心,这时父母照例还要给我点车费钱和零花钱,坐车剩下一点还可以买包五香瓜子,感觉好豪华的。可惜每天只有一趟车,而且要赶早,不然就得走路。
费尽周折,终于考上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就分到本乡教书,感觉还不错。毕竟年轻人容易满足,不用种田搞双抢就是最大的幸福。工作一年后,有了一点钱,在同事的激励下,一咬牙就买了一台新摩托车,我到这时还佩服自己,敢于用近一年的工资去买一台自己还不会骑的摩托车,我也是醉了!
训练了几天,摔了几跤,幸亏没出什么事情,终于学会骑摩托,那感觉比现在开个豪车都爽。有好事者甚至在摩托尾箱加一个音响,感觉好拉风的样子,虽然骑一趟县城回来全身灰不溜秋,但也算有了私家车啊!
有了摩托车,回家就方便了,想啥时回就啥时回,在家也可以多呆一会,有时买点啥也方便。尤其是妈妈坐不得汽车,到哪里我用摩托车送她一趟,高兴得不得了!我心里也感觉特别好,即便后来有了小车,她仍旧爱坐我的摩托车,这是后话。
工作近二十年了,搭帮党的政策重视教育事业,我也麻着胆子按揭买了一台车,这不,现在回乡比以前好多了,不用担心日晒雨淋,满面尘灰,再加上家乡的山路也变成水泥马路,也许不久的将来会变得更高级,县城离老家的里程越来越近,我大胆猜想,再过若干年,我的老家是不是也会变成第十八线,或者第八十线城市,哈哈!
故乡的那条长长的山路,今天似乎也没多长,我和满叔聊不了一会,就看见爸妈从屋里出来,原来竟然到家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