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都在思考自己的人生应该怎么活,生命究竟是什么,活着的意义总是充斥着人脑海,世间的苦顿使人抑郁,常躲于夜幕之下,行于幽暗之地。忽的曾读《活着》一书,便不自为此事而思考。
人生究竟是什么,恐怕没有人能够说清楚,我们似乎上千年都被这个问题所困惑……人们总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思考,却又得不到真正的答案,转而便去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活着的意义罢了。
其实生命拆分为生和命,生而有命叫有意义义,生而无命叫陨落。故此,生命就有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一是积极向上努力生活的,二是哀伤结束生活的,结局自然不同。
前者的人会活的很自在,不会因为一句话,一件事而停滞不前,在遭受更大困难洗礼之后,就会真正的成长。前者像一块山顶的石头,山顶只有枯草裂缝,而山下却是一条清澈的小溪,石头总受到风雨的摧残会不自主的向下落,在下落的过程中,会和其他石头相碰摩擦,最终石头上留下许多划痕,而原来的体积也会缩减,但最终还是到达了山底,抵达了那一条小溪,小溪很是清澈,看的到溪水轻轻滑过水草带来的波痕。雨季来临的时候,又随着水流去往更远的地方。石头还是石头,而不同的是,石头已经走往远方,不在独立山坡了……
而后者带给了自己忧伤,终日会被忧伤所困扰,这个忧伤不能去诉说,与外界的欢乐形成矛盾一直埋在自己心里最深处的地方。忧伤在心里面发了芽,开了花,结了果,果子落下又发芽开花结果,循环不断 。久而久之,心底成了忧伤的森林,密密的透不进去阳光,变得幽暗,萎败萧条,腐败,心变了颜色。缺少了水的滋养,它变得干枯发硬,失去了以前鲜活的状态。一天,它终于变得易粉易碎。终于有一天,一场狂风袭过,它随之也烟消云散。后者不知道他有没有来过这个世界,从此变得没有感情,渐渐的也麻木了。后者依偎上了黑暗,冰冷的身体蜷缩在那一个小角落,他用被子把自己裹得死死的,闭着眼睛捂着耳朵,嘴角轻轻上扬,露出些许残笑。一个晴朗的早晨,他却想去寻找黑暗,但他却发现自己的灯一直没有打开过,什么都挡不住那丝丝余阳。他想了想,便随风飘荡,坠落到了一个永远没有阳光的地方……
有时候人们总会思考自己的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其实大可不必如此。人生的意义是自己给的,是自己想要变成什么样子,故而后来的结局也是自己所捏摸出来的。活着有时候会很累,有人世间的交际过往,有家庭带来的压抑,或是自处世上的寂寞。每当想到此处的时候,为什么不去想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既然外界因素不让我成为自己想要的模样,我何不随着外界一起改变,去解决自己想要变成的样子。时刻想成为陶潜一样的人,做所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但世上没有真正的隐士,所谓真正的大隐也会隐于朝,哪有一份宁静?有时候会想去做一个剑客,“手中电击倚天剑”的豪气总是贯穿全身,但谁又不是与明月长伴,孤剑走天涯了?有时候会哀伤,会因为易安一词而落寞上心头,但不久就会随风而逝。每当此,我会试着读苏子的词,一种苦痛和豪放并存,困顿反而会因此放下,全身斗志重拾。诚如我文章《愁思易抛人,一笑慰平生》曾写道:“苦难是自己给的,烦恼都是自己找的,给自己一个微笑,足矣慰平生。”谁都不必逼自己成为别人眼中有意义,有价值的人。
做好自己想要的,便是意义所在,便是价值所在。或许,大雪天里,冷风让你全身麻木,但自己就是自己的一根火把,照亮前方的路,温暖自己的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