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戴帽子”的年代,寫東西,總少不了要在歸納提煉上做文章,也就是所謂的"搭架子"。對事物做出深入分析之後,我們通過深度的思維和思考,去蕪取菁去偽存真地形成一種“觀點”和“看法”,用盡可能簡練的描述性文字和盡可能工整對仗的表達句式加以整合,便是我們文章所要達成的“形式上”的某種效果。

就文章而言,形式和內容應該是相輔相成的統一整體,僅有好內容素材而缺乏精準的概括,字數再多也是一篇流水賬。而徒有華而不實的空架子,缺乏有內涵的內容支撐,再精美的形式也只能是空洞的詞組組合,無法引起讀者的興趣和共鳴。

如果本身既無扎實的文字基礎,又缺乏一定的思想內涵,在提純概括方面亦無可圈點,那這樣的“文章”便不能算是一般意義上的文章。文章千古,大浪淘沙,總有些名言菁句流傳下來,這些滲透著思想光芒的思維火花,如夜空中那一道耀眼的閃電,劃破了黑暗的重圍,迸發出深沉的力量,帶給人精神的震撼和心靈的共鳴……

關於舉世震驚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世人諸多記述,文籍如海,巨著頗豐,但膾炙人口的點睛之筆卻屈指可數。從小到大,我們記憶中關於長征最深刻的句子,大概總是離不開那麼幾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紅軍都是鋼鐵漢,千錘百煉不怕難”…… 這些,都是對長征詩意化的概括,而這種高端的意境,也必是出自大家手筆方可傳世。

關於長征,還有一段概括也很詩意,也很深入人心,堪稱金句名典。當我重聽《長征組歌》的時候,腦海里瞬間便會閃出那句耳熟能詳的鏗鏘“語錄”——“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成長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而告結束!”

還有比這更朗朗上口,更精準透徹的概述嗎?也許,只有作為長征的親歷者,只有走過那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里,才能從內心深處對這段路程有最深刻的理解。

而他,用這句話,告訴世人,長征的意義在於用一種行動,播種了一個希望,贏得了一場勝利!

對事物進行概括,是一種思考和提煉的過程,這甚至比寫文章更有難度。概括是寫文章的基礎,一篇好的文章,必定有一個精煉準確的概括性總結歸納和別具一格的角度拓展,如果這種歸納總結能做到文句通暢,辭藻精緻,簡單易記,便容易流傳和普及,發揮文教和宣導的作用。

反思自己的作文練習,欠缺甚多,重溫這些經典金句,才更深刻地領悟到,做文章,更多的應該在歸納提煉上下功夫,因為這樣,才有助於寫作能力的提升。

"紅旂漫卷西風"是【清平樂·六盤山】中的一句,原詞寫於1935年長征途中。
天高雲淡,紅旂招展,紅軍擊潰了白匪的圍追堵截,站在高高的六盤山上,翹望著陝北根據地黃土塬上獵獵的紅旂,展望革命的未來,充滿必勝的信心 ——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