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新世界》展现的是人的生理欲望与自由意志之间的矛盾。在那个世界中,人们按部就班的生活,每一天都是快乐的,若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就吃一些唆麻(兴奋类药物)。每个人从小就接受巴普洛夫式的实验,并运用佛洛依德心理暗示对其不断培养,塑造成了别人想要他成为的模样。成为了一种只为达到生理上的快乐与满足的“人”,成为一个安安心心做自己该做事情的人。
个体的成长必然受到两个方面的塑造,一方面来自于时代环境,一方面是来自于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幸的是,这两个环境我们皆无法自主选择,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投生环境,时代无法选择自主的演化路径,于是造成了个人的困境。常被说的原生家庭,即是个人的成长环境,你在怎样的家庭里成长,你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成长,你就是怎样的人。现实世界中,由于每个家庭环境都是不同的,所以塑造出来的人也是不同的。这些人参与时代建设的想法也各不相同,个体互相之间有冲突,有对抗,有矛盾,但是社会也得以前进。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是在矛盾中前进的。但是同时这种矛盾也带了极大的不稳定,一方面人人都想要改造世界成为自己心目中的模样,于是参与政治权利活动,另一方面无法改变又无法适应时代的人感到痛苦。社会的进步是旨在为每个个体提供更加幸福的生活,但是这种进步始终是不完全的,不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
但是在《美丽新世界》中,因为个体成长的差异化被抹除了,时代价值观也是惊奇的一致,所塑造的人高度相似。社会虽然没有进步,但是很稳定,每个人也是快乐富足的,那么社会的目不就达到了么?从小所有的人一出生开始就按照阶级划分,相同阶级的接受相同的“教育”,个人成长环境的差异化被抹除掉了。虽然每一个阶级的培养目标是不一样的,但大的培养方向还是一样的。整个时代塑造出来的人也是高度一致的,以“滥交”为荣,满足自己生理需求;以稳定为荣,每一个人做其阶层该做的事情;每个人信仰的只有“福帝”,每一个人以享乐为荣。而启发民智,引发思考的文学艺术等统统被禁止,留下的只有一些口水化的诗歌,纯粹感官刺激的电影。
而这些都是依靠人的生理学与心理学达成的。利用巴普洛夫条件反射和弗洛伊德的心理暗示从小便开始培养人。在年龄小的时候,便给予他们观看鲜花与书本,一看便给予电流惩罚,造成其形成条件反射,一辈子都不会再对书本和植物学感兴趣。并且在睡眠中,一遍一遍的灌输心理暗示,来达成思维高度的一致性。利用唆麻这个兴奋类药品,以刺激人体内激素释放的方式,达成一种致幻的快乐。
每个个体都是幸福满足的,并且他们觉得这没什么不对,整个社会也是稳定的。但同时整个社会也是毫无生气毫无创造力的。稳定成了一成不变的代名词,犹如一潭死水,不会有一丝波澜。在那样的社会中,觉醒的人也是很少的,社会没有给予个人选择的权利,一出生便规划好了模样,社会也没有多样性供你参考与思考。社会就如同一个大的机器,每一个人都是其小小零部件,即使有几个零件“受损”,也很快的被察觉被“更换”。
在这样的社会中,个人的自由意志被剥夺了,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对于事务不一样的看法。只满足生理需求即可,就像一群蛆虫,只为生存的蛆虫,他们的意义仅仅是活着而已。
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道:“他试图在《美丽新世界》中告诉我们,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笑。”追求幸福与快乐当然是人人都想要的,但是如果那些幸福与快乐的原因都是不明的,那么幸福与快乐的意义又在哪里?就像《美丽新世界》中的人,所得到的幸福与快乐更多的来自于感官的刺激以及激素的作用,仅有的心理上的满足也是由生理需求带来的。那么活着仅仅被认为是“肉体上的活着”。《美丽新世界》中意义被抹除了,所有人只在“活着”的结论中活着,而不知为什么而活。
虽然书中也有小岛,使得个别觉醒的人可以去那里生活。然而那里的生活又是困苦不堪的,物质不丰富的。书中似乎将物质与思考剥离开了,要么满足生理需求,浑浑噩噩的活着,要么自由思考,但是受到物质条件的制约。这好像是一个永恒的矛盾,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精神生活总是要建立在物质生活之上的,物质生活是基础,精神生活是更高层次的需求。但是物质生活有时候能带来精神生活的快乐,是物欲的满足感,而精神生活却不能弥补物质生活的缺失,是人总要吃饭。那个社会的人沉溺于物质生活所带来的物欲而抛弃了精神生活。就像波兹曼说的:简而言之,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书中物质与精神的剥离,折射的也是物质需求与自由意志带来的悖论。任由自由意志发展,就会造成混乱与战争,最后连同物质一起被毁灭掉。就像文中总统与野蛮人谈话中的例子,一批22万个精选的a住在那里,结果他们都不想做最基本的事,而爆发战争最后只剩3万人。一个好的社会好像必须要有精英领导阶层以及听从服务的平民阶层。平民阶层满足物质需求,但是不具备自由意志,精英阶层既有自由意志也能从平民阶层那里获得物质需求,同时依靠自己的自由意志构建社会使其为平民阶层获得物质需求,那么简而言之,平民阶层的幸福与快乐就是物质需求的满足,但一旦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进行自我思考,也有可能晋升为精英阶层,但还是必须有人从事生产生活劳动。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如果基本的物质产生可由机器代替,那么精英阶层或者那些原本的平民阶层又该何去何从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