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修外治:孔子其人

作者: 一朴信信 | 来源:发表于2019-01-17 21:51 被阅读27次

    列子太学幸福人生《学列子 知人生》系列 仲尼第四02总第052篇

    孔子儒学,传自周易周礼,传世四书五经,传扬三纲五常,正心诚意“塑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统治中国文化绵延数千年,可谓博大、强大、雄厚有力。那么,作为儒学创始人,孔子“内修外治”,其自身状况如何呢?

    第一个故事:

    內修外治:孔子其人

    陈国一位大夫到鲁国访问,会见了叔孙。叔孙说:“我国有圣人。”大夫问:“不就是孔丘吗?怎么知道他是圣人呢?”叔孙说:“我经常听颜回说:‘孔丘能越过内心而使用形体。’”

    大夫说:“我国也有圣人,您不知道吗?”叔孙问:“圣人是谁?”大夫说:“老聃的弟子亢仓子,学到了老聃之道,能用耳朵看,用眼睛听。”

    鲁侯听到此事大为惊异,派重臣用厚礼去请他。亢仓子应邀而至。鲁侯谦卑地向他请教。亢仓子说:“对我的传说不真实。我能不用耳朵听,不用眼睛看,但不能改变耳目的用途。”鲁侯说:“这就更异常了。你的道能怎么样?我极想听听。”

    亢仓子说:“我的形体与心相合,心与气相合,气与神相合,神与无相合,如有极微小的东西,极微弱的声音,即使远在八方荒远之外,或是近在眉睫以内,来干扰我,我一定能知道。我不晓得是七窍四肢所感觉的,还是心腹六脏所知觉的,就是自然而然地知道罢了。”鲁侯十分高兴。有一天把这事告诉了仲尼,仲尼笑而不答。

    內修外治:孔子其人

    感触:孔子有“意”而为,身为意服务,不求身心一体。亢仓子身、心、魂合而为一,与外物融为一体。从叔孙的语气看,对孔子并非彻底服气。从鲁侯的反应看,对亢仓子颇有敬意。看来,孔子在当世,是有些尴尬的。

    孔子以“劝善”著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极力劝导执政者、教导弟子恪守仁道。执政者自以为是,自我标榜,发号施令,擅自妄为。两者一正一反,却同样是通过教导别人、改变别人的意志,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孔子虽寄厚望于执政者,却一直与执政者们格格不入。

    第二个故事:

    有一次,商太宰问孔子说:“你是圣人吗?”孔子说:“圣人我怎么敢当,但是我称得上博学多识者”。问:“三王是圣人吗?”说:“三王善于任用智勇之人,是否圣人我不知道。”问:“五帝是圣人吗?”说:“五帝善于任用仁义之人,是否圣人我不知道。”问:“三皇是圣人吗?”说:“三皇善于任用遵循天时之人,是否圣人我不知道。”

    內修外治:孔子其人

    这时,太宰十分愤怒,说:“那么,谁才是圣人呢?”孔子也变了脸色,有一会儿才说:“西方的周人,有个圣人一样的人。不治理什么政务而国家却没有动乱,不教导什么道理而人民却自然信任他,不教化什么事情而人们却自然各行其道,人们都感到他伟大,却不能说出伟大在什么地方。我猜想他是圣人,但不知道真的是圣人?还是真的不是圣人?”太宰暗想着说:“孔丘欺骗我啊!”

    感触:孔子是谦卑的典范,鄙视自以为是,颐指气使,不懂用人的人。所以,对于一心想让别人称自己为圣人的太宰,孔子把心一横,一直暗示,一再躲避。孔子的耐心,可见一斑。

    孔子知“无为”之道:“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但是,并没有通过身体力行,引发执政者无意、自然效法,自主选择,而是选择了游说、教导的方式。

    第三个故事:

    內修外治:孔子其人

    子夏问孔子说:“颜回的为人怎样?”孔子说:“颜回的仁爱胜过我了。”问:“子贡的为人怎样?”孔子说:“子贡的口才胜过我了。”问:“子路的为人怎样?”孔子说:“子路的勇敢胜过我了。”问:“子张的为人怎样?”孔子说:“子张的庄严胜过我了。”子夏离座又问道:“那么,他们四人为什么要拜您为师呢?”

    孔子说:“坐下来!我告诉你。颜回能仁慈但不能迂回变通,子贡能雄辩但不能谦卑节制,子路能勇敢但不能退避谦让,子张能庄严但不能随和求同。即使谁兼有这四人的优点来换取我的长处,我也不答应。这就是他们拜我为师而矢志不移的原因。”

    感触:孔子兼有仁、辩、勇、庄等品格,且圆融通达,正反兼容,豁达谦卑,连自己都被折服了。有着超人的魅力,堪称华人典范,政治上却不得志,实在可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內修外治:孔子其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jps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