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回家看到邻居三奶奶神采奕奕,心里很是高兴。三奶奶这一生可真是不容易,现在身体康健,生活无忧真的很好。
三奶奶今年六十多了,说话声如洪钟,笑声还是那样爽朗,见到我回家,热情的邀请我到她家坐坐。进了门一边沏茶一边与我闲话家常,他的孙子还喊了我姐姐。
三奶奶是带着三个孩子嫁给三爷爷的,那还是二十几年前的事情呢。这一段婚姻不被人看好,但是时光流转,他们柴米油盐的生活平淡而又温暖。如今孩子们离了巢,年节回来团聚,两老却也惬意。
记得那时我还小,三奶奶嫁过来时我还吃了喜糖呢,他的大儿子十来岁,中间的七八岁,最小可能三岁多。那时候的人总是带着迷信的眼光看人,觉得三奶奶是不祥之人,克死了丈夫,这话还得从头说起。
三奶奶娘家姐妹八个,还有一个弟弟,六七十年前中国的绝大多数家庭都是孩子一大堆,连吃饱穿暖都很困难。要说三奶奶可是个能耐人儿,鉴于家里的这种情况,再上山下乡的年代主动离了家去了云南,成了知青,在那边因为性格开朗,爱与人交流,还成了下乡时的女干部。人不怕吃苦,积极向上,又有些文化,是重点的培养对象。在那虽然一切都好,却也难抵思乡之情,在一次公社表彰大会上认识了年龄相当的一个男知青。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俩人聊着聊着,原来来自同一个县上,只是男知青家在县城,而三奶奶家在山区。在远离家乡几千里的地方遇到老乡真的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俩人就这么自然而然的在一起了,结婚生子。我虽然没见过那个男人,但是通过三奶奶的儿子判断那男人一定长的很俊秀。两个人都是积极分子,有了一个儿子后生活更加的美满,每年过年都会带着孩子回家探亲。那时候计划生育抓得严,他们想生个二胎得偷偷摸摸,所以三奶奶怀孕后只好带着腹中的孩子回了婆婆家,大儿子留在云南和他爸爸一起。本来他们在老家没有房子,因为公公嗜赌,把房子输了,是他们夫妻花钱赎回来的,按理这套房子就是他们夫妻的了,只是他们不长期在这生活,所以公婆和小叔子还是住在这套房子里。原本是一家人,也没什么事儿。但是,不幸的是在三奶奶怀孕八个月的时候,突然接到云南的电报,夫病重,速归。她赶忙拖着笨重的身子回去了,到那才得知,男人已经离世,只是怕她接受不了才没有说实话。一个女人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儿子,肚子里还有一个未出世的孩子,在这紧要关头,痛失丈夫,这是多么大的打击,手里牵着一个,肚子里还怀着一个,她强忍悲痛办理后事。原本是可以留下来继续工作的,可是丈夫没了,自己要带两个孩子,没有人搭把手生活不下去,只能收拾细软,带着孩子回了婆婆家再做打算,没想到婆家留下了大孙子后直接把她赶了出去,说她是不祥之人,嫌弃她克死了儿子,也不承认房子是夫妻俩的财产,她没办法只得回了娘家待产。
孩子生完了,父母帮忙带着,娘家在大山里,三奶奶只能出来找工作。不得已来到了县城,找了份临时工。孩子在娘家放着总不是一回事儿,弟弟和弟媳因为父母帮自己带孩子很是不满。那个时候的三奶奶恐怕就想找个合适的人过日子吧,至于爱情可能已经不是第一位了。在别人的牵线下找了一个年龄相仿的,听说这男人身体不大好,但是两人还是结婚了。儿子被接回来了,结婚一段时间三奶奶就怀孕了,生下了一个孩子,如果没有大的变化,三奶奶可能就这样继续生活下去了。好景不长,这个男人也不幸身故了,我想三奶奶当时该是万念俱灰,要不是看到自己的孩子可怜,估计她都没有生活下去的勇气了。无奈又只得把孩子送回了娘家,而且是送了两个。大概是因为人心都是肉长的,况且一奶同胞的姐姐遭此劫难,弟弟也就没在苛责什么,否则该是要逼死三奶奶的节奏了。而且三奶奶的大姐二姐都嫁在本村,也能搭把手照应照应孩子。
三奶奶还是在县城工作,时不时回娘家看看孩子,定期交上生活费。休息的时候,她经常去前公婆家附近转悠,无非就是惦念着自己的大儿子。大大方方的见也不是不可以,抛开前公婆会不会把儿子还给他,主要是她自己并无能力照顾这个孩子,如果不能生活在一起,经常去看孩子反倒对孩子不好,所以她每次都是偷偷摸摸的看看就走。
转眼第二个孩子该上学了,自己条件也好一些了,租了个房子把孩子带在身边。一次送孩子到学校,大儿子见到她大声喊着妈妈狂奔过来,作为母亲,那一刻真是泪奔,母子俩抱头痛哭。前公婆给孩子灌输是妈妈不要他了,所以他只能老实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孩子质问妈妈,为什么不要他了,三奶奶除了哭竟无言以对。简单的询问了孩子的状况,得知公公依然好赌,家里生活的并不好,三奶奶下定决心要把孩子要回来。于是,带着孩子去见前公婆,因为家里不富裕,况且还有一个儿子到了娶亲的年龄,所以并没有挽留这个孩子。自此,母子生活在了一起。要说三奶奶也算是女中豪杰,一个人要养着三个孩子,真真的不容易。两个孩子周末放假,但是她要去上班,准备好吃喝只能把孩子锁在出租屋里,孩子恶作剧往他们屋里扔垃圾,每天下班回来,出租屋里面总是臭烘烘的。孩子大一些了,她就让他们在附近玩耍,叮嘱孩子不要走远,到时间回屋吃饭。可是,总会有人不善良,欺负她们母子。一天孩子在树下玩耍,一根树枝掉下来,血立刻就下来了,三奶奶吓坏了,出租屋旁的邻居却无一人伸出援手,她连哭带喊的抱着孩子往诊所奔,孩子无大碍,但是额头却留了疤。夜深人静之时三奶奶忍不住抽泣,难免思念自己的丈夫诉说着自己生活的不容易。大孩子忽然坐起来,说妈妈不要哭了,再哭爸爸也不会回来了。自那一天起,孩子好像懂事多了。日子就这么一天天一年年过去了,转眼小三已经三岁了,于是弟兄三个生活在一起了,白天放在托儿所,晚上大的带着小的睡觉,倒也放心。
大概是有人保媒,四十几岁三爷爷娶了三奶奶。三爷爷比她大了十几岁,应该是三奶奶需要一个人给她支持给她依靠,三爷爷需要一个温暖的家庭。三奶奶嫁过来我们才成了邻居,她的孩子们长相都很俊俏,性格也很温和,只是小三不爱读书,每日抓鱼摸虾,但是从不惹祸。三奶奶嫁过来之前三爷爷卖水果,成了亲以后便在临街的地方租了一间店铺,卖水果、烟酒、日杂,生意很是红火,谁家有红白喜事三爷爷还是帮厨,三奶奶继续每日工作,一家人虽然过的不富裕,倒也其乐融融。不得不说三爷爷人忠厚,对这些个孩子视如己出,自己却无所出,奉献了一辈子。
三爷爷年纪渐渐大了,有风湿病,行动不便,周边的超市也越来越多,生意不那么好了。三爷爷治病,三个孩子读书,一下子捉襟见肘了。三奶奶不得不外出打工,多挣一些钱补贴家用,只有中秋和过年才能回家一次,三爷爷带着小三生活,其它两个孩子在外面读书。三奶奶就是这样将孩子供出来,让他们有机会离开小城外出见世面。那时候老大读书,家里没钱,三奶奶去和姐姐借钱,姐姐不借,说家里没钱就不要读了,下面还有两个,应该让他出来帮家里分担责任。可是三奶奶咬着牙坚持,把家里的地卖了让孩子们读书。
度过了艰难的日子,孩子们也算有出息,在大城市有了一席之地,结婚生子买房买车。每到国庆过年孩子们都会回来看望他们。老大毕业后开始工作,老二读书时他就和妈妈一起供弟弟读书。老二结婚买房的时候老大虽然自己也有贷款但是也对弟弟施以援手。小三没有读太多的书,老早出来混社会,老大也给了他经济上的支持,现在也算小有成就了。孩子们知道父母不容易,所以结婚买房都没用父母一分钱,也是遇上了善良的媳妇,结婚时什么婚车、彩礼都没有硬性要求,拥有的一切都是靠着自己努力工作勤恳持家得来的。
三奶奶是个闲不住的人,儿子需要她带孙子她就去带孙子,不需要的时候她就会找个厨师的活干干。三爷爷呢守着他的小店,虽说生意不大好,但是每日边喝茶边与老邻居闲聊,日子不亦快哉。每每生日年节,孩子们都会买礼物送钱、陪伴。两老真真算是可以颐养天年了。
孩子们不让三奶奶出去工作,每月给她们老两口生活费,但是她坚持不要,说自己就是闲不住,说没事做日子无聊,人容易生病,顺者为孝吧,孩子们也就不强求了。
那日,我去三爷爷的小店,只见他躺在藤椅上听京剧,功夫茶冒着香气。大孙子在另外一个藤椅上翻来翻去,时不时去“折腾”他一番,爷爷爷爷的叫着,我想三爷爷此生别无所求了吧。
三奶奶一生为了孩子操劳,三爷爷甘心奉献,相信他们苦尽甘来后的日子必定更加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