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从岷县出发,天下中雨,没想到一过洮河,眼前竟出现了久违的蓝天,继而阳光普照。
一过洮河大桥,顿时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远处经幡飘扬,白塔巍峨,316国道上,高大的牌楼上书“九色甘南,五彩卓尼”八个大字,我顿时明白,我们抵达卓尼县了,牌楼上联为“雪域高原绿水青山醉嘉宾”,下联为“唐蕃古道流金溢彩绘华锦”。
我们沿洮河逆流而上,沿途的藏族村寨建筑让人耳目一新,家家户户的房屋及院墙都是彩色的,似乎来到了童话世界。
沿途的村寨中,都有白色的藏式佛塔,有老年妇女绕着白塔转经筒,骑行的途中,第1次见到如此多的藏民,让我欣喜激动。
骑行到卓尼县纳浪镇,已是中午时分,我们在此休息吃午饭。我们选择了一家汉人开的饭馆吃水饺,水饺味美可口。吃完水饺,我们同老板娘聊天,才知她是藏族,她的儿子在门口玩耍,今年上四年级,也是藏族,但不会说藏语。
说话间,一藏族老太太来到了门前。老太太非常精神,身着藏袍,头戴褐色礼帽,后背竖着两条长辫。虎明拿起手机拍照,老太太摆手阻止。
老太太看了看我说“一诺”,我想这是藏语,便笑着对老太太说“扎西德勒”,老太太点头笑了,又叽里咕噜的说了一串,老板娘翻译说从哪里来的,我说甘肃徽县。我没有说实话,说自己是甘肃人,只是为了套近乎。
离开纳浪镇,阳光普照,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无不让人赏心悦目。高速路建筑工地上,民工在辛勤的劳作,但后背上的两条长辫暴露了藏民身份。片片麦田里,藏民在割麦,药材地里,藏族妇女在劳作。中华民族的勤劳品质让人感动!
骑行到博峪村,但见山岗上有“红色圣地,绿色博峪”八个大字,山岗上经幡飘扬。藏式村寨亮丽整洁,藏式小院错落有致,高大巍峨的土司楼正在修建。
村委会前的广场有几座小亭,小亭内有文字和图片介绍,介绍卓尼县最后一任土司杨积庆的革命事迹。
1935年红军长征途径卓尼,时任卓尼第十九任土司的杨积庆拒绝执行国民党阻击红军的指令,反而迅速修复已损坏的达拉沟、尼傲沟绝壁栈道,使红军顺利通过,并在荒废的土屋中置留30万担粮食,帮助红军攻占天险腊子口,向岷县胜利进军。
村委会前的广场上,几名喇嘛身着红色喇嘛服,正在打篮球,面对游客拍摄的镜头,也毫不在意。
据说卓尼县的藏民大多数姓杨,唐朝末年吐蕃国分崩离析,战乱不已,一些藏民躲避战乱,迁徙到了卓尼地区。明朝洪武年间,卓尼第5代土司赴京朝觐,被明武宗赐予汉人姓名杨洪,自此甘南藏族大多以杨为姓。
卓尼县城不知不觉就到了,县城不大,依水而建。我们找了宽敞舒适的旅馆住宿,还是每间50元,问及老板的民族,老板笑着说,汉族藏族都一样的。
骑行足足500公里傍晚时分,我们在火锅店吃火锅,恍若不在海拔2500米的县城。出火锅店,一轮皓月挂在晴空,气温颇低,只是忘带羊毛衫了。
洮河两岸的建筑都被亮化,前方的大山上有“藏王故里,卓尼秘境”八个大字,大山上的栈道也成了亮晶晶的彩条,两岸的路灯成了璀璨的珍珠,整座县城成了如梦似幻的童话世界。
今日骑行将近80公里,明天早晨我们打算到禅定寺游览,随后骑行临潭县,临潭县离卓尼县不远,仅三十多公里,但要翻越三座大山,还是比较艰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