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真正的道德测试,是看他与那些受其支配的动物之间的关系如何。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创世纪》里已经写得清清楚楚,上帝派了人类去统治动物。但我们可以解释说,上帝只是借给人类这一权利。人类不是地球的拥有者而只是管理者,总有一天会意识到自己只是在管理地球。
笛卡尔却过分地认为,人类是“大自然的主人和所有者”。 同时他也绝对否认动物有灵魂。这两者之中无疑存在着深刻的逻辑性。
按照他的观点,人类是所有者和主人,动物只是机器人,是台有生命的机器,即ma china anima ta。动物痛苦时喊叫,那不是悲吟,不过是一台运转不正常的机器发出的咯吱声。 当马车的车轮嘎吱作响时,这不意味着马车有什么痛苦,而是没有上油的缘故。必须以这种方式来解释动物的呻吟,不应为一只在实验室里被活活解剖的狗哀叹。
因此,极其不赞成笛卡尔观点的米兰·昆德拉说:
人类真正的道德测试(是最为彻底的测试,但它处于极深的层次,往往不为我们注意)是看他与那些受其支配的东西,如动物,之间的关系如何。人类根本的失败,就是这方面造成的。
尼采哭马1889年的某一天,尼采从都灵的一家旅店出来。他看见门口有一匹马,车夫正在用鞭子抽打着这匹马,尼采走到马跟前,不顾眼前的车夫,一把抱住马的脖子,大声哭泣起来。
他是在为笛卡尔向马道歉。就在他为马而悲痛的瞬间,他的精神受到了刺激,那一刻,他发作了精神病,从而与人类彻底决裂。
而人类,大自然的主人和所有者,在这条路上继续向前走。
补充: 虽然米兰·昆德拉的文字到这里结束了,但是我知道他想说,如果人类一直沿着这条失败的路走下去,那么,人类失去的不仅仅是道德,而是离自我毁灭的终点已经为时不远了。
都灵哭马广场附文(网络):
前不久刚刚和朋友探讨《都灵之马》。
关于这个故事,我想,是因为尼采在看到马的一瞬间,意识到自己跟那匹马本身并没有区别。
尼采拒斥传统形而上学的真理观,摒弃苦修思想,主张以权利意志和生命本身为核心的人的超越。
但是,在看到那匹遭受鞭打而不愿前进的马时,他意识到自己,或者说人类,很大程度上和这匹马一样,在遭受到外界的种种苦难(鞭笞)时,起初也许因为意愿终止这苦难而迈步前进,但当苦难仍无休无止地袭来,他便会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尽是徒劳,因为种种的做法都是出于对苦难的逃避。
至于这苦难本身,却又是无法去面对,去击倒的,如同无休无止的狂风,从来就不是一个可以让人明确面对的对手。
此外,马在遭受鞭打的时候不愿前进,那么,当鞭打终止时,它又能否出于内心的愿望而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呢?
当传统形而上学日渐坍塌之时,人类又怎么才能建立新的价值和秩序?
当尼采看到马所陷入的这种处境,他就立刻明白了人类迷茫而又无法实现超越的处境,明白了他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份子。
他其后的泪水和疯癫,即是出于这样的绝望,这是再自然不过的表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