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道学•国学•养生生活中的王阳明心学减肥瘦身
王阳明心学智慧:管不住贪吃嘴,难有作为

王阳明心学智慧:管不住贪吃嘴,难有作为

作者: 海兄2020 | 来源:发表于2018-05-09 21:10 被阅读6次

    每逢过年胖三斤 

    过年了。在摆满美味佳肴的餐桌前,人们觥筹交错、推杯换盏,表达对一年来收获的喜悦和对来年的良好祝愿。

    这样的豪情时刻,也是容易“放纵”的时刻。春节期间暴饮暴食,大家的腰围好像吹气球一样膨胀起来。

    “每逢过年胖三斤”、“有一种饿,叫你妈觉得你还没吃饱”,这些关于过节饮食的段子又一次被验证了,让人哭笑不得。

    很多人都说,最难管住的就是自己这张嘴。

    人每天都需要吃,一日三餐。如果不注意节制,天长日久,便养成了不良的饮食习惯。

    因为贪吃,吃出了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症等“富贵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民以食为天。吃是人的第一生存需要,也是人的天理。但是天理有一个“中和”处,过与不及都是恶的。

    天理的过与不及,在心学中被称为“私欲”。

    例如当我们吃饭已经吃饱了,我们的内心会知道,会提醒我们吃饱了,不能再吃了。这是良知的提醒。

    但是如果我们的脑中多了一分意思,想再多吃一点,这个想多吃一点的意念,就是“私欲”了。人们往往会放纵这个“私欲”,结果就是——吃完就后悔

    “私欲”是怎么来的呢?

    人们在日复一日的工作和生活中,待人接物、言行举止渐渐形成了很多的习惯。其中,一些程度过分了的习惯,心学中称作“积习”。积习是私欲的主要来源。

    比如,吃饭的初心原本是为了充饥。但有人吃饭必须要吃香的、喝辣的。人一旦吃惯了重口味,就很难再接受粗茶淡饭了。

    香辣食物 清淡饮食

    所谓“由奢入俭难。只要一顿没有香辣的食物,就吃不下饭。因此,吃饭这件事就失去了“中和”,也就偏离了吃饭的初心。可以说,这个人在吃饭这件事上的“良知”被“私欲”遮蔽了。

    我们来听听阳明先生怎么说:

     原文 

    《传习录》【二六八】

    “圣人之知,如青天之日,贤人如浮云天日,愚人如阴霾天日。虽有昏明不同,其能辨黑白则一。虽昏黑夜里,亦影影见得黑白,就是日之余光未尽处。困学功夫,亦只从这点明处精察去耳。”

     译文 

    “圣人的良知好比晴天的太阳,贤人的良知好比多云天的太阳,愚人的良知好比阴霾天的太阳。虽然在昏聩与明白之间有所区别,但是在能辨别黑白上则是一致的。即便在昏暗的夜里,也能隐隐看得清黑与白,这是太阳的余光没有完全消失的缘故。在困境之中学习的功夫,也只是从这点光明之处去精确体察而已。”

    解读

    阳明先生把良知比作太阳,把私欲比作乌云。随着人逐渐长大,私欲一天天滋长,渐渐遮蔽了良知。乌云蔽日,人就失去了一颗光明心,不仅自己活得越来越沉闷、抑郁,失去了本真的快乐,同时也让身边的人感觉到很压抑,想逃离!

    圣人与贤人、与愚人的区别,就在于圣人能够时刻致良知,保有一颗光明心!光明心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快乐,还能将温暖的正能量传递给身边的人!这样的人就是圣贤!而愚人的良知往往就像阴霾天的太阳,阴冷没有生机。

    阳明先生说:人人皆可成圣人。因为良知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内心都是一颗光明心。

    只要能致得良知,就能拨开乌云,重见光明!我们就能找回本真的快乐和幸福!回想一下我们物质贫乏却快乐无比的童年吧!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阳明先生给我们指出了用功的方向。他说,即使在最黑暗的夜里,我们也隐约能看清黑白,就凭着这点太阳的余光,尽力下功夫去存养良知,保有善念,去除“过与不及”的恶念,就能渐渐驱散乌云,恢复一颗光明心!

    这是困境中的功夫,需要一点点去做。如果还不行动,私欲会愈加滋长,乌云会遮蔽地愈加厚重,直至一个人生命的终结,他都将再也找不回本真的快乐和幸福了。

    我们回到贪吃的话题。美食太有诱惑力了,但是暴饮暴食之后,往往是痛苦与后悔。要想管住这张贪吃嘴,除了认识到贪吃是私欲以外,还必须立志克己

    阳明先生与弟子关于“克己”的对话:

    原文  

    《传习录》【一二三】

    萧惠问:“己私难克,奈何?”

    先生曰:“将汝己私来,替汝克。”

    先生曰:“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萧惠曰:“惠亦颇有为己之心,不知缘何不能克己。”

    先生曰:“且说汝有为己之心是如何。”

    惠良久曰:“惠亦一心要做好人,便自谓颇有为己之心。今思之,看来亦只是为得个躯壳的己,不曾为个真己。”

    先生曰:“真己何曾离着躯壳?恐汝连那躯壳的己也不曾为。且道汝所谓躯壳的己,岂不是耳目口鼻四肢?”

    惠曰:“正是为此。目便要色,耳便要声,口便要味,四肢便要逸乐,所以不能克。”

    先生曰:“‘美色令人目盲,美声令人耳聋,美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发狂。’ 这都是害汝耳目口鼻四肢的,岂得是为汝耳目口鼻四肢?若为着耳目口鼻四肢时,便须思量耳如何听、目如何视、口如何言、四肢如何动。必须非礼勿视听言动,方才成得个耳目口鼻四肢,这个才是为着耳目口鼻四肢。

    ……

    汝若真为那个躯壳的己,必须用着这个真己,便须常常保守着这个真己的本体。戒慎不睹,恐惧不闻,惟恐亏损了他一些。才有一毫非礼萌动,便如刀割、如针刺,忍耐不过,必须去了刀、拔了针。这才是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汝今正是认贼作子,缘何却说有为己之心、不能克己?”

    解读

    阳明先生说,“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意思是:人必须有为自己考虑的心才能克除自己的私欲。能克除自己的私欲,才能成就真正的自己。

    萧惠说他其实很为自己考虑。阳明先生让他举例说明。

    萧惠说他眼睛要看美色,耳朵要听美声,口舌要尝美味,四肢要享安逸。这样做,自己的眼睛、耳朵、口舌、四肢都很舒服,这都是为自己考虑。

    阳明先生引用了老子《道德经》里的话:“美色令人目盲,美声令人耳聋,美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美色、美声、美味、驰骋田猎这些都是对人耳、目、口、鼻、四肢有害的东西,怎么是为了耳、目、口、鼻、四肢好呢?

    如果真正为了耳、目、口、鼻、四肢好,便要考虑耳朵如何去听、眼睛如何去看、嘴巴如何去说、四肢如何去动。

    必须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才是成就耳、目、口、鼻、四肢的作用,才是真正为了耳、目、口、鼻、四肢好啊!

    阳明先生继续说,如果真的为了自己的身体着想,必须时刻在真正的自己上下功夫,必须时刻保持着这个真己的本体。独处时也持守德性,唯恐对其造成一点伤害。

    稍有一点非礼的念头萌动,就像刀割、针刺一般难以忍受,必须将刀去掉、将针拔除。这才是真正为自己考虑,才能克除私欲。现在萧惠就好比是认贼作子,为何还说有为自己考虑的心,还说不能克除私欲呢?”

    一个人贪吃无度,实质上是在纵容肉体的感官享受。

    这是害己的。因为一旦放纵,私欲会渐渐遮蔽我们的良知,让人变得愚钝、卑鄙、身心的状态都会越来越糟糕。

    现代人被享乐主义所引诱,劳心劳力只为寻访美食、追逐时尚、阅览美景、驾驭香车、拥抱美女。许多人把这些奉作人生成功的标志,当成人生的终极追求。

    殊不知,这些物质享受仅仅能短暂满足身心的快感。所有靠外在条件获得的快乐,当你得到它的时候,你马上会发现,它已经不再让你感觉那么快乐了。

    于是,人们开始了下一轮的追逐,追求更高级、更奢华的享受,坠入欲望的深渊无法自拔,变得患得患失、急急惶惶不可终日。

    阳明心学不反对人们追求合理的物质享受,只是追求一个“中”。凡事无过无不及,不偏不倚,这也正是儒家传统的中庸之道。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正人君子的人生追求。想要成就自己的人生,必须从修身开始。而修身就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

    克己修身,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管住嘴开始!

    “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王阳明


    致良知学舍(微信公众号:Yangmingism)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心学智慧:管不住贪吃嘴,难有作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moo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