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self-discipline )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好的品质,很多有成就的人都非常的自律。有关自律的名言也很多,比如:一个人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日本的松下幸之助说:登峰造极的成就就源于自律。百度上是这么解释“自律”的:
出自《左传·哀公十六年》,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指不受外界约束和情感支配,据自己善良意志按自己颁布的道德规律而行事的道德原则。
自律最主要的是自己给自己设定规范,然后通过自我约束去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我之所以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是因为我最近受到“不够自律”的困扰,我们公司的工作时间弹性比较大,以项目为导向,可以不用坐班,有时候我就在家办公。在家办公听上去很好,既可以省去每天早晚2~3小时的通勤时间,又可以兼顾到家庭。但是对于不够自律的人来说,在家办公未必是好事。在一个无人监督的环境下,我们行为就不受公司规章制度的约束,如果不够自律,那就可以睡到很晚才起来,起来之后可以无休止的刷手机。梦游般的过了很久之后发现还有不得不做的任务,于是很不情愿的坐下来开始工作,家里虽然没有办公室里的嘈杂,但是家里的饮料、水果、零食、各种电子产品等都是不小的诱惑。如果我们能够抵御住各种各样的诱惑,在家办公的确非常好!我自认为在家办公时自己做的不够好,所以开始审视自律这件事。
我理解的自律其实是性格的一部分,什么是性格,百度如是说: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性格一经形成便比较稳定,但是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塑性的。性格不同于气质,更多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的核心是性格的差异。
性格是以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变现出来的,其实就是各种习惯的组合,自律属于性格的一部分,因而自律其实也是由多个习惯组成的。我们普遍认为的自律行为有: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合理的饮食、不说别人闲话、坚持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这些都是我们每个人在学习时间管理时耳熟能详的好习惯,也都在不停的践行这些习惯。有些人践行的比较好,我们说他很自律;有的人践行的不好,就觉得自己不够自律。注意,这些习惯做的好不好,其实只有我们自己真正的了解、也只有我们自己及爱我们的几个人真正的关心。我们经常说“知行合一”很重要,因为知道不等于做到,这些好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实实在在去做的,而不能只是知道就可以了。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中有句台词:“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种状态其实很普遍存在的,是因为没有把道理转化成行动,所以还是过不好。
如果想要自己更自律,其实又回归到了习惯的培养这个话题上来。我虽然仍然受到不够自律的困扰,但是已经比前几年有明显改善了。记得2013年在海口做项目的时候,因为项目时间紧,因此我经常需要在晚上加班写报告。那时候通常的做法是:下班先回酒店洗个澡,然后约同事一起吃晚饭,吃完饭再聊会天,回房间给家人打个电话,这时候差不多就晚上9点多了。于是打开电脑准备写报告,又想到邮件还没有处理,于是打开邮箱处理邮件。处理完邮件之后,又开始浏览网页,时间飞快的过去,自己很懊恼,一看时间晚上11点多了。自己的责任心告诉自己:今晚必须把报告写出来,要不然明天早上没法跟客户交代。于是在极度困倦、高压的状态下完成了报告,一看表:凌晨1点,赶紧上床睡觉。
以上就是我前几年的生活常态,完全是一种有损健康、不可持续的工作状态,年轻的时候可以这么折腾几年,因为年轻的时候身体好,头天晚上熬到后半夜,第二天照样生龙活虎的工作。过了三十岁之后,身体机能开始走下坡路,熬一次夜就跟生场病一样,这个时候我们不得不改变以前不良的作息习惯,让自己更加自律,能够在白天高效的完成工作,还要抽出时间来锻炼身体。有了自己的家庭之后,还要抽时间陪家人们,这些都要求我们更加自律。这几年我有意识的改变自己,确实有了很大的变化:强制晚上11点睡觉,起床也比以前早了,注意了饮食、锻炼也比较规律了,工作时的专注度也在提高。虽然还有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的状态,但是已经非常值得表扬了,我还会继续践行好习惯,让自己更加自律!加油!
网友评论